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驱动性任务 促进读写融合

2024-03-25章桂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读写融合任务驱动

章桂芳

【摘   要】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当统编教材的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高度匹配时,可将习作前置,把课文作为习作教学的例文,实现读写融合。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教师可通过驱动性任务,导引单元整组教学;通过板块式教学,推进读写融合;通过融学作业,跟进课堂评价。由此,学生在进阶式的语文读写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单元整组;读写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在学习任务群理念的观照下,教师可从统编教材的每个自然单元出发,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相应的驱动性任务或情境式任务,整合和优化单元内容,开展单元整组教学,并利用学习单、思维导图、融学作业等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阐释任务驱动下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单元整组教学的方法设计

《新论·离事》中说:“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在单元整组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单元学习的主线,沿着主线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就能有效整合本单元的教学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须先梳理教材脉络,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单元整组教学的方法。

(一)确定核心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我的动物朋友”,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习作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不难看出,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都指向表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小动物的某一特点来写的,都以具体的事例为支撑,用关键句点出特点,只是在写法上各有侧重。可见,教材选编这三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还为了落实具体的语文要素。由此,透过语文要素,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可确定为:探寻不同作家的表达密码,学习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

(二)勾连实际学情,明确教学起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理解起来并没有太大难度,且他们在对动物的情感体验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调查,笔者发现,84.6%的学生能独立批注阅读感受,且对小动物的情感体验非常丰富。不过,从阅读要素的角度看,学生容易忽视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从习作要素的角度看,虽然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和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有过类似的写作体验,但写清楚动物的特点仍然不容易,尤其是本单元还要求他们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情境来写。可见,学习表达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首先聚焦文本结构特点,聚焦语言表达,解读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其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不同的交际和表达情境,明确习作的目的和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表达,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从而实现学习的增量。

(三)将习作前置,设计教学方法

基于单元整体解读和学情分析,在单元整组教学时,可设计进阶式的任务,将写作前置,课文则作为写作的例子来用。具体来说,首先学习《猫》,梳理出描写动物特点的四个要点,再将这些要点逐步迁移至《母鸡》的学习中,然后学习《白鹅》进行操练巩固,接着在习作中初步运用这些要点,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知识梳理,从而落实习作要素。对于阅读要素,则先在《猫》《母鸡》《白鹅》三篇并列的课文中进行基本建构,学习一种或几种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表达能力,迁移运用至习作中,最后同样在语文园地中进行知识梳理。从单元导语到课文、习作、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教学遵循了在阅读课文中学表达方法(即“写什么”),在习作中用表达方法(即“怎么写”),在交流平台中总结表达方法的认知规律。同时,把习作前置,通过文本的学习习得方法,然后又运用到习作中,形成一个习作闭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单元整组教学的架构与实施

基于上述分析,在实施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组教学时,从“探寻不同作家的表达密码,学习体会不同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的核心目标出发,创设“写写我的动物朋友”这一驱动性任务,并围绕该驱动性任务开展进阶式的学习活动,通过“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至习作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通过驱动性任务,导引单元整组教学

基于语文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笔者围绕“写写我的动物朋友”的驱动性任务,充分链接生活,以言语训练、方法习得为抓手,架构单元整组教学的实施框架(如图1),将单元内容分解为赏老舍笔下的动物、赏丰子恺笔下的动物、聊聊我的动物朋友和介绍我的动物朋友四个子任务。具体按以下步骤展开教学。

子任务1:先品读《猫》和《母鸡》,了解文本结构,初步学习表达方法;接着运用韦恩图,比较阅读《猫》和《母鸡》,总结归纳表达方法;最后学习《猫》及课后阅读链接,对老舍的《猫》和周而复、夏丏尊描写的猫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子任务2:借助思维导图品读《白鹅》和《白公鹅》,进一步掌握表达方法。子任务3: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有关动物的文章,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学习。子任务4:在总结提升中回归习作,在情境表达中运用所学,分享展示成果。各个任务逐层递进、相互融合,与生活经验、课文内容紧密连接。每一个子任务都围绕表达技巧展开,力求用不同的文本丰富学生写作的技巧,让学生明白怎么写,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提升,最终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通过板块式教学,推进读写融合

在具体落实各个子任务时,教师可采取板块式教学法,以“读写融合”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关注内容走向关注表达方式,从而建构起写作的基本模式。以子任务1“赏老舍笔下的动物”的教学为例,《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故笔者借助板块式教学,引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猫》教学板块】

1.习作前置,明确要求。

2.聊聊老舍,学习“资料袋”。

3.明确写什么:借助图2,理清文章结构。

4.明确怎么写的。

(1)学习老猫的古怪,自主阅读,圈画特点。

(2)教师出示自己写的片段,并将其与课文的片段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表达的秘妙,体会语气词的使用、拟人化的表达、聊天式的语言风格和举例说明、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

5.补充老舍儿子舒乙对父亲“一生观察猫”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作品与细致的观察分不开。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观察记录单。

【《母鸡》教学板块】

1.预学反馈,学习字词。

2.回顾《猫》的学法,学以致用。

3.明确写什么:借助图3,理清文章结构。

4.明确怎么写的。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想一想从哪里读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画一画、圈一圈,并在相应的句子旁做好批注。

(2)寻找老舍写作的秘妙,找到一处标记一处。

(3)在交流反馈中学习老舍连用动词、拟人化表达、举例说明和先贬后褒等写作方法。

5.对比阅读《猫》和《母鸡》,两者有什么异同?

6.拓展阅读:阅读老舍《我的母亲》的片段,感悟老舍对母鸡的情感产生变化的根源。

《猫》和《母鸡》两篇课文的教学都按照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顺序展开。教师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知道能从哪些方面写清楚动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具体而言,《猫》一课的教学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课文与教师提供的写作范本,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秘妙。《母鸡》一课的教学则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批注探究等方法,聚焦具体事例,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先贬后褒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明确各自的表达特点,学习写好动物特点的方法。最后,通过拓展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对动物的情感。其中,《猫》一课的教学补充了儿子舒乙记忆中父亲一生对猫的挚爱;《母鸡》一课的教学则补充了老舍创作的《我的母亲》的片段,揭示老舍的母亲是如何一步步艰辛度日、拉扯他长大的。学生由此感受到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及不同之处,进一步体会作家对动物的丰富情感,并为后续自己表达与动物朋友的情感做好铺垫。

此外,教师还有意识地将两节课连上,并用板书记录教学过程(如图4),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写作的思路,指引学生将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读到写的进阶,还能积累丰富的表达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三)通过融学作业,跟进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立足单元整体,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可设计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融学作业。

比如,在教学子任务2“赏丰子恺笔下的动物”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如图5),引导学生着重对《白鹅》和《白公鹅》进行对比阅读,并依据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作业单。

作业单1:配套第一板块的教学。

作业单2:配套第二板块的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完成作业单,检测自主学习的结果;然后通过小组交流,依据评价标准对同伴的学习作出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建议;最后在师生共学中,对照评价內容和评价标准,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能依据评价标准适时点评,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由此,作业单成为及时跟进课堂评价的载体。作业单即评价单,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科学推进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实施和活动开展,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综上所述,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当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高度匹配时,教师可以把习作前置,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当作习作教学的例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习得表达方法,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实现“读写融合”。教师要以此为主线,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由此形成单元整组教学的新样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读写融合任务驱动
对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基于素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初探
读写融合:提升高年级学生语用能力的应然选择
多元构建,读写融合,实验操作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