APP下载

2022 年漯河市源汇区渔业增殖放流情况及建议

2024-04-27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局赵光丁峰卢云泽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水生苗种水域

漯河市源汇区农业农村局 赵光 丁峰 卢云泽

漯河市农业农村局 张博

增殖放流是指以补充、修复原水体水生生物链中缺失的种类和保护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为目的,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将原生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养成一定规格后,再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修复改善因捕捞过度、涉水工程建设或水域生态污染等原因造成破坏的水生生态环境,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手段。开展增殖放流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要规划目标,对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水域作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将放流活动建立在翔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解决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放、放哪里等几个问题,以达到渔业提质增效、生态水资源得到保护的目的。

一、源汇区河流分布及鱼类基本情况

漯河市源汇区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沙河、澧河、草河、唐河、唐江河等,均属淮河水系,其中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源汇区滨河城市特色明显,淡水资源充足。2020 年源汇区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发现本土鱼类47 种,主要品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餐条、泥鳅、乌鳢、黄颡鱼等种类,隶属于5 目13 科39 属,涉及5 个区系复合体。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再加上违法捕捞、桥梁修建、建设堤坝、河道清淤、水草清理等,沙河、澧河流量减小、流速改变,严重影响了原生鱼类的产卵场、洄游通道,河流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换受到阻隔,鱼类栖息地萎缩,鱼类物种多样性出现下降,资源总量降低,部分种类多年未见,或已灭绝。

二、2022 年漯河市源汇区增殖放流情况

漯河市2022 年源汇区按照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安排、提早谋划、广泛宣传、强化技术支撑,引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一)成立增殖放流小组,强化工作组织

源汇区高度重视渔业增殖放流工作,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增殖放流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增殖放流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增殖放流技术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具体负责增殖放流的时间、地点、苗种供应单位、苗种的选择及增殖放流后的技术服务保障。增殖放流时间尽量选择在冬春季节;增殖放流地点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水温、水深、水质、流速、水生生物状况、藻类、敌害生物等;择优选择苗种供应单位,对每一批增殖放流的苗种进行验收,确保增殖放流苗种是本地种,严禁采购杂交种、转基因种及外来种,且苗种检验检疫合格,健康无病害;增殖放流后设立禁渔区,发布禁渔公告,明确禁渔时间,加大增殖放流水域全天候巡逻力度,跟踪服务,确保增殖放流水生生物放得下、活得了,保障增殖放流效果。

2.成立增殖放流宣传小组。宣传小组广泛宣传增殖放流活动的意义,避免出现上游放流、下游乱捕的现象,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自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因各种宗教和慈善活动盲目向天然水域乱放不符合放流要求的外来物种的行为,危害本地物种,破坏生态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对增殖放流项目的了解和主动保护水生动物资源意识。

3.成立增殖放流财务小组。本次增殖放流活动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共计15 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苗种。财务小组全面把握专项资金的准确使用,及时支付增殖放流费用,并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二)选定适宜增殖放流时间,保障苗种成活率

增殖放流时间的选择,以冬春季节为宜,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冬春季节鱼鳞相比其他季节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减少伤害发生。具体时间选择冬春季节天气晴朗的中午,此时段阳光最充足,藻类植物光合作用最强,水中的含氧量最高,更有利于放流鱼儿的适应,防止缺氧状况的发生。

(三)选定最佳增殖放流地点,利于苗种下水

增殖放流地点应选择无污染、水质达到鱼类生长水质标准、饵料比较丰富、水流比较平缓、地势比较低且接近水面的位置,放流时鱼苗能够容易入水,防止受到二次伤害。不得选择私人承包经营的池塘、水库等,增殖放流地点必须为源汇区境内天然存在的公共水域。根据技术服务组综合研判,并报增殖放流领导小组研究同意,此次增殖放流水域选择源汇区境内沙河、澧河段。具体地点为沙河水域(白云山大桥东侧南岸河段)、澧河水域(丁湾桥北侧东河段)。

(四)选定适合增殖放流种类,保护原生态水环境

增殖放流的种类选择,要根据本地原生鱼种类结构,同时注重原生态保护,严禁采购杂交种、转基因种、外来种,坚决防止发生外来物种侵袭事件。根据技术服务组综合研判,并报增殖放流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确定此次增殖放流品种为青鱼、黄颡鱼、鲢鱼、鳙鱼,增殖放流苗种规格3 cm 以上,数量约104 万尾。

(五)择优选择苗种供应单位,保证苗种质量

苗种供应单位必须是河南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目录单位。苗种供应单位应具备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有完备的育苗生产设备、稳定的育苗技术能力、苗种场离放流区域较近、鱼苗规模较大、苗种质量符合要求等条件。为了便于运输、提高苗种成活率、节约成本,源汇区计划在本省水产苗种场进行选择。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询价竞标方式进行,源汇区最终选择开封市尉氏县一家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此次增殖放流的苗种供应单位,并与苗种单位签订购买合同。

(六)开展增殖放流后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

源汇区增殖放流后设立禁渔区,发布禁渔通告,明确禁渔时间为增殖放流后30 d,同时加大增殖放流水域的渔政执法力度,技术服务小组和渔政执法人员全天候不间断巡逻,严厉打击破坏增殖放流效果的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水生动物增殖放流工作成果,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落实执法监管。定期组织技术服务小组人员对增殖放流水域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跟踪调查,了解增殖放流后资源量变动情况,根据调查数据及时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以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对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的相关建议

(一)增殖放流应突破局限

增殖放流定位不能仅局限于提升增殖放流种类的资源量,还应论证增殖放流水域野生资源群体的环境适应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等,充分评估增殖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注重水域结构平衡和稳定,不能以破坏增殖水域环境和原生态系统平衡为代价。

(二)强化增殖放流苗种质量和检疫

增殖放流退化或劣质苗种会导致其生长缓慢,退化或劣质鱼类与原有水系优良原种繁殖产出的子代也是劣质鱼类,危害原有水系的优良原种。长此以往,优良原种将越来越少,在渔业生产中要想更换退化的亲本,捕捞优良原种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应禁止增殖放流带病菌的苗种和退化的劣质品种。用于增殖放流的苗种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政府部门在组织项目招标时,应将苗种质量检验检疫列入竞标文件中,明确检验检疫责任。

(三)科学确定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搭配

如果某一品种水生物增殖放流数量过多,会造成单一种群优势,就会危害其他品种的生存。因此,增殖放流应综合评估增殖放流品种及数量,以维护生态平衡。增殖放流品种的总数量应以该水系原有种群及各种群数量为依据,并与之相适应,绝不能盲目增殖放流,自然种群本身数量少的要多放,数量多的要少放或不放。

(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生态渔业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应加大渔业保护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扩大社会群体的参与度,让广大群众加强对项目的了解,增强法律意识,提升主动保护水生资源的能力。积极宣传过度捕捞对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危害,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等手段开展教育宣传,加强非法捕捞器具源头监管,扩大渔业保护地、保护区设立。

在渔业资源保护利用中,增殖放流对水域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它是养护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改善水质、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水生生物的生物活动提高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二氧化碳减排、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水生苗种水域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