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画面,品语言,构建美

2024-03-15李旸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海燕燕子文本

李旸

文本语言表面上是静止的,但当学生将阅读与主观认知结合时,语言中蕴含的动态画面便会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画面与语言之间的转换,并将画面感视为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画面观察能力、画面再造能力、画面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画面与文字的转换能力,提升教学中的画面感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想象内在画面,在感受文本之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以《燕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画面,品味语言之美。

一、推进迁移运用,在飞行之美中再现外形特点

阅读课文并不仅仅是学生单向接收文本信息,也不是机械地解读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维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将学生引入文本语言所描写的世界中,感受其中所蕴藏的美。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具体的文本解读中,从而实现生活与语文的结合。通过这样的结合,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描述对象时会更加准确。而以迁移运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所描述的核心内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燕子》一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燕子的飞行状态。现在燕子已经很少见,学生对于燕子的飞行状态了解甚少。如果只关注文字内容,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语言智慧以及燕子飞行的轻盈之美。因此,在学生正式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燕子飞行的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知体验。随后,在阅读文本语言时圈画出课文中的两个关键性动词:“斜飞”和“横掠”。接着,教师紧紧围绕课文中的语言,模仿燕子飞行的动作,将表演和课文中的“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一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了解燕子飞行时轻盈的动作,更加深刻地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教师还可以巧妙地拓展古人描写燕子飞行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将燕子飞行的特点与学生阅读语言的感受形成巧妙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陌生表达,在休憩之美中品味语言的精妙

在《燕子》一文中,從“飞行”到“休憩”展现了动态之美向静态之美的转变。这种差异不仅对作者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思维的转换也是较大的考验。教师需要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将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融入文本中,引导学生在感受燕子轻盈飞行的同时,深入感受燕子休憩时的悠闲之美。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感受,关注那些带给学生特别感受的语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作者新颖的表达策略,会让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一些陌生的词语,这些词语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品味语言的精妙。

其一,“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采用拟人化手法,将燕子比喻成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闲散”和“休憩”分别是怎样的状态,并将其迁移到课文中。学生仿佛看到了燕子自由自在地在电线上停歇的样子:有的燕子在欣赏着春天的美景,有的燕子与好友聊天,有的闭目养神……

其二,“几痕细线”。很多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电线为什么不用“根”来表示,而要用“痕”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痕”字,让学生感受到“痕”相对于“根”而言更加隐约,且具有一种朦胧之感。结合文本的语境,电线在蓝天中若隐若现,用“痕”字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具有一种诗意的婉约之美,而使用“根”字则会破坏美感。

其三,作者将由木杆、细线和小黑点组成的整体画面比喻为“五线谱”,教师根据文本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五线谱”的形态,并将其与“春天的赞歌”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穿越“形似”的屏障,直抵作者比喻中所表达的内涵:燕子给原本烂漫的春景增添了无穷活力。

三、拓展多维资源,在丰富认知中促进读写切换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示范资源,并引入其他类型的文本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完《燕子》这篇课文之后,教师进行拓展阅读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着手:

其一,这篇课文节选自郑振铎先生的经典作品《海燕》一文。了解这一点之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这样的疑惑:《海燕》主要描述了什么?“海燕”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鸟呢?它与课文中的燕子有没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作者是如何描绘“海燕”的?针对学生的好奇和困惑,教师向他们推荐阅读《海燕》一文。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燕子的各种知识,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这样,当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有更多的感悟和收获。

其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展示与燕子相关的古诗词,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晏殊的《破阵子》中有“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有“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些古诗词中描写燕子的诗句,大部分语言浅显,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而且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展现了燕子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整体性感知的重要载体。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拓展文本的表达特点,选择一种动物,并展现这个动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独特美感,以此来进行写作。

总而言之,教师在理解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品读文字、领悟描写方式,并想象文本表达的不同画面,通过感官理解和仿写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状物类散文的语言优美且诗意盎然,教师应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画面和语言之间转换,凸显教学的核心点和关键处,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正价值。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体验,让他们感受燕子的形象特点,体味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海燕燕子文本
燕子
燕子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Friendship
燕子一家
赏春
赏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