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丹卡”传奇

2024-03-11东戎

轻兵器 2024年2期
关键词:刺刀枪机机匣

东戎

倍道而进:伯丹Ⅱ步枪问世

出乎柯尔特公司意料之外的是,作为伯丹Ⅰ步枪的后续型号,伯丹Ⅱ步枪出现的时间要比预计的早很多,这导致伯丹Ⅰ步枪在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前就被彻底取代了。这一结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就大的形势背景来说,这是当时各国激烈竞争的直接后果,军备竞赛这个词汇不是20世纪所独有的,伯丹Ⅰ步枪问世的1860年代后期,本来就是一个轻武器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超速发展的时期,各国都在拼尽全力进行竞赛,只为了能够率先装备性能最好的后膛装填步枪。这种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日新月异的境况,直到20世纪中期的军用航空领域才再次出现。

伯丹上校不仅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百折不挠的推销员

伯丹牵线联系的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也是一家资深枪械生产厂商

但就具体原因来说,则与海勒姆·伯丹的个人行为有着很大关系。虽然俄罗斯与柯尔特公司签定的生产伯丹Ⅰ步枪的合同落款时间是1867年12月,但半年之后的1868年夏季,伯丹上校就动身前往英国,改进和推销他设计的“第三型”步枪,新方案以“滑动后膛”(即现今所说的旋转枪机闭锁)取代伯丹Ⅰ步枪使用的起落式“活门”,即后来所称的伯丹Ⅱ步枪。新方案于1868年10月2日获得专利。伯丹先是试图将其卖给英国,后来又尝试向法国、西班牙推销。1869年6月,在柯尔特公司尚未完成全部3万支伯丹Ⅰ步枪交付任务的情况下,伯丹本人又前往圣彼得堡,直接向亚历山大二世及俄罗斯军方高层展示了他的最新设计,说服俄方接受更为简单可靠的伯丹Ⅱ步枪,并以其作为实现轻武器近代化及完全国产目标的跳板。就像南北战争期间力争美国陆軍部为他的神枪手团单独采购夏普斯步枪一样,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伯丹上校此行终于取得了成功。

身为驻美特使及监造验收官的戈尔洛夫上校对此十分不满,他极力主张仍应将伯丹Ⅰ步枪作为俄罗斯未来的主力军用步枪。但伯丹Ⅰ步枪、伯丹Ⅱ步枪的综合性能差距明显,前者的“活门”等零部件尺寸要求相对复杂精密,与后者的坚固、简洁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意味着后者在俄罗斯国内制造难度会低得多,所以陆军部明显倾向于采用伯丹Ⅱ步枪。1869年10月,在伯丹和莱恩·格鲁克曼(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的商业代理人)的牵线下,俄罗斯帝国陆军部与该公司签订一份合同,要求后者为其制造3万支伯丹Ⅱ步枪,每支包括刺刀在内定价为3.2英镑。第一批的交付日期定为1871年2月1日,后来被推迟到同年5月1日。眼见伯丹Ⅰ步枪命运已定,戈尔洛夫和古尼乌斯也无计可施,只好转为合作态度,配合对投产之前的伯丹Ⅱ步枪进行最后的调试和修正,并参与对伯明翰公司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

1870~1872年间生产的两支伯丹Ⅱ步枪的枪身标识。上为俄罗斯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利用进口零部件生产,下为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

1870年4月,俄罗斯陆军总参谋部组织的验收委员会代表进驻伯明翰公司。但不久,双方发生了激烈争执,原因是公司方面认为俄罗斯人过于挑剔,多达一半的零部件被认为质量不合格,同时俄方代表还指责材料浪费现象过于严重。在公司方面的强烈抗议下,俄方代表才降低了调门,生产得以继续,所有3万支步枪均在合同签订一年内完成交付。

更让伯明翰公司难以忍受的是,俄方代表不仅在质量问题上吹毛求疵,还通过收买公司技术人员,私下获取伯丹Ⅱ步枪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并编制了包含该枪所有零部件尺寸和公差的表格。实际上,俄罗斯早就在为自行生产伯丹Ⅱ步枪做准备了。早在1871年3月,俄罗斯就向位于利兹的英国格林伍德-贝特利公司订购了生产该型步枪所需的全套生产线及工具、量具,设计生产能力为每10小时出产300支步枪(包括刺刀在内),这948台(套)设备最终被用于图拉兵工厂。后来伊热夫斯克、谢斯特罗列茨克两厂生产伯丹Ⅱ步枪的设备也是向同一家公司订购的。此外,俄罗斯还从英国引进技术,着手在圣彼得堡建设一座具有当时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弹药制造厂。

为俄罗斯提供伯丹Ⅱ步枪生产线的英国格林伍德-贝特利公司,本身是一家以制造工作母机和工具见长的企业。图为当年该公司的产品广告

此前,柯尔特公司接下3万支伯丹Ⅰ步枪的合同,打算从俄罗斯获得更多的后续订单,更希望借此机会打开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没想到全都落了空。相比而言,伯明翰公司的这笔生意更是“受伤”,3万支伯丹Ⅱ步枪的货款甚至不到为制造它们而专门订购的设备成本的一半,尽管多次尝试希望获得俄罗斯的后续合同,例如1872年的伯丹Ⅱ步枪备件采购项目、1873年10月的1.3万支伯丹Ⅱ哥萨克步枪采购项目,但都未能如愿,甚至俄方后来干脆中断了与公司的联系,这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清算。公司所有人只得在1874年另外成立一家名为伯明翰轻武器-金属有限公司(BSA & MC)的企业,继续维持生产经营。新的伯明翰公司也曾打算将伯丹Ⅱ步枪出售给其他国家,例如土耳其,但因为样品未能及时交付,最后也没有成功,不过这倒是避免了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年)中双方使用同一种步枪的尴尬。

3万支伯丹Ⅱ步枪的订制合同给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带来的收入还抵不上为此增加的设备投资,同时又没有后续业务,导致公司最后陷入亏损

在俄罗斯方面,一切倒是顺风顺水。1870年9月26日,根据亚历山大二世的直接命令,伯丹Ⅱ步枪正式被俄罗斯帝国军队采用,并命名为M1870俄罗斯伯丹Ⅱ步枪,也称伯丹№2或2号步枪。除了在伯明翰轻武器公司订制的3万支之外,分别在图拉、伊热夫斯克等俄罗斯本土兵工厂开始自行生产,一个新的传奇自此诞生。

“脱胎换骨”的伯丹Ⅱ步枪

就动作原理来说,与其说伯丹Ⅱ步枪是伯丹Ⅰ步枪的优化改进,倒不如说是“脱胎换骨”式的重新设计。但除此之外,伯丹Ⅱ步枪与伯丹Ⅰ步枪非常相似,其全枪长1350mm,全枪质量4.4kg,装上刺刀后全长1854mm,全枪质量4.92kg。伯丹Ⅱ步枪具有那一时期的单发栓动军用步枪的典型外观,因此与同时代的其他步枪容易混淆,例如意大利的M1870維特利、法国的M1866夏塞波或M1874格拉斯步枪等等。但伯丹Ⅱ步枪也有一些独特之处——外形细长的由机头、机尾两大部分构成的枪机以及特别短小的梨形枪机手柄(枪栓),而且突出的圆盘状机尾等一些特征还被后来的M1891莫辛-纳甘步枪继承了下来。

伯丹Ⅱ步枪细长、简洁、带有圆盘状机尾的枪机,以及特别短小的梨形枪机手柄,是该枪重要的识别特征

在外形轮廓上,伯丹Ⅱ步枪与同一时期的单发军用栓动步枪可谓大同小异

伯丹Ⅱ步枪采用木质枪托,最早从英国订购的枪托由核桃木制成,俄罗斯自行生产后大部分改为价格低廉的桦木。其枪管长831mm,略长于伯丹Ⅰ步枪,膛线6条、右旋,膛线深度0.254mm、宽度3.81mm、缠距533mm,对于步兵步枪来说,正好沿着枪管长度旋转大约一圈半。与伯丹Ⅰ步枪一样,枪管组件与枪托之间由2个螺丝固定的枪管箍和1个枪口箍固定。伯丹Ⅱ步枪的背带环同样分别位于扳机护圈前和第一道枪管箍下方,均由螺丝固定。由于螺丝容易松动脱落,很多保存到现今的伯丹Ⅱ步枪其原配背带环特别是前部的都已经丢失。伯丹Ⅱ步枪的枪管还有一个不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枪口部分是直接削平的,无论枪口外缘还是内缘,均未经过倒角等加工,特别是新枪,其边缘甚至可以用锋利来形容,这一点有别于同时代的几乎所有其他步枪。此外,伯丹Ⅱ步枪的扳机护圈设计有所简化,取消了突出的“指刺”部分。

伯丹Ⅱ步枪的刺刀为重新设计,与伯丹Ⅰ步枪使用的刺刀有很大区别。首先,伯丹Ⅱ步枪的刺刀更长,全长达591mm,刀身长514mm,刀身截面最宽处20mm,套筒长75mm,内径17.6mm,而且刀身与套筒的横向距离明显增加,连接部分长近30mm,其上打有标记,整个刺刀质量0.41kg。其次,伯丹Ⅱ步枪的刺刀截面改为四棱形(十字形),有明显的血槽,因此看起来更加棱角分明,但这并不是为了提高杀伤力,而是减少火药燃气对枪口附近刺刀表面的冲击进而对射击精度带来的影响。此外,新刺刀的刀尖呈扁平状,与平头螺丝刀的刀尖极为相似,事实上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用这种刺刀的刀尖来拆卸枪上的几个主要螺丝。第三,伯丹Ⅱ步枪的刺刀装好后,刀身不像伯丹Ⅰ步枪的刺刀那样位于枪管正下方,而是位于右侧水平位置,这就不会与取放通条发生冲突。伯丹Ⅱ步枪的通条存放位置仍然在枪管正下方,但较伯丹Ⅰ步枪的设计有所改进,在通条尾部增加了螺纹,固定方式是将通条尾部拧入机匣底座上的螺孔,而不是像伯丹Ⅰ步枪那样用枪口箍的肩部卡住。

伯丹Ⅱ步枪的许多外形特征包括刺刀,都被后来的M1891莫辛-纳甘步枪继承了下来。图为M1891莫辛-纳甘步枪

伯丹Ⅱ步枪的前背带环环柄尾端并非焊死,因此更易受外力作用变形脱落

伯丹Ⅱ步枪的枪管前端边缘未经倒角处理,较为平直,新枪感觉更为明显

伯丹Ⅱ步枪的准星与伯丹Ⅰ步枪的准星一样,可左右调节风偏,这一功能在1870年代的军用步枪上并不常见。伯丹Ⅱ步枪的表尺总体结构与伯丹Ⅰ步枪的类似,但细节上有较多变化。其台阶式表尺座直接安装在机匣前面的枪管上,瞄准板和伯丹Ⅰ步枪的一样,由铰链固定在表尺座前端。对通常射击距离的目标,用瞄准板末端的“V”字形固定缺口进行瞄准,表尺座左侧刻有“2、3、4、5”等数字,分别对应从200~500阿尔申(142~356m或156~389码)不等的瞄准距离。射击远距离目标时,需将瞄准板向前翻起,用可上下滑动的游标上的深“V”形缺口瞄准,瞄准板正面分划为6~14,分别对应600~1400阿尔申(427~996m或467~1089码)的瞄准距离。

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20多年后,为夺回比萨拉比亚,俄罗斯再次与土耳其开战,史称第十次俄土战争。在1877年开战之初的普列夫纳围城战中,沿用落后的紧凑步兵编队近距离交火战术的俄军,遭到土耳其装备的11.43mm M1872皮博迪-马蒂尼步枪远程火力的严重杀伤,后者的有效射程比伯丹Ⅱ步枪多出了200m之多。因此,战争结束后生产的伯丹Ⅱ步兵步枪特意增加了远射程辅助瞄准具,由固定在第一道枪管箍右侧突出部分的一个尖锥状准星,以及滑动游标右侧增加的延伸部分上的一个倒“V”形缺口构成,瞄准板的背面也增加了15~22的“远程”射击分划,将最远射程提高到惊人的2200阿尔申(1565m或1712码)。当然,在这一距离上已经谈不上精确瞄准,所以这种瞄具并不是单兵用来射击点目标,而是作为一种“齐射”瞄准装置,在统一指挥下以集团射击方式,对远距离上的面目标进行火力覆盖时使用的,类似的步枪瞄准装置一直使用到一战期间。

對于伯丹Ⅱ步兵步枪来说,其枪管组件与护手均由2个枪管箍和1个枪口箍固定,背带环位于枪身正下方

伯丹Ⅱ步枪是采用经典的旋转枪机闭锁原理的早期军用步枪之一。其枪机被包纳在一个尾部逐渐收窄的敞开式机匣内,可前后移动。梨形手柄的长度只有32mm,比同时代其他军用步枪的枪栓差不多要短一半,手柄头部还加工有6圈防滑纹,极易辨识。只要将枪机向前推到位,再向右(从使用者角度看去,下同)转动梨形手柄,手柄根部就可以与机匣槽缺口右后侧对应端面配合,从而将枪机锁定在机匣上。这种旋转枪机显然是借鉴了在此之前20年所发明的德国德莱赛针发后装枪,虽然闭锁支承面积及牢固程度不及德国M1871毛瑟步枪和法国M1874格拉斯步枪,但胜在枪机本身和机匣槽加工更加简单。不过,伯丹Ⅱ步枪的梨形手柄仅需向右转动约45°即可完全锁定,而其他几乎所有栓动步枪都要转动约90°。

伯丹Ⅱ步枪的刺刀刀身与套筒距离较远,刀身截面为四棱形,刀尖形状类似平头螺丝刀刀尖,装上后刀身位于枪管右侧水平位置

伯丹Ⅱ步枪表尺座左侧的“2、3、4、5”对应2~5的4个常用分划(上),瞄准板正面分划为6~14(下)

伯丹Ⅱ步枪具有简单的保险功能。当该枪处于待发状态时,只需用手指捏住枪机末端的圆盘状机尾,然后扣压扳机,让机尾向前滑动,直至阻铁卡入枪机体下方导棱上的保险缺口,此时枪机不能进行任何运动,即进入保险状态。如果需要恢复待发状态,只需再次将机尾向后拉动,直到阻铁卡入保险缺口前方的击发缺口即可。为方便拉动,机尾圆盘周边还特意加工了一圈防滑槽。另外一重保险是机头与机匣槽前部左侧之间留有一个间隙,万一发生炸膛,火药燃气可以通过这一间隙排出。

伯丹Ⅱ步枪使用的枪弹与伯丹Ⅰ步枪的完全相同。射击时,先将梨形手柄向左转动至垂直位置,然后向后拉动,拉到挂机位置后,在机匣槽内装入一发新弹,接着向前推动梨形手柄到位,同时击针簧被压缩,再将梨形手柄向右转动约45°,即完成闭锁,进入待发状态。在前推梨形手柄(枪机)直至闭锁的过程中,安装在枪机前上方抽壳钩室内的抽壳钩头部越过弹壳凸缘上方并钩住弹壳。射击完毕后,枪机向左转动打开枪膛,空弹壳被抽壳钩拽出弹膛并一道向后运动。在枪机向后运动行程的最后阶段,设置在机匣底部由板簧驱动的抛壳挺后端被枪机头部下方斜面压下,前部相应翘起并撞击弹壳凸缘下方,与抽壳钩配合形成翻转力矩,迫使弹壳向后上方翻转,最终从机匣槽中抛出。同时,抛壳挺本身又与枪机体下方导棱上的一个缺口配合,起到为枪机限位的作用。需要分解枪机时,只需拉动枪机向后到位,再将抛壳挺压回下方位置、解除限制,即可将整个枪机从机匣后端抽出。

俄罗斯海军使用的伯丹Ⅱ龙骑兵步枪。从照片中的角度看,刺刀似乎与枪管成一直线,实际上两者只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箭头所指处是伯丹Ⅱ步兵步枪远射程辅助瞄具的缺口,位于滑动游标右侧延伸部分

箭头所指处是伯丹Ⅱ步兵步枪远射程辅助瞄具的准星,位于第一道枪管箍右侧

伯丹Ⅱ步枪瞄准板的平放状态(左)和竖起状态(右),右图中可以看到瞄准板背面有15~22的远射程射击分划,此时需使用辅助瞄具

未加装远射程辅助瞄具的伯丹Ⅱ步枪瞄准板背面是没有分划的

伯丹Ⅱ步枪的梨形枪机手柄长度极短,而且手柄头部加工有6圈防滑纹,极易识别

处于闭锁状态的伯丹Ⅱ步枪,注意梨形手柄此时指向右上方,而非水平位置

伯丹Ⅱ步枪在机匣槽前部左侧位置,闭锁后枪机头与弹膛之间仍留有一小段空隙,发射时靠枪弹凸缘来密封

伯丹Ⅱ步枪的敞开式机匣形状特殊,其尾部逐渐收窄

从顶部看去的伯丹Ⅱ步枪机匣细节,枪机上的3个大螺丝非常明显

伯丹Ⅱ步枪的枪机,形状比较简单,圆盘形机尾大小和防滑纹数量各不相同

伯丹Ⅱ步枪的枪机显然是借鉴了在此之前20年所发明的德国德莱赛针发后装枪,德莱赛后装枪率先开启了新一代军用步枪的竞争,并且奠定了此后手动军用步枪的基本结构

伯丹Ⅱ步枪发射机构剖面

伯丹Ⅱ步枪枪机前上方有一突起部分,其前半截有空腔,用于容纳抽壳钩和抽壳钩簧,后半截为实心,用来抵在机匣槽缺口右侧形成闭锁

枪机呈打开状态时,从前方看去的伯丹Ⅱ步枪机匣槽。枪机正上方是抽壳钩,正下方是抛壳挺

手绘的不同阶段的伯丹Ⅱ步枪击发系统剖面。自上至下依次是:前推枪机准备闭锁阶段、击发阶段、后拉枪机抛壳阶段

伯丹Ⅱ步槍枪机分解状态,其零件数量较少,形状也比较简单,可以看出与M1891莫辛-纳甘步枪枪机存在一定血缘关系

不同厂家生产的伯丹Ⅱ步枪的识别标记。自上至下依次是: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图拉兵工厂、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

上、中分别为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生产的伯丹Ⅱ步枪的枪身标记,分别为1881年和1882年生产;下为图拉兵工厂的标记,1885年生产

伯丹Ⅱ步枪节套顶部平面上的双头鹰戳记,表示这件武器是俄罗斯帝国军队的在役装备

伯丹Ⅱ步枪枪托右侧的厂家烙印,但不是所有步枪都带有

所有伯丹Ⅱ步枪的枪身标记都位于第二道枪管箍和机匣之间的枪管顶部位置,且均采用西里尔字母进行标识,内容包括制造厂家、生产年份和序列号。但各部分的顺序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因厂家和生产时段的不同,年份可能在厂家名称之后或之前,序列号和年份也有可能放在厂家名称的前面。代表俄罗斯帝国在役装备的双头鹰戳记可能紧跟在标识后面,也可能出现在枪管节套顶部或其一侧。

例如最早由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生产的伯丹Ⅱ步枪,其标记内容和顺序为“Бирмингамскiй Оружейный заводЪ. №……(序列号)”,后面紧跟着双头鹰戳记。俄罗斯生产伯丹Ⅱ步枪的共有3家兵工厂。其中,图拉兵工厂的常见标记为“(序列号) Императорскиiй Тульскiй Оружейный зав. (生产年份)”,双头鹰戳记位于节套顶部平面上;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的标记为“Ижевскiй заводЪ. №(序列号)(生产年份)”,双头鹰戳记位于节套顶部平面右侧;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标记为“(生产年份).сестроръцкiй Оружейный заводЪ №……(序列号)”。同时,伯丹Ⅱ步枪枪托右侧还有厂家的烙印,图案主体是一个双层圆圈,小圈中间是双头鹰图案,两层圆圈之间有3个西里尔字母和对应的年份。伯丹Ⅱ变型枪的标识方法多数与此不同,但均使用西里尔字母,而且不管是哪个型号,在节套顶部或机匣正前方的枪管顶部均打有验收官姓氏的首字母缩写,类似的戳记也可能出现在枪支的其他零部件上。(待续)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刺刀枪机机匣
美国布什马斯特公司BA30直拉枪机式步枪
土耳其阿德勒武器公司A-110RS杠杆枪机式霰弹枪
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匣碰摩不对称热效应和升温曲线研究
美国勃朗宁武器公司T-Bolt运动员直拉枪机步枪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试验研究
前装枪时期的打火枪枪机(下)
结构对于RB211-535E4发动机高压压气机2级外机匣涂层脱落的影响
带刺刀的兵
带刺刀的兵
某重型燃气轮机机匣有限元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