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筋小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4-04-27周口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王宏博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衣剂强筋赤霉病

周口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王宏博

强筋小麦是指角质率超过70%、蛋白质含量大于15%、面筋强度高、延伸性好的硬粒小麦。近年,强筋小麦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选择优良强筋小麦品种

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应选用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当地种植的品种。例如,河南省主推的强筋小麦品种有新麦26、郑麦366、西农979 等。新麦26 抗倒伏性较差,且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郑麦366 抗倒春寒能力偏弱,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西农979 抗倒伏性较差,高感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因此,应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病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品种。

二、做好播种前准备

(一)科学选地整地

强筋小麦种植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要求秸秆粉碎长度≤5 cm,并随耕地深翻入土。为了打破犁地层,改良土壤结构,提倡隔年深松1 次,一般耕层深度20~25 cm,深松作业深度30~35 cm。整地质量要求耕匀耙平,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整地时每667 m2施入商品有机肥500~1000 kg、氮肥(纯N)12~14 kg、磷肥(P2O5)8~10 kg、钾肥(K2O) 5~8 kg 作基肥,缺锌的土壤随耕地施硫酸锌1 kg。

(二)种子包衣处理

小麦种子宜购买包衣种子,或选用既含杀菌剂又含杀虫剂的种衣剂(拌种剂)对种子进行人工包衣(拌种)。建议用27%苯醚·咯·噻虫或23%吡虫·咯·苯甲或31.9%吡啉·戊·唑醇种衣剂拌种,以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及蚜虫。对于全蚀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12.5%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拌种;对于纹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可用24%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拌种;对于地下害虫发生较为严重的田块,可用30%噻虫胺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

三、科学播种

强筋小麦适播种期为10 月5—25 日,最迟不应晚于10 月30 日。在适播期内,应按照强筋小麦品种审定公告中推荐的播种量进行播种。播种宜用多功能精量播种机,等行距种植,行距20 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

四、加强全生育期管理

(一)冬前管理

麦苗长到1 叶1 心至2 叶1 心时,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用同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及早补种。一般在12 月上中旬、日均气温在8℃以上的晴天进行化学除草。可每667 m2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4~12.5 g,兑水30 kg 均匀喷施,或每667 m2用5%唑啉草酯乳油60~80 mL,兑水30 kg 均匀喷施防除禾本科杂草;防除阔叶科杂草可每667 m2用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0~6.5 g,兑水30 kg 均匀喷施,或用40% 2 甲·双氟悬乳剂80~100 mL 兑水30 kg 均匀喷施。在冬季冻害来临之前,土壤墒情不足、悬空不实的麦田,应在11 月底至12 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5 ℃时进行冬灌,每667 m2灌水量一般为30~40 m3。对于旺长的麦田,应在封冻之前选择晴天中午,每66 7 m2用壮丰安35 mL,兑水40 kg 进行叶面喷施,进行蹲苗。

(二)春季管理

麦田未进行冬前化学除草的,宜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进行化除。在小麦拔节后期,可结合灌溉追施剩余的氮肥。此时应根据天气预报,在强降温天气来临之前及时浇水,以预防晚霜冻害。在寒流过后,应及时检查麦苗受冻情况。如麦苗茎蘖受冻死亡,应结合浇水适当追施肥料,以促使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三)中后期管理

强筋小麦生长中后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合理灌溉,但应避免在灌浆后期灌水,以免发生大面积倒伏和引发病虫害。在小麦成熟前25 天左右,可每667 m2叶面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 kg。对于明显缺氮的麦田,可多喷施1 次1%~2%的尿素溶液。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开展“一喷三防”。

五、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强筋小麦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耐病的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倒茬。例如,对于全蚀病和纹枯病及其他土传病害发生重的地块,可将强筋小麦与油菜、棉花、水稻、蔬菜、甘薯等作物轮作2~3 年。此外,还应及时清除田边杂草,以清除病虫害中间宿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二)药剂防治

1.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防治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可在强筋小麦返青拔节期病株率约15 %时,每667 m2用20 %三唑酮乳油50 mL 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2.小麦锈病。防治小麦锈病,可在4 月中旬至5月上旬,小麦叶锈病抽穗至灌浆期病叶率达5%时,每667 m2用20 %三唑酮乳油50 mL 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3.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于4 月下旬小麦抽穗初期,每667 m2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4.蚜虫。当百穗蚜虫数量达500 头时,每667 m2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70 g,或每667 m2用3%啶虫脒乳油40~50 mL 加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 mL,兑水50 kg,喷雾防治。

5.黏虫和麦叶蜂。预防黏虫和麦叶蜂,可在抽穗期、灌浆期,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15 头时,每667 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 mL 加Bt 可湿性粉剂(每克100 亿孢子)30~5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衣剂强筋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