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语化、生活化及其他

2024-04-09蒋登科

星星·散文诗 2024年2期
关键词:口语化机智诗意

蒋登科

徐江是多面手,是记者,是诗人,是文化批评学者,在很多报纸开设专栏。几十年来,他在诗歌创作上始终坚持口语化追求,而且以不同方式与那些他不认可或者反对他的诗人、学者、读者“较劲”,他主笔的《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等,去找来读一读,甚至读得很痛快。

徐江的这组散文诗《一位“被低估”的文豪生平》在表达上几乎延续了他一直以来的诗歌方式:日常化、细节化、口语化、反讽味,还带有一点后现代的消解性。这是一组具有明显生活化特点的作品,诗人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取其中一些具有诗意的细节,客观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是,诗人的机智往往就在不經意的表达中流露出来。在《地名》中,地面积水引发了母亲对地名的不满,将两个没有关系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超越了日常思维,感觉很新鲜;在《合并》中,母亲将诗人的中学、大学同学误解为一个人,诗人却说是把两个人“合并”到了一起;在《世界杯》中,母亲判断“踢得真不错”的标准是“把球踢飞了”,让人忍俊不禁;在《快速路》中,因为一句歌词“想要见面等三年”,引发了母亲的回答:“现在不用等三年啦,可以走快速路。”将精神与物质、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既有趣,也令人思考。在诗歌中,尤其是在口语诗写作中,诗歌的场景、意象、结构等等,都是需要诗人去“抓取”和建构的,抓取和建构的功夫往往和诗人的诗感、语感及创新意识有关。从徐江的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与诗意的敏锐,是截取生活场景并升华为诗歌文本的敏锐,是诗人的艺术智慧、语言机智的综合体现。在《诗意》中,诗人抓取了小狗、小猫和消防栓蹲在一起的场景,这是生活中的一个有趣的片段,但诗人说“小哥仨很满意。我也很满意。”在诗人看来,这种看似正常但又超越常规的场景,就是诗意的场景。

当然,只是在诗歌中体现机智、趣味,还不是诗的全部。在这些作品中,其实蕴含了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反讽与消解。《多与少》其实来自于一件很普通的生活事件,就是在数字化浪潮中,纸质图书的收藏越来越麻烦,但包括诗人在内的很多读者却又不得不将旧的、新的一起收藏,因为旧书、新书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除非删书的习俗,从汉语的传统里彻底消失。”说明“删书”的现象很普遍,也难以改变。在《锣》中,诗人对川剧、京剧中的锣声进行了评价,他肯定了川剧的锣声,而对京剧的锣声不太认可,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之间,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忧虑与思考。相对于现实来说,这其实就是一种消解。

对于诗歌来说,文字肯定是重要的,但文字背后的蕴含更重要。无论是抒情诗还是散文诗,诗人的旨趣一定不能只是字面的,诗歌吸引人的东西更多是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徐江的作品很少使用我们熟悉的大词,而更多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词”,他的作品表面上让我们很容易进入,但细细揣摩,我们并不容易一下子就能够明白其中的经纬。这或许正是优秀的口语作品的特色之所在。

猜你喜欢

口语化机智诗意
诗意地栖居
机智闯关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冬日浪漫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机智的斑马线
机智的警察
被耽搁的诗意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