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从未见过“书呆子”

2024-03-24甘正气

青年文摘(彩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书痴裘德书呆子

甘正气

有人不去忧虑读书少了有变成文盲的可能,倒是担心读书多了有成为呆子的风险。其实大可不必,读书而呆,常常是因为沉迷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归根结底,还是读少了,而非读多了。

国内外家喻户晓的“书呆子”应该算堂·吉诃德,他就只看一类书——骑士小说。“他沉湎于书,每天晚上通宵达旦,白天也读得天昏地转。满脑袋里都是书上虚构的那些东西,都是想入非非的魔术、打斗、献殷勤、爱情、胡言乱语等。对他来说,世界上只有那些故事才是实事。”倘若他再多读一本文学理论书,就知道小说里的情节绝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应该就不会那样痴心妄想了。或者,他再多读一本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书,学会反思和质疑,就不会对书中的文字那么迷信了。

《聊斋志异》里也有一位“书痴”郎玉柱,“昼夜研读,无问寒暑”。他虽然这样苦读,读的范围还是太狭窄了,因为他只读他父亲留下的藏书。从应试的角度而言,他父亲青少年时的教辅资料肯定难以应付儿子的考试;从做人而言,他和父亲是完全不同的人,他父亲“官至太守”,那些书可能都是当了官之后买的,多是太守公务之余用来消遣的“闲书”。郎玉柱这个在生存和考试之路上苦苦挣扎的人,偏偏只读父亲喜欢读的书,没有太守的身份和薪资,却要走入太守的阅读世界,怎会不痴呢?他应该先精学一门手艺,或者先考個举人,不用靠典当父亲的遗产度日时,再去读闲书。

《无名的裘德》一书的主角裘德也是一个“书痴”。他“全神贯注念那些古书”,这些书对他的世俗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让他处处都以那些陈腐的说教为准绳,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无数心理障碍和毫无必要的行为规矩,让他成为一个不敢爱、不敢恨、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即便如此,若只读历史、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逻辑修辞中之一种也是不行的,因为社会并不是分学科运行的,生活也不是按学科分类的。事物是复杂的,所以阅读也应该是广泛的,这样才能融会贯通。达·芬奇之所以成为美术巨匠,很大程度缘于他对几何学、解剖学的深刻研究;罗素能成为具有原创性的大哲学家,关键也在于其深厚的数学和文学功底。

真正爱读书的人,从不只读一本书或一类书,他的视野不会囿于一隅,兴趣也不会一成不变。

范芳芳//摘自《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23期,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书痴裘德书呆子
“书痴”希特勒
有趣的“父与子”
书痴范用
《无名的裘德》中淑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无名的裘德》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跳和跃
舒班长是个“书痴”
shū dāi zi gǎn jī书呆子赶鸡
眼镜+贝雷帽=书呆子的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