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改理念赋能“双高”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4-25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高学校质量

温 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双高”建设是类型教育背景下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强调职业院校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在“双高”建设过程中,要深入剖析诊改理念,掌握精髓,借鉴PDCA质量管理模式,构建“8”字诊改螺旋,加强过程监督监控,及时反馈改进,不断强化结果应用,确保以“双高”建设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诊改理念赋能“双高”建设的基本步骤

以诊改理念赋能“双高”建设,将“诊改”与“双高”同谋划同部署,以“诊”促“建”,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双高”建设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一)构建“双高”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框架

1.明确“双高”建设的十一个层面

按照诊改理念,结合“双高”建设实际,明确基于“双高”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由项目、子项目、分项目组成,其中学校层面涉及11 个方面(十一横)、33 个子项目、279 个分项目,专业群层面涉及9 个方面、29 个子项目、172个分项目,按照项目分解,形成项目链,理顺目标、标准、项目、维度、因素和诊断点的逻辑体系。

2.构建“双高”支持系统

在决策指挥、资源建设、支持服务、质量生成、监督控制系统中,形成网络化覆盖联动的项目建设支持系统(五纵)。“十一横”描绘了“双高”建设过程中11个质量主体,“五纵”描绘了学校内部系统化、网络化的事务分类体系。“十一横五纵”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网络覆盖并相互联动的“双高”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学校决策指挥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质量生成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等各系统功能作用由各部门完成。

3.设定“双高”建设子项目

根据申报书,以问题为导向设定建设项目,通过一个个建设项目寻求质量集合生成,11 个方面根据目标链、标准链、任务链、责任链明晰工作体系,任务由一个个项目组成,各项目按照“8”字形螺旋工作模式运行。

(二)以“8”字诊改螺旋推进“双高”建设

“8”字螺旋是诊改实施运行的重要工具,不同方面的质量改进螺旋有不同内涵,具体集中体现在目标和标准的不同上。[1]“双高”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方面的质量主体认真学习、内化,创造性地使用螺旋,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开展工作,将“双高”建设分为目标导向、过程质量监测、问题导向三个阶段,不断提升质量。

1.目标导向阶段

“8”字形螺旋运行按照设置目标、梳理标准、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的步骤进行。

(1)制订目标和计划,形成目标链

采用SWOT 分析法和需求分析法确定发展方向、目标及各方需求,作为循环起点。各子项目牵头部门依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建设目标、资金预算、创新程度、建设周期、建设难度等因素,对学校层面11 个方面和专业群层面9 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到四级目标,制订各子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工作清单和台账。每年初,质量管理中心将“双高”建设任务中最重要的项目确立为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并以《质量年度目标》发布。随后,项目牵头部门将建设任务细化并列入年度、季度、月度建设目标,形成“目标链”。

(2)明确建设标准,形成标准链

标准是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根本保证。[2]“双高”建设包含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服务、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信息化建设、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涉及11个方面及子项目设置配套的标准体系,如内容标准、评价标准、绩效标准、流程标准、保障标准、考核标准等,形成可考可量的“标准链”。为保证目标可操作化、流程可测及可评价,分门别类出台系列专门文件,明确各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分工、进度安排、管理办法(试行),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科学计划设计,形成任务链、责任链

将任务划分至11 个方面的职能部门,根据年度和季度建设目标,制订相应的执行计划,每个子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二级单位,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形成“任务链”和“责任链”。此外,党政办负责管理项目实施和协调各方资源,财务处负责资金调度和绩效核算,质量管理中心负责“双高”建设质量监控和整改运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年度计划、方案设计也会根据重要改革、重大政策等适时调整。

2.过程质量监测阶段

此阶段是“8”字形螺旋中的组织实施、监测预管、改进设计环节,对“双高”建设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与测量,找出质量偏差,予以纠正。

(1)组织实施

对“双高”建设设计的阶段性计划、方案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在组织过程中,调用人力(队伍)、物力、财力(资源),完成预定计划方案。人力调配根据编制设定岗位,根据岗位分工明晰职责内容,有效开展工作,并以此衡量工作成效。

(2)监测预管

打造“双高”数据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时监测,实时自动预警,监测数据到达11个方面的质量主体,由质量主体予以及时纠正。数据分析后,质量主体深入现场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透视根本原因,对短期能见效的问题立即采取行动。质量管理中心以季度为小周期对“双高”建设各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佐证材料进行督导检查,针对各类过程评价反馈数据进行实时诊断和动态预警,分析已完成任务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以及未完成任务存在的问题。

(3)改进设计

11个方面的质量主体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无法解决或者原计划方案需要调整,则重新修改计划与实施方案。质量管理中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纳入下季度任务重点督办,形成校内督导通报。以年度为大周期统计各任务目标的完成度,分析任务完成情况或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列入下年度计划。

3.问题导向阶段

任务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我诊断,总结成功经验,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改进方案。

(1)诊断

通过平台展示分析数据和日常工作表现,11个方面的质量主体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质量管理中心按季度对“双高”建设项目整体建设情况进行督导诊断并发布通报,诊断出部分项目指标完成度较低、部分指标年度任务未达标、资金执行率有待提升、受疫情和政策支持等客观因素影响、工作推进存在制度瓶颈、支撑材料有待充实完善、项目建设总结不到位、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与配合等问题。

(2)改进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根据改进成效及时调整方案。该阶段通过诊断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起来,因此,该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目标达成度、目标适切性的判断,从而获得目标更新与绩效评价。数据分析在诊改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搭建完善的诊改平台,加强数据治理和分析,建立分析预警机制,实时动态展现各项状态指标,形成科学的决策分析。[3]

(三)构建激励机制与质量文化

1.构建激励机制

激励是诊断的动力,如何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是核心。激励可以是考核激励,也可以是发展性激励。为鼓励干事创业,强化责任担当,配套出台和修改完善《年度、月度重点工作考核办法》《行政绩效考核办法》,作为部门、个人年度考核、干部聘任和岗位调整的重要参考;制定《重点建设项目奖励办法》,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成果方面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物质和精神激励,全面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制定《重点创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制,根据不同情节追究相应责任。

2.创建质量文化

通过组织“双高”建设全体教职工会议进行宣贯,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创新”的创业干事氛围;倡导“高手在民间”“小人物、大设想、大作为”,鼓励一线教职工献计献策;建成“互相补台、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主流文化,形成“教师主体”的组织价值观和“贡献导向”的个人价值观,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二、诊改理念赋能“双高”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以诊改理念和方法赋能“双高”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质量文化深入人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成效。

(一)落实主体责任,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深入人心

质量文化建设既是质量保证的抓手,也是质量提升的土壤。[4]“双高”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质量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主体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通过诊改工作强化顶层设计,从制度、环境、行为三个维度构建“双高”建设质量文化体系,培育“质量知晓、质量认同、质量建构、质量自觉”的质量文化渗透路径,使“双高”建设的思想和行动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创造双高质量,人人享受双高成果”的质量愿景和“人人提升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的质量文化。

(二)准确掌握诊改方法,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诊改工作要运用控制理论与系统方法,建立和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协同联动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综合运用SWOT 法、“8”字螺旋等方法,通过对标找差设定“双高”建设目标和标准,确定改进方向,落实工作任务。[5]通过深入学习诊改理念与方法,确保各项目负责人能精准把握“双高”建设核心指标,科学谋划好“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的施工路线图,动态找出影响“双高”建设质量的薄弱环节,持续反馈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形成“双高”建设质量保证内在动力机制。把质量提升的重点放在“能发现问题,并有效提出改进措施”上,在常态下分析现状与标准的差距,建立动态的工作改进机制,保证沿着质量提升的方向改进。[6]系统学习诊改的工作方法,让各项目负责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确保学校“双高”建设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三)理念赋能,办学成效不断显现

得益于诊改理念与“双高”建设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开展,成效显现。2021 年,学校成为湖南唯一同时入选《2021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60 强,资源建设60 强,学生发展指数100 强,教师发展指数100 强”四大榜单的学校;湖南省第一个通过转设职教本科省评的高职院校。2023年又成为同时入选《2023 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全部三大卓越榜单的三所学校之一。学校“双高”建设任务完成率、绩效指标达标率、资金执行率均超过95%,教职工、在校生、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均超过96%。“双高”建设成效明显,取得了立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培育单位、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省文明标兵校园、合并转设升本通过省评等标志性成果。荣获国家、省级荣誉,立项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承接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均处于全省前列;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体育艺术等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逐年增加,办学效果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三、新时期诊改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诊改体制机制需与时俱进

以诊改提升“双高”建设质量,需要诊改本身不断提升质量。职业教育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7]职业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工作的初心也是促进学校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诊改本身就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质量观、科学的质量生成观,深入学习领会质量理念和诊改理念,与时俱进,系统规划、提前谋划、自我反思、不断改进,以“双高”建设为起点,全方位建设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内涵。

(二)数据专业化处理需进一步改善

学校“双高”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满意度指标等绩效指标数据近500 个,数据量大且种类繁多。学校依托开放共享去中心化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对“双高”学校和专业群层面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分析。目前质量主体在大数据应用各环节的主体意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明显不足,仅能实现数据的采集与简单分析,对于过程干预和预测、测量技术支持方面比较欠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激发各主体的大数据思维,人人是数据的产生者、使用者、分析者、获益者与维护者。其次,要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大数据的专业化处理能力。此外,大数据平台的软硬件要得到保障,保证平台在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均有专业渠道及软硬件支撑,实现“双高”数据的多维关联分析及挖掘,以直观形式展现给师生,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综合数据服务。[8]

(三)质量文化需进一步更新迭代

质量文化是“双高”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未来质量管理活动的精神动力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迭代。学校要不断提升师生员工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最新政策和要求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型质量文化的培育,强化师生员工质量文化知识和质量意识,从质量理念——优化顶层设计、质量意识——推行标准化管理、质量行为——强化文化认同和激励三个层面统筹同步推进,加强培训和宣传,引导师生员工紧跟时代步伐,坚守高质量发展理念,强化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各质量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培育良好的内部高质量文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力”,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学校质量整体提升。

四、结语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部启动职业院校诊改制度建设,促使职业院校在质量自我保证、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进展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信息化水平待提高等问题。[9]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优化和有效运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一校一策”精准开展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确保“双高”建设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内部质量的持续提升。[10]

猜你喜欢

双高学校质量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质量”知识巩固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学校推介
质量投诉超六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