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山东的实践成就与展望

2024-04-09王存福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与鲜明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在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取得重大成就,书写出山东特色答卷。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施政纲领上展现新作为;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上彰显新特色;三是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达到新高度;四是坚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坚持执政绩效由人民评判,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上创造新模式。

关键词: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山东实践

中图分类号:D6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4)01-0065-0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与鲜明品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与重要内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严密逻辑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坚持执政绩效由人民评判”[1]等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取得重大成就,书写出山东特色答卷。

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施政纲领上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2]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政党属性决定了它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要求是坚持人民至上根本价值取向,将其作为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施政纲领上展现新作为,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并结出累累硕果。

(一)坚持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核心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3]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是守好“人民”这座“江山”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把人民至上确立为核心执政理念并将其落实到执政实践之中,并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设置专章进行周密部署。2017年,中共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提出了“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快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的具体奋斗目标。2022年,中共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强调“造福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把握‘一项根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确立为“六个一”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把“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列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等内容始终都是重点工作。

(二)坚持把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执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4]为此,山东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抓手,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布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的基础上,把建章立制贯穿在為群众办实事的全过程,逐步构建起常态化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制度安排。2022年,山东省发布《民生改善创新行动计划》,围绕推进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通过着力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民生实事长效机制、工作落实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等“四项机制”,开展了以“重点群体保障、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就医服务、城镇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六项提升行动”,[5]圆满完成了该计划承诺的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上彰显新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开拓事业新局面”。[6]可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百余年党史有力地证明:正是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7]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创设了一系列倾听民声民意、汇聚民智民力的特色政务平台,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上彰显出新特色。

(一)创建多样化政民互动平台,实现时时处处听民声察民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8]为了更好地听民声察民情,山东省构建起多样化的政民互动平台。一是通过政府网站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在省政府官网开通“政民互动”专栏,设置了“我给省长写信、办事咨询留言、网上信访受理、网站专访、网上调查”等通道,对社会大众诉求及时回应与答复,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度。二是通过政务公开实现政民高效互动。山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政府重点工作、重要政策制定和社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在省政府官方网站开辟公众参与板块,不断加大政民互动力度,在最大范围内倾听百姓呼声、搜集民情民意。三是部分城市创建了各具特色的政民互动形式。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为主要内容的“三民”活动。威海市推行“请群众看、听群众说、让群众评”三种政民互动新模式,等等。通过搭建听民声察民情的“连心桥”,真正做到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了各项决策的“民意含量”。

(二)搭建高层次问政于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聚民意集民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9]因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注重汇聚民意和集中民智,确保出台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真正符合人民意愿。2019年,山东省首创《问政山东》这一省级全媒体问政平台,全省31个省直部门、4家中央驻鲁单位和16个地级市政府入驻《问政山东》网络问政专区。运用“电视问政”“网络问政”两种渠道,实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电视问政”反映并推动解决了“1910多项具体问题”,通过“网络问政”累计受理并推动解决了“58200多件具体问题”,[10]真正实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精准打通了各级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了民意汇聚、民智集中与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高度契合,达到了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有力彰显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

三、坚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达到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充分保障和大力改善民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必须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尽力把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强力推进大批惠民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障与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达到了新高度。

(一)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收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满意的收入”,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战略目标,强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山东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实力显著跃升。相关数据显示:2012—2022年,山东省GDP由5万亿元增长到8.74万亿元,跨越了三个万亿元大台阶,年均增长6.78%,稳居全国第三名。2022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050元和22110元,均在全国排第八名,位居前列。按照可变价格比2012年分别增长1.9倍和2.34倍,年均增长7.65%,超过GDP增长速度,奠定了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二)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居民生活由全面小康到富足的巨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12]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富足的生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标志,而生活富足的前提条件是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全体贫困人口完全摆脱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在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推动城乡居民进入富足生活新阶段。一是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起“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党政一齐上、社会齐动员的大扶贫格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全省“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比国家标准提前两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13]在齐鲁大地上首次实现了城乡贫困居民整体迈向小康生活的根本转变。二是实现居民生活由小康到富足的巨大变革。根据联合国衡量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指标: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2012年,山东省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值是42.5%,仅处于小康生活水平。2019年,山东省居民恩格尔系数平均值大幅降至26.5%,之后一直保持在30%以内,达到了富足生活水平。全省居民由小康生活到富足生活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正是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的必然結果和真实写照。

(三)实现民生投入不断增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14]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十二五”期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大幅提高至78.1%;“十三五”期间,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0%左右;[15]“十四五”初期,依然稳定在80%左右,从而使全省就业、社保、教育、医保和住房等各项民生事业得以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是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取得重大成就。山东省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就业人数超过55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20万人,约占全国十分之一”,[16]推动实现了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建构起覆盖面广、待遇水平高的社会保障体系。山东省通过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全民、健全完善、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022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2012年的1797元提高到3109元,增长73%;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至160元”,[17]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基本实现“学有优教”目标。“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3274亿元,年均增长8.47%。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普及与公平实现新跨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9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7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1.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74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18]四是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达到86024个、107.88万人和69.36万张”,[19]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五是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全省“800余万棚户区群众和300多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得到实惠”,“开工建设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28.6万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35.8平方米增长到41.3平方米”,[20]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实现了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重大转变。

四、坚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终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紧紧围绕这一实践新要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

(一)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22]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更高要求,也包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上取得重大成就。一是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了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2021年,山东省“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改善60.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1.1%,比2013年提高31.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从2013年的60.8天下降至3.6天,降幅达94%,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6.8%。”[23]二是大力推动平安山东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要求。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东,2022年,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4.3%、67.2%,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考评成绩位居全国前列”,[24]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环境,也为“中国之治”作出了山东贡献。

(二)迈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5]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把“突出推动共同富裕,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重大战略推进,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44缩小到2020年的2.33”;2022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22。二是区域贫富差距在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把区域协调发展列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显著进步。全省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根本扭转,全省区域间农民人均收入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这标志着山东省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到2035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这一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坚持执政绩效由人民评判,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上创造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2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为群众做了什么实事作为检验自身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可见,坚持执政绩效由人民评判,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通过创设民主评议平台、开展群众评议活动等方式,创造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人民评判党委政府执政绩效的特色之路。

(一)创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平台,把人民评判作为衡量党委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27]山东省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基础上,创设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平台”和“政风行风热线平台”两大特色平台,通过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和电话抽样调查等方式开展评议工作。一是把人民评判作为诫勉谈话的客观尺度。对日常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没有及时整改群众在评议中提出问题的部门和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在评议中群众满意度比较低的部门和单位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二是把人民评判作为问责的重要依据。对于群众反映特别强烈、评议提出问题长期不进行整改、甚至边评边犯的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等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通过上述评议活动,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对党委政府工作绩效进行评判,从而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能够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开展“群众提、群众评、群众议”活动,把回应人民评议作为党委政府改进自身工作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在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28]山东省开展了“群众提、群众评、群众议”活动,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新闻发布会、媒体公示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办实事活动的成效进行评判。这一活动不仅有力地推动各地各部门如期完成了民生实事,而且通过有效回应人民评议而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问题,起到了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执政效能的作用。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好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聚力共同富裕民生改善,推动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奋斗目标,继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提升,努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华章。

參考文献:

[1] 王存福.“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与实践:来自青岛市的实证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2(3).

[2]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5-23(1).

[3]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1-06-3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3.

[5]代玲玲.聚力民生改善创新 实施六项提升行动[N].大众日报,2022-02-26(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2).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6-19(1).

[8]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3-21(1).

[9]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9-20(2).

[10]赵秋丽,李志臣.直面问题 问出成效——《问政山东》三年间[N].光明日报,2022-03-21(10).

[1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12-19(1).

[12]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01-14(1).

[13]山东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N].大众日报,2020-11-27(1).

[14]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6-15(3).

[15]代玲玲.民生支出连续5年占比80%左右[N].大众日报,2020-12-24(2).

[16][17]张春晓.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更加突出[N].大众日报,2022-10-09(2).

[18]部门解读:《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EB/OL].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2021-10-25).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21/10/25/art_107868_114801.html.

[19]齐静.山东有乡镇卫生院1468个,乡村医务人员达24.49万人[EB/OL].http://Sd.dzwww.com/sdne.ws/202303/t20230310_11531980.html.

[20]方磊.努力建设“百姓安居 美丽宜居”新山东[N].大众日报,2022-10-03(1).

[21]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0-10-30(1).

[22]习近平.在会见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世界领袖联盟成员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7-12-01(1).

[23]陈晓婉.增项目增生产不增排放不增污染[N].大众日报,2022-10-02(1).

[24]刘一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N].大众日报,2022-10-11(1).

[2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光明日报,2020-11-04(2).

[2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10-09(2).

[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8.

[28]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01-06(1).

(责任编辑:杨新欣)

The Practical Achievement and Prospect of“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WANG Cunfu

(Party School of CPC Qingdao Municipal Committee, Qingdao 266071)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practicing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centered on the people, and has written a Shandong characteristic answer sheet that satisfies the general public. Firstly,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and demonstrate new achievements in implementing the people-centered governance program; Secondly, we must adher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and demonstrat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respecting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the people; Thirdly,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 sharing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and reaching new heights in enhancing people's well-being; The fourth is to continuously meet the people's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and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in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The fifth is to adhere to the evaluation of governance performance by the people and create new models in democratic evaluation of political conduct and conduct.

Keywords: New Era; Putting the People at the Center; Development Thinking; Shandong Practice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