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栽培茶树菇配方试验

2024-04-11陈新淇刘叶高

园艺与种苗 2024年1期
关键词:茶树菇棕榈木屑

陈新淇,刘叶高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明 365000)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茶薪菇、杨树菇、柱状田头菇,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粪锈伞科(Bolbitiaceae)、鳞伞属(Pholiota) 或田头菇属(Agrocybe)。其菌盖肥厚,菌柄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18 种氨基酸的珍稀食(药)用菌[1]。袋栽茶树菇的栽培料有很多,常用的有杂木屑、棉籽壳、茶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等[2-4],而棕榈树下脚料鲜有人用。我国棕榈种植省区份主要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其中云南省红河县是国内最大的棕榈丝纤维产区之一[5]。棕榈丝纤维剥取于棕榈树,主要应用于制备复合材料和弹性材料等领域[6];棕榈仁粕是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加工的副产物,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一般用于饲料中[7-9]。该试验综合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栽培茶树菇,一方面是为了研究提高茶树菇产量的配方,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栽培茶树菇的原辅材料,从而使各地都可根据自身主要资源进行茶树菇栽培、生产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茶树菇5 号,由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栽培料配方

配方1(CK):杂木屑78%,麸皮20%,糖1%,碳酸钙1%;配方2:棕榈丝纤维54.6%,棕榈仁粕23.4%,麸皮20%,糖1%,碳酸钙1%;配方3:棕榈丝纤维23.4%,棕榈仁粕54.6%,麸皮20%,糖1%,碳酸钙1%;配方4:木屑30%,棕榈丝颗粒33.6%,棕榈仁粕14.4%,麸皮20%,糖1%,碳酸钙1%。

1.3 菌袋制作

粗木屑、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需预湿处理,以充分吸足水分,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将培养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含水率控制在60%~65%,搅拌均匀后装袋,每袋料湿重控制在1 kg 左右(折干料重400 g 左右)。料面处理平整后,套上套环,盖上盖子,然后置入灭菌锅内灭菌。灭菌后,料袋温度降至60℃~70℃时,移入冷却室内冷却。冷却至室温后,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每袋接种3 匙原种。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空气湿度不超过70%,尽量保持黑暗环境。

1.4 出菇管理

菌丝成熟后移入出菇室,放置3 d 让其适应出菇室环境。3 d 后开袋。试验采取直立式出菇方式。直立排袋时,将袋口下卷一半,并向地面喷水保湿,促进原基分化,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持昼夜温差7℃~8℃,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待料面出现褐色的小菇蕾时,温度继续保持25℃左右,湿度可适当提高至95%~98%,光照控制在500~1 000 lx,适当通风。第1 潮菇采摘完后,清理菌包表面,自然放置7 d。7 d 后多喷水喷雾,加大湿度,温度控制在25℃左右,昼夜温差保持在7℃~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控制好光照和通风,可长第2 潮菇。试验共采收两潮菇。

1.5 数据处理

用IBM SPSS Statistics 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4 个茶树菇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1 可知,杂木屑配方(配方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配方4,最慢的是配方3,菌丝未能满袋。可见,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对茶树菇菌丝生长有比较大的影响。

表1 4 个茶树菇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 d

2.2 4 个茶树菇配方的出菇情况

由图1 可见,配方3 菌丝未能满袋,且没有出菇。杂木屑出菇较快,棕榈配方出菇较慢,慢7~8 d。

图1 各配方茶树菇部分菌袋出菇情况

2.3 4 个茶树菇配方的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由表2 可知,配方2 和配方4 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77.7 g 和261.2 g,极显著高于配方1(178.9 g)。配方3未出菇。可见适当的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配比可以提高茶树菇产量,但过多的棕榈仁粕会导致无法出菇。

表2 4 个茶树菇配方前两潮菇的平均单袋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2.4 栽培料主要成分

由表3 可知,杂木屑的粗纤维含量特别高,远远高于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等含量高于杂木屑。而茶树菇子实体的生长不仅需要纤维素和木质素,还需要其他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灰分等。这可能就是配方2 茶树菇产量最高的原因。

表3 栽培料主要成分 %

3 小结

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由试验结果可知,加入适当的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可以提高茶树菇产量,但是菌丝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加入棕榈原材料量的增加而减缓,特别是棕榈仁粕,当棕榈仁粕的量达一定值时,茶树菇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无法走满菌袋,且无法正常出菇,其中原因可能与棕榈仁粕的粒径过小有关,导致菌包透气性差,这与崔海洋等[10]的研究一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若当地棕榈原辅材料易获得且价格便宜,则加大棕榈丝纤维的配比,降低棕榈仁粕的比例,可提高茶树菇的产量;若当地棕榈原辅材料较难获得或价格偏高,可适当往杂木屑配方中加入一点棕榈丝纤维或棕榈仁粕,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猜你喜欢

茶树菇棕榈木屑
茶树菇菜谱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木屑
棕榈树
棕榈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什么水煮什么花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