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

2024-03-11曾守平林绍琼黄莺陈宜梁河赵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紫菀中医师陈皮

曾守平,林绍琼,黄莺,陈宜,梁河,赵强

作者单位:1.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儿科 2.400080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儿科

儿童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其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导致呼吸、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进而增加患儿家庭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1-2]。现代医学多采用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儿童慢性咳嗽,虽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但远期治疗效果较差,且过量、联合或重复用药还会导致患儿出现耐药情况[3-4]。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辨病相结合,既往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优势明显,但不同时代医家论治儿童慢性咳嗽的思路存在诸多不同[5-7]。因此,总结名中医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经验对提高其治疗效果及推动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林绍琼主任中医师系四川省名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肺系、脾系、心肝系等各类疾病,尤其对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颇有体会。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提供治疗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2022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及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四川省名中医林绍琼工作室就诊的224例慢性咳嗽患儿,均由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接诊并开具诊治处方。儿童慢性咳嗽的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9],中医诊断参照《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1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2~14岁;(2)有复诊记录或电话随访治疗有效的首诊患儿;(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肝脏、肾脏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儿;(2)合并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1.3 处方收录

收录儿童慢性咳嗽的所有处方,若复诊方与首诊方基本相同,则只保留首诊方。统计纳入处方中的中药,并建立数据库。

1.4 数据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的“统计报表系统”模块统计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应用“数据分析”模块中的“组方分析”功能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并分析组方规律,其中分析组方规律时设置支持度为40、置信度为0.95,以获得核心中药;应用“新方分析”模块,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5,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新方组合。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4例慢性咳嗽患儿共收录到386张处方,涉及105味中药,其总使用频次为6 367次。

2.2 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

105味中药中,四气为温、寒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4.12%、28.99%,见表1;五味为苦、辛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34.43%、26.65%,见表2;归肺、胃、脾经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28.93%、17.65%、15.47%,见表3。

表1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中药的四气分布Table 1 Four Qi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2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中药的五味分布Table 2 Five flavors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3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中药的归经分布Table 3 Channel tropism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2.3 中药使用频次

105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20次的中药共26味,使用频次≥190次的中药共4味,分别为法半夏、紫菀、茯苓、陈皮,见表4。

表4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使用频次≥120次的中药Table 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usage frequency of ≥ 120 times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2.4 组方规律

105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组合共16组,其中排名前3位的中药组合分别为“法半夏、陈皮”“法半夏、茯苓”“茯苓、陈皮”,见表5。获得11味核心中药,分别为法半夏、黄芩、桔梗、陈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11味中药组成关联规则见图1。

图1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核心中药的组成关联规则Figure 1 Composition association rules of c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表5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处方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组合Table 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with a usage frequency of > 100 times of chief physician Lin Shaoqio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2.5 新方分析

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共获得5组新方组合,其中处方1:紫菀,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处方2:法半夏,陈皮,桔梗,茯苓,苦杏仁,黄芩;处方3:紫菀,辛夷,枇杷叶,白芷,黄芩;处方4:法半夏,白术,茯苓,甘草,苦杏仁,川射干;处方5:紫菀,甘草,桔梗,枇杷叶,辛夷。

3 讨论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且疾病迁延不愈的慢性咳嗽是临床关注重点[11]。西医处理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则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祛痰、镇咳、抗炎等,但其仅能缓解患儿咳嗽症状,远期治疗效果差,且存在复发、耐药等情况。中医学理论认为,儿童慢性咳嗽归属“久咳”“久嗽”“顽咳”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且停药后不易复发[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105味中药中四气为温、寒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五味为苦、辛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归肺、胃、脾经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素问·咳论》指出了咳嗽“皮毛受邪”及“聚于胃,关于肺”的病机[14],《金匮要略》指出“饮邪内伏胸中可致久咳”[15],《杂病源流犀烛》提出了“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的理论[16],提示脏腑亏虚影响咳嗽的治疗,其中以肺、胃、脾亏虚的影响最为明显。久咳当注重顾护脏腑之气,而痰热瘀滞亦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燥、热之邪侵袭肺脏,肺气失宣则气机不畅,或因饮食不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内聚成痰,气机受阻,上逆为咳[17]。因此,林绍琼主任中医师从儿童慢性咳嗽病机出发,所选中药多性温寒、味辛苦,从肺、胃、脾经入手,以补足受损的脾胃之气,滋养肺气,增强宣发肃降和津液运化之功。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105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组合共16组,共获得11味核心中药,分别为法半夏、黄芩、桔梗、陈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法半夏归肺、脾、胃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多用于痰多咳嗽之症;黄芩性寒味苦,主治肺热咳嗽,可泻肺实火[18];桔梗性平、味辛苦,主肺热气促逆咳,可提肺气;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可利水消肿、渗湿健脾;苦杏仁归肺经,具有止咳平喘之效;浙贝母、款冬花均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清热化痰、散结消痈之效;紫菀、地龙、百部均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温润肺气之效,常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等症,诸药配伍具有宣肃肺气、润肺止咳之功[19]。研究表明,半夏、茯苓、陈皮、苦杏仁、甘草均是治疗肺气虚证、痰湿蕴肺的核心药方,对因脾虚湿阻导致的湿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其还具有化痰止咳的效果,可以改善咳嗽咳痰、气息不畅等症状[20]。本研究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共获得5组新方组合。儿童慢性咳嗽多迁延反复,病因复杂,多种中药组合可获得不同治疗效果,如痰多者应注重清热化痰,多选用黄芩、法半夏、陈皮等;胃气上升导致肺气受阻咳嗽者应注重调和气机、降胃止呕、化痰止咳,多选用甘草、辛夷、桔梗、枇杷叶等;肺脏受损累及脾者应注重肺脾同治,多选用白术、茯苓、苦杏仁、川射干等[21]。

4 结论

林绍琼主任中医师从儿童慢性咳嗽病机出发,所选中药多性温寒、味辛苦,从肺、胃、脾经入手;共有11味核心中药,分别为法半夏、黄芩、桔梗、陈皮、茯苓、苦杏仁、紫菀、浙贝母、款冬花、地龙、百部。后期研究仍需要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林绍琼主任中医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贡献:曾守平、赵强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结果分析与解释,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林绍琼、黄莺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陈宜、梁河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曾守平负责撰写、修订论文。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紫菀中医师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现代中医诊疗中医师的告知义务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聊聊陈皮的保质期
蛇胆陈皮制剂中陈皮UPLC指纹图谱
止咳通便话紫菀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治未病思想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