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 年至2023 年某院住院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分析

2024-03-28王法财蒋俊杰沈炳香赵宗彪

中国药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琥珀酸尼龙注射用

陈 捷,王法财,蒋俊杰,沈炳香,赵宗彪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5)

糖皮质激素(GC)是通过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代谢调节激素的总称,属甾体类化合物[1]。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病毒、抗休克及调节体内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故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2]。但长期大量使用会诱发糖脂代谢紊乱、感染、骨质疏松、骨坏死等不良反应[3-4]。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陆续发布,各地医院对GC 类药物的使用趋于规范化,但仍存在滥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21 年至2023 年1 720 例住院患者GC 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旨在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2021年至2023年使用GC类药物的1 720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排除特殊人群(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病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等),疾病类型,所在科室,用药品种,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不合理用药类型。其中,DDDs 和DUI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进行计算,DDD 值主要参考《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8版》[5]及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平均日剂量等指标。DDDs = 某种药品的年度消耗量/ 该药的DDD 值,DUI = 某种药品的DDDs/ 用药天数。DDDs 值越大,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高;DUI <1 提示临床使用该药的合理性总体较高(但可能存在用量不足)。根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 版)》[6](以下简称《指导原则》)、《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8 版》[5]及疾病相关治疗指南评价GC 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使用情况

GC 类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其中,其他包括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表1 GC类药物使用情况(n=1 720)Tab.1 Use of GCs(n = 1 720)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1 720例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79岁,其次为<14岁。详见表2。

表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例(%),n=1 720]Tab.2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of inpatients[case(%),n = 1 720]

2.3 科室分布

患者主要收入呼吸内科,其次为感染科及儿科。详见表3(其中,其他包括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皮肤科、神经外科、眼科、胸心外科、内分泌科、急诊科)。

表3 GC类药物使用患者科室分布(n=1 720)Tab.3 Distribution of department of inpatients using GCs(n =1 720)

2.4 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其次为感染或炎症,再次为肿瘤疾病。详见表4(其中,其他主要包括眼科系统疾病、耳鼻喉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表4 GC类药物使用患者疾病分布(n=1 720)Tab.4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of inpatients using GCs(n = 1 720)

2.5 使用量排名前5 全身性GC 类药物的DDDs 和DUI

使用量排名前5的全身性GC 类药物均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其DDDs最大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肿瘤科,DUI均小于1。详见表5。

表5 不同科室使用量排名前5全身性GC类药物的DDDs和DUITab.5 DDDs and DUI of top five systemic GCs with high use amount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2.6 不合理使用情况

不合理使用类型主要有适应证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分别有8例(0.47%)、5例(0.29%)、7例(0.41%)、5例(0.29%)。

3 讨论

3.1 使用情况

GC在调节生长发育、抗炎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疾病[7]。GC 类药物根据半衰期可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药物,以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机体炎性反应,从而促进机体恢复[8-9]。《指导原则》中[6]指出,GC 类药物的正确使用基于掌握该类药物的适应证及给药方案。但临床仍存在剂量、疗程不合理,无适应证用药等问题,从而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故临床需高度重视GC 类药物的用药指征,以确保用药规范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GC类药物使用例数排名前5 的分别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是临床常见的长效、中效和短效GC,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作用[10];不同科室使用量排名前5 的全身性GC 类药物均为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片,其DDDs值最大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肿瘤科,且DUI均小于1。提示该院GC类用药总体合理,但仍要加强对常用GC类药物的重点监控,警惕其滥用和不规范使用。

3.2 患者年龄和性别

本研究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可能由于住院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而男性存在吸烟等导致肺部疾病的危险因素。GC 类药物使用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50~79 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其次为儿童。老年人群免疫力低,常合并基础疾病,且老年住院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导致该类人群使用GC 类药物的比例较高。吴金星等[11]研究指出,住院儿童所患疾病以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易出现气喘、胸闷等症状,需使用GC 类药物。故临床需重点关注上述两类群体对GC类药物的使用,警惕不良事件的发生。

3.3 科室和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科和感染科在GC 类用药中占比较高,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儿科。GC 类药物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可减轻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气道黏膜的炎症,缓解其呼吸症状。该类药物的适应证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肺炎等[12]。感染性疾病主要以全身性的急性感染为主,急需使用GC 类药物控制炎性症状,但不规范使用会加重感染,加剧病情的恶化。故针对GC 类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科室和疾病,临床药师需严格按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疾病的治疗指南做好医嘱审核,以降低GC类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3.4 不合理使用类型

适应证不适宜:在呼吸科、骨科及感染科中较常见。GC类药物能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内热源的释放和致热源在体内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快速退热的效果。发热患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诱发,给予GC类药物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其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故GC 类药物不得用于以单纯退热为治疗目的[13]。根据《指导原则》[6],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GC 类药物必须与有效的抗菌药物联用,在控制感染的同时缓解炎性状态。且GC 类药物虽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并非镇痛药物,故用于镇痛不合理,镇痛应首选非甾体抗炎药。该院存在部分患者在明确诊断前使用GC类药物退热及改善带状疱疹疼痛的情况,故针对此类不合理现象需进行处方干预。骨折术后使用GC类药物存在不适宜情况。根据《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14],在脊髓手术围术期或急性神经损伤8 h 内,使用GC 类药物可有效降低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但在骨折术后使用该类药物会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影响术后骨骼的愈合,不推荐应用。故该院存在部分GC 类药物滥用情况,需加强监控。

给药途径不适宜:主要表现为注射剂药物用于非静脉途径给药。该院存在临床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于雾化治疗气管炎等不适宜医嘱。地塞米松水溶性高,脂溶性低,用于雾化治疗产生的颗粒较大,易在气道沉积,故难以通过雾化给药在肺部发挥局部抗炎作用,且属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建议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等雾化制剂[15-16]。临床药师通过与医师反复沟通和专项点评,地塞米松雾化用药方案于2022 年逐步停用,且2023 年未出现该用药方案的病例,提示临床药师在促进GC 类药物合理使用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遴选药品不适宜:GC 类药物的使用需根据其半衰期、抗炎强度及病情程度进行选择。该院存在选用地塞米松等长效GC 类药物长期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现象。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强,作用时间长,长期应用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一般推荐选用甲泼尼龙等中效GC 类药物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17]。该院将氢化可的松用于治疗低钾血症。氢化可的松在GC 类药物中盐皮质激素效应最明显,尤其是保钠排钾效应可引起低钾血症,故低钾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18-19]。

用法用量不适宜:合理的用法用量不仅能发挥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存在5 例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集中于大剂量的冲击治疗,如临床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给药(80 mg,每天2次,连续5 d)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20]指出,该疾病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推荐个体化短程全身应用GC 类药物,建议给予甲泼尼龙40 mg,每天1 次,连续5 d。该院4 例患者在用药1~2 d后,症状明显好转,临床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用药调整,但医嘱仍保持80 mg,每天2 次。该用法虽能快速消炎,改善呼吸功能,但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3.5 改进措施与局限性

改进措施:加强宣传和培训,促使临床医师掌握GC类药物适应证;针对患者疾病情况个体化用药,并提升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参与度;完善医嘱审核机制,把握药物遴选的合理性;加强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用药监管,避免滥用;加强高用药频率药物和科室的管理,并定期进行GC类药物专项点评。

局限性:本研究中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取资料可能存在偏差,且抽取时间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过渡期间,多数重症感染患者使用GC 类药物,可能影响医院GC类药物使用的动态平衡。

3.6 小结

我院2021 年至2023 年住院患者GC 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医院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及合理用药的宣传与培训,临床药师要做好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建立长效的“点评- 反馈- 改进”机制,从而促进GC 类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琥珀酸尼龙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针刺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尼龙6的改性研究进展
尼龙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α-生育酚琥珀酸酯的酶法合成研究进展
电子及汽车用的高热稳定尼龙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