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4-04-17刘荣宁胡婧怡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

刘荣宁 胡婧怡

摘 要: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二十余年的改革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配置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现在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将“3+2”、五年一贯制等教育模式与“岗课赛证”深度融合,构建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路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七个方面出发的“七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通

一、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如“3+2”、五年一贯制等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升学及就业提供了多样选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这明确了未来中高职贯通发展的新趋势,强调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一体化整合设计,中高职一体化已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近年,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期望和实际效果之间仍存在着差距。这种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分段、分校的特点,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中高职办学定位的层次性不够突出,存在以升学为导向的问题,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实效性。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学历参差不齐,队伍年龄结构老化较严重,专业课教师工作任务重,没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知识和进行业务学习,缺乏“双师型”教师。最后,教育观念脱离社会需求,我国“层次教育”与“兜底教育”的职教观念与“职普融通”的职教战略相悖,造成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创新优化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

二、“岗课赛证”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思路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即通过融“岗”“赛”“证”要素于“课”,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顺应了新发展阶段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是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标准为培养依据、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解决中高职之间衔接不畅、政策实施过程脱节等问题。

因此,以“岗课赛证”为背景,构建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充分发挥中高职衔接的培养优势,切实提升本土技术技能人才质量。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校企联合育人过程中学校、企业两方主体的分裂,将岗位能力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等多项标准充分融合,把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其适应市场需求。

三、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中高职的发展现状,以“岗课赛证”融合为背景,构建“七位一体”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体外贯通”,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路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七个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循环,为可持续运行提供动力支持。该模式深度融合“岗课赛证”理念,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以比赛标准确定学习标杆,以技能证书补充强化教学,瞄准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焦点,提高了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教学理念一体化

建立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模式,首先需要从内部融入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其理念包括:类型教育理念,满足区域特定行业企业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就业教学理念,要对接市场需求,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将“岗课赛证”反映到专业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中;实践教育理念,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企业实践体系、实践教学条件,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育。

(二)培养目标一体化

根据“3+2”模式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充分交流和协调,构建层次分明、科学清晰、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一体化要以国家标准为准绳,结合社会行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分段性特征,就整个培养过程而言,要先确定总体目标,接着分解为具体小目标。中职教育要“保基础”,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要“重提升”,将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由中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定期组织集中研讨会,对培养阶段之间的衔接进行整体规划。

(三)课程体系一体化

课程设计应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求,分析、归纳各类典型工作岗位的能力特征,分析出岗位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及核心能力,构建融通发展的阶梯式课程体系。从统一课程标准、课程的递进衔接等方面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区域行业特征制定中高职课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最终构建一个纵向、动态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段递进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性和随意性。

(四)培养路径一体化

培养路径一体化表现为教学一体化和教学管理一体化。在教学一体化中,需要构建中高职教师联动教学机制,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将中高职贯通院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规划;在教学管理一体化中,需要构建中高职学生融合贯通机制,推进中高职两个层次院校的相互联系、信息共享、协同发力,贯通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建立标准的规范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决策、目标实施、检查考核等,实施标准化管理。

(五)顶岗实习一体化

在顶岗实习一体化的过程中要求学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任务,在人才培养设计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职业院校和实习单位合作机制,严格筛选联办企业的信誉与资质,与品牌企业寻求合作,建立实习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校企双方的管理与考核。同时,全过程细化管理,从实习手续的准備,到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再到最后的实习考核都要进行细化。

(六)评价机制一体化

当前,中高职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无法适应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发展,因此,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就评价主体而言,各级政府机关应从政策、法规等方面完善评价体系,整合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主体力量,合理制定教学评价体系;就评价方式而言,应将“3+2”教育模式的学习周期考虑进来,使两个学段的学生发展与技术技能评价标准统一起来;就评价标准而言,丰富单一的评价方式,将奖惩情况、综合评价、岗位实践考核、证书获得情况等纳入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中。

(七)保障机制一体化

中高职贯通应建立健全一体化保障机制,确保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管理保障,针对区域优势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其次,要加强沟通协调,促进中高职沟通渠道畅通,为更好地推进内涵衔接提供保障;再次,有效监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建立规范一致、高水平的质量标准体系,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好“定向反馈”;最后,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开通专业课教师在企业的学习通道,及时掌握企业一线的操作知识、应用技能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会计分段3+2中高职对口贯通人才培养[C].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

[2]柴草,王志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路径[J].成人教育,2022(9).

[3]刘安洁.中高职贯通模式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4]李慧.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5).

[5]黄晓婷.基于CIPP视阈下的“3+2”高职教学一体化路径研究:以F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20(2).

责编:勉 耘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