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2024-03-25刘玲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刘玲玲

商丘市立医院检验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梅毒为一种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早期可多种组织器官,随病情进展可侵犯至心血管、神经系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2]。报道显示[3],梅毒可提高机体感染艾滋病风险,经母体胎盘可传播至胎儿,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因此,积极探讨梅毒早期筛查诊断方案具有重大意义。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案,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良好灵敏度,可通过自动化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结果客观准确等优点[4]。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利用梅毒螺旋体毒株制作抗原,测定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稳定性,且无需使用特定仪器[5]。但目前临床关于其联合应用于梅毒评估中相关研究鲜有,基于此,本研究试分析血清抗体ELISA、TPPA对梅毒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126例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21~55岁,平均(32.58±3.45)岁;临床症状:硬下疳36例,扁平湿疣25例,生殖器溃疡41例,梅毒疹24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初步诊断为疑似梅毒患者;可接受本研究检查方案;知晓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梅毒复发、二次感染者;合并重大脏器功能障碍;入院前1个月接受过抗生素治疗者;合并其他感染型疾病;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标本采集:采集入院后外周静脉血3mL,37℃条件下经离心半径8cm、35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血浆于保存待测。

主要仪器与试剂:ELISA试剂盒购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TPPA试剂盒购于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选用仪器分别为北京白洋BY-400C型医用离心机、烟台艾德康ELISA400全自动酶免仪、江苏新康600-A型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旌派自动梅毒旋转振荡器。

ELISA检测:将浓缩洗涤液稀释20倍,编号样品对应微孔板,每板设置1孔空白对照、2孔阳性对照及3孔阴性对照,分别于相应孔内加入阴、阳对照100ul,于37℃条件下温育60min,采用洗板机洗涤5遍,每孔内加入酶标试剂100ul,空白对照孔无需加入,于37℃条件下温育30min,采用洗板机洗涤5遍,每孔内加入显色剂A、B各50ul,振荡均匀后避光显色30min,每孔内加入终止液50ul,振荡均匀后10min内测定结果,观察并记录反应图像,采用酶标仪(波长于450/630nm处)用空白孔调零后,测量各孔吸光度(A)。其中A值<临界值判定为阴性,≥临界值判定为阳性,临界值=阴性对照孔A均值+0.18.

TPPA检测:采用微量滴管将血清稀释液滴加至微量反应板第1孔内,第2孔至最后一孔内各滴加1滴,取25ul样品加入第1孔内,采用2n方式从第1孔稀释至第4孔。于第3孔中滴加25ul未致敏粒子,第4孔至最后一孔内各滴加25ul致敏粒子。采用平板混合器混合30s,加盖后静置2h。发生凝集反应则判定为阳性。

梅毒分期评估:一期:合并生殖器溃疡、硬下疳等临床症状,梅毒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或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中一项以上为阳性;二期:合并扁平湿疣、梅毒疹或黏膜斑等临床症状,梅毒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或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中一项以上为阳性;潜伏期:无梅毒既往史及相关临床表现,梅毒特异性IgG抗体、IgM抗体或梅毒非特异性抗体中一项以上阳性。

1.4 观察指标(1)比较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诊断结果。(2)比较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结果,联合诊断结果采用并联原则。(3)比较血清抗体ELISA、TPPA诊断效能。(4)比较血清抗体ELISA、TPPA对不同分期梅毒阳性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分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常规进行逻辑检错,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诊断结果经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37例,阴性89例;经血清抗体TPP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阴性88例。见表1。

表1 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诊断结果

2.2 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结果经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结果显示,126例疑似梅毒患者中,阳性47例,阴性79例,诊断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97.44%(76/78)、准确率为96.03%(121/126)。见表2。

表2 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结果

2.3 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联合诊断效能与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灵敏度93.75%(45/48)、准确率为96.03%(121/126)较高,漏诊率6.25%(3/48)较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联合诊断效能n(%)

2.4 梅毒分期评估价值经血清抗体结合临床症状评估,48例梅毒患者中,一期20例,二期11例,潜伏期17例。与血清抗体ELISA、TPPA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对于梅毒一期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梅毒分期评估价值n(%)

3 讨 论

梅毒为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疾病,感染后可累计多种脏器,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且病程较长,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6]。报道显示[7-8],血清学为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案,通过非特异性类脂质抗体检测具有较高敏感度,但反应素也存在于非梅毒患者中,且早期梅毒患者反应素出现时间较晚,反应素滴度下降时易发生前滞现象,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积极探讨一种早期梅毒筛查诊断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梅毒螺旋体镜检为临床诊断梅毒“金标准”,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进行观察,结合临床症状、性接触史等可进行确诊,但梅毒螺旋体镜检需取病灶组织渗出物、淋巴结穿刺液或组织研磨液,患者接受度较低,不适用于筛查诊断[9]。血清抗体ELISA为一种基因功能特异性检测技术,可通过检测人血清、血浆标本中梅毒螺旋体IgG抗体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且ELISA法检测可利用全自动酶免仪,结果清晰易整理,有利于大样本量检测,适用于早期筛查[10]。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清抗体ELISA检测对于梅毒诊断灵敏度为72.92%、特异度为97.44%、准确率为88.09%,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用于早期初步筛查诊断中。分析本研究ELISA检测存在一定假阳性率原因在于,ELISA检测为梅毒IgM、IgG混合抗体,其中IgG抗体在治愈后仍存在一定阳性率,且部分皮肤病、自身免疫疾病及血清纤维蛋白异常患者均可引起ELISA检测阳性[11-12]。因此,单纯通过ELISA检测部分梅毒患者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无法评估梅毒活动状态及疗效,可联合其他检测方案进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本研究通过TPPA检查结果发现,TPPA对于梅毒诊断准确率为90.48%,具有较高诊断价值。TPPA为一种通过梅毒螺旋体毒株制作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的诊断方案,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体内可产生梅毒螺旋体抗体,其中TP抗体为梅毒螺旋体的特有抗体,因此可通过TPPA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诊断,且其试剂具有较强稳定性,结果较为准确[13]。本研究还发现,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灵敏度93.75%、准确率为96.03%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可有效降低漏诊率,提示临床可通过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检测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报道显示[14],梅毒患者感染后梅毒螺旋体抗体可在体内终生保留,且不随患者病情进展、治疗变化,因此TPPA检测结果具有较强稳定性,不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可有效弥补血清抗体ELISA检测缺点。但TPPA检测自动化程度较低,需通过肉眼进行判断结果,无法保存检测数据,且检测时需将样本进行系列稀释,不利于大批量样本筛查,因此血清抗体ELISA、TPPA检测可相互弥补不足,临床可先通过ELISA进行初步筛查后,再行TPPA检测进行确诊[15]。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诊断相较于单独诊断对于梅毒一期阳性检出率较高,进一步说明二者联合应用对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病情分期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血清抗体ELISA、TPPA联合检测对于梅毒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病情分期提供依据,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