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能不能少些竞争?

2024-04-26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曹宗清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名师校长竞争

○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曹宗清

前一段时间,一所民办小学的校长给我讲了一个案例。这所学校引进了一位名师,但是他只顾自己教学,并不关心团队发展。尽管他教学业绩突出,却引发了同事间的激烈竞争,有违学校团结协作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了推动教师共同成长,校长与这位名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效果尚无定论。

该校长对竞争的态度可谓一股清流。多数校长秉承“竞争激发投入,投入创造业绩”的线性逻辑,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干好教学业务的就是好老师,凡是能挑起同事教学竞争的就是学校骨干。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案例中的名师在很多学校都会得到校长支持,即便有的校长并不喜欢这种“不近人情”的教师,但是因其教学业绩突出,也不会去干扰他,更不会主动消除这种竞争。

竞争是存在于各个领域的一种管理工具。亚当·斯密首先提出经济学层面的竞争,他认为,自由竞争可以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企业间的竞争更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后来,竞争被运用于解释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形式,也用于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方式;在教育管理中,则被用来解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各行各业中,竞争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竞争所带来的精神损耗以及人文价值的缺失也常被人们所诟病。在教育领域中,究竟该不该有竞争,目前也存在着争论。教育中不同主体间的竞争会产生不同的积极效果:同学间的竞争可激发学习斗志,教师间的竞争可强化工作投入,家长间的竞争可促使家庭更加关注孩子成长,学校间的竞争可让校长更加注重关键绩效指标,区域间的竞争可优化资源配置等。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有竞争就有高低之分,也可能有利益之争。对个人而言,可能导致精神负担加重,人际关系异化,以及生活价值追求功利化等;对组织而言,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资源过度开发或浪费等,最终损害的是人文环境和物质生态。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教育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培养,而不是竞争意识的培养。即便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如果学生考试不过关,往往会归咎于天命,而不是竞争力的强弱。现代教育中充斥着的大量竞争,并非我国传统教育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人们从精神追求转向现实追求的体现。在现实中,办完全没有竞争的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校长和教师在进行竞争制度设计或竞争活动设计时,一定要对竞争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有所估量,要尽量避免竞争对精神和人格的损害。

尽管竞争是激发教育主体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但是,校长和教师不能因为竞争容易操作且见效快就偏爱它,甚至“独宠”它。教育者眼里不能只有看得见的效益,更应该关注看不见或暂时无法测量的价值,如快乐、自尊、自信以及内心的平和等。如果竞争破坏了这些价值,我们就要慎重看待竞争所带来的管理便利和教育效益。当我们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的利与弊时,教育能不能先少些竞争呢?

猜你喜欢

名师校长竞争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