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探索

2024-04-04黄丽辉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课文情境

黄丽辉

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读写结合是一条重要策略。指向表达的阅读既积累语言知识、表达方法,又积淀文化修养与审美素养;指向阅读的表达则能够通过表达实践体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也能体现思维过程与文化思想。更重要的是,读写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读写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读写结合教学开展了如下探索实践。

一、挖掘文本,打开生活视野

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既重视文质兼美又体现时代要求,尽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与学习需要,只是有些内容在教材中并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隐含在各种文字表达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文本中用心挖掘,才能适时为学生打开生活视野,引导学生进入读写活动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一篇篇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忽略了教材其他板块中适合開展阅读积累与运用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中的“我爱阅读”“日积月累”,包含古诗词、名言名句、俗语等,还有“快乐读书吧”板块,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多数都是中外作家的名作。这些内容尽管以课外阅读为主,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从中学会自主阅读,尽力在阅读中把从教材的课文中学会的方法加以迁移运用,采用批注、写读书笔记等方法,让课文以外的阅读与写作也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觉地养成在读中学习表达、运用表达的习惯。如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活动中,根据要求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特点进行批注、交流与探究,实现童话文体知识的建构。到四年级下册学习课文《海的女儿》时,学生就能够自觉运用整本书阅读中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见证自己在语文核心素养上的进步。

二、创新设计,达成双向合力

在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体现出双向合力,不是让学生读读写写就能奏效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创新设计才能实现。尤其是在单元教学或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教师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自身蕴含的读与写方面的知识点,寻找二者能够有机结合的因素,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特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真实情境。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代入情境角色去完成阅读理解与表达,使用的必然是新的话语系统,自然会促进学生新的思维活动,并以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呈现思维活动。这样的学习实践,体现的正是在新情境中的读写结合,能够突破学生固有的语言运用习惯,努力体现新承担角色的语言运用“范式”。如教学《牛郎织女》,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包含了读写结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真实情境是“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意味的设计:一是民间故事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存在,讲述正是民间故事最突出的特点,创设“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情境符合文本的文体特点;二是作为民间故事传承人,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可能仅凭记忆完成故事传承工作,必然需要进行书面整理,这就体现出读写结合的要求。

三、拓宽思路,助推能力发展

读写结合表面看是阅读与表达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因为学生阅读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表达的载体还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运用的背后是需要思维能力做支撑的,语言本身就是思维运用的结果,所以读写结合需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在读写结合中,教师需要注意放开学生手脚,千万不要仅仅盯着学生阅读的样本让学生亦步亦趋。虽然说学生习作以仿写为主,读写结合的仿写更是主要内容,但是在仿写指导中,教师也应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为了让学生写出有个性的内容,教师应在拓宽表达思路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去观察表达对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结果,再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的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重视探寻有效策略与路径,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方面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背课文的小偷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