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双下肢疼痛患者病因漏诊一例

2024-04-08徐乐琳焦国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对称性双下肢病因

徐乐琳 张 娟 焦国华

双下肢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主诉,病因不同导致伴随症状各异,如水肿、麻木、肌无力和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溃疡)等;其常见的疼痛来源有外伤、神经源性、血管源性、感染和肿瘤[1-3]。对于以双下肢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应积极识别其潜在病因,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可能避免漏诊或误诊。现将1 例以双下肢对称性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 型糖尿病患者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3 岁,因“反复双侧小腿及足部疼痛8 个月”于2023 年3 月16 日入院。8 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疼痛,以小腿和足部为主,呈对称性,呈酸胀感、刺痛,伴麻木感,VAS 评分4~5 分,无明显活动受限,无肢体无力,无跛行等不适,外院腰椎MRI 平扫未见异常,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因症状无改善,患者自行停用。后双侧足背疼痛反复,偶有双小腿后侧疼痛,左侧为著,严重时伴有搏动感,久走、受凉及过热后均加重,夜间影响睡眠,休息及保暖后好转,再次至外院门诊就诊,左下肢静脉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左下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瓣膜功能未见异常,血流通畅。仍拟神经痛,予药物治疗(氯硝西泮片1/4 片,每日3 次,普瑞巴林胶囊1 粒,每日2 次,普拉克索片1 片,每晚1 次)后睡眠明显改善,疼痛无缓解。近期患者自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发作频率较前增加,至浙江省中医院疼痛科门诊完善肢体肌电图检查,报告提示“本次神经电生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神经痛待查”收治。患者既往体健,一般情况可,否认糖尿病、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史及家族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身体质量指数(BMI)26.89 kg/m2。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左侧腰椎椎旁压痛(+),腰椎棘突间压痛(-),双小腿后侧及足背呈刺痛,双侧足背皮肤敏感度增高,温度觉无明显减退,直腿抬高试验(-),4 字试验(-),双侧踝反射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双下肢肌力正常,巴氏征阴性。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空腹血糖15.9mmol/L,生化类检查提示:葡萄糖15.4 mmol/L,肌酐45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估算126.90 mL/(min×1.73 m2),果糖胺2.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提示空腹葡萄糖8.01 mmol/L,2 h 葡萄糖18.51 mmol/L。甲状腺功能类、肿瘤类指标无明显异常;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报告提示“双侧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考虑“2 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转入内分泌科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诺和锐胰岛素泵),当晚患者双侧小腿及足部疼痛逐渐缓解直至消失。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4 d 后降糖方案调整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 片,每日2 次联合达格列净(安达唐)片10 mg,每日1 次,辅以甲钴胺片0.5 mg,每日3 次营养神经。1 周后电话随访,患者双下肢疼痛完全缓解,1 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血糖控制可,双侧足部疼痛仍有,建议至疼痛门诊复诊,患者拒绝。

2 讨 论

双下肢疼痛可由多种情况引起。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病因之一,由动、静脉损伤、闭塞或炎症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主要包括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和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CVD)[4]。常表现为下肢远端的疼痛、麻木及皮肤改变,可有受累部位的发红、肿胀及压痛,面对此类患者,应评估下肢缺血情况,如皮肤厚度、色泽与温度的变化,足背动脉的强弱,毛发的脱落及肌肉萎缩等情况,完善血管超声等相关检查[4-7]。运动员和军人若出现下肢剧烈疼痛、肌肉紧绷感、痉挛或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需考虑慢性劳累性骨筋膜室综合征(chronic exertional compartment syndrome,CECS),主要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充血、扩张使得无弹性的筋膜室内压力出现可逆性的增高,导致组织灌注受损,继而出现相应症状,但通常在停止活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缓解,故运动后的腿部触诊尤为重要,此外还应评估患者下肢的活动度和肌力[2,8-9]。在神经源性病变所致双下肢疼痛病因中,周围神经病变较为常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DSPN),表现为对称性肢体疼痛及麻木感,常从脚趾开始,逐渐向近端扩散,呈套袜样感觉障碍,肌无力多在晚期出现,多见于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饮酒、毒素暴露和维生素B12 缺乏的患者。对于可疑DSPN 患者,应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B12、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必要时完善神经肌电图检查及肌肉活检,以识别其潜在病因[1,10-12]。神经受压是神经源性下肢疼痛的另一原因,疼痛范围多与神经支配区域相符,但双侧较少见,可发生在神经走行的各处,结合病史,完善相应部位的X 线、CT、MRI 及超声检查多可明确神经受压部位及病因[13-15]。

本例患者病因漏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未对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患者为年轻女性,无糖尿病家族史,也无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临床表现,但患者诉自起病来,夜尿次数较前增多,在既往就诊过程中未被提及。患者呈双下肢远端对称性疼痛,而非按皮节神经分布。(2)未对诊断性检查的选择进行充足考虑,该患者先后行腰椎MRI、下肢血管超声和下肢肌电图检查,而忽视了血液检查的重要性。(3)未对患者进行长程管理,在多次诊疗后病因仍未明确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未坚持寻找潜在的病因,患者也因此出现低依从性(如自行停药、未及时复诊等),导致病情加重。综上所述,临床医生面对以双下肢疼痛为主诉的患者,应重视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尽量避免漏诊及误诊。

猜你喜欢

对称性双下肢病因
一类截断Hankel算子的复对称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巧用对称性解题
横向不调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对称性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电视的病因
请您诊断
巧用对称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