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OBE 教学理念在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4-03-08张晓菊张丹

广东茶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博雅茶艺技艺

张晓菊 张丹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510663 )

1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凸显其重要性[1]。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肩负着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的重任[2]。因此,将非遗技艺融入大学美育课程,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也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本文以OBE 教学理念为指引,探讨非遗技艺在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并以《茶艺生活美学》为例,分析其实践路径与效果,以期为非遗技艺与大学生美育课程的结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非遗技艺传承对大学生美育的作用

非遗技艺传承对大学生的美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提高审美体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增强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等四个方面。

2.1 提高审美体验

通过学习和实践非遗技艺,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了提高[3]。非遗技艺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大学生在接触、学习、实践这些技艺的过程中,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使他们的审美视野更为宽广。

2.2 丰富情感体验

非遗技艺的传承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4]。非遗技艺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内涵[5]。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非遗技艺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2.3 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参与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实践,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6]。这些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实践往往需要学生们去动手尝试,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去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些都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2.4 增强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非遗技艺的传承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非遗技艺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大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综上,非遗技艺的传承对大学生的美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中来,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3 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以研究者所在单位为例,学校将博雅美育课程(4 学分)设为全校公共基础课程,提供岭南非遗文化与项目体验、茶艺生活美学多个项目模块供学生学习,其中茶艺生活美学是该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开设续期为第二、第三学期;为支持该项目顺利开展,学校配备校内专职教师4 人,副高职称3 人,技师2 人;建设校内教学基地2 个,实践基地3 个;建设校内精品课程2 个,课程访问量合计超70 余万。现对非遗技艺传承在该校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进行总结。

3.1 完善课程设置

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中,完善课程设置是夯实基础、引领学生走进非遗世界的首要步骤。为了满足学生对非遗技艺学习的需求,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剪纸、绘画、茶加工等。通过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非遗技艺,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2 打造专业师资团队

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中,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是确保有效传承与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深入的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教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7]。

3.3 开展实践活动

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中,开展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非遗技艺的实践体验活动,如非遗文化节、参观非遗文化村落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4 创新教学方法

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中,创新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助力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8]。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3.5 加强学术研究

加强学术研究是非遗技艺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得以更好传承和实践的关键[9]。通过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教师和学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非遗技艺的价值与内涵,推动其创新发展。这里以项目组师生联创的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方形茶饼自动定型软包装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为例,我们通过学术研究优化饼茶内包装工艺,重构并拟定小块饼茶内包装工艺,既保留传统包装特色,又实现自动化生产,简化工艺流程。这样的实践不仅强化非遗技艺在课堂中的传承,也提升非遗技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推动其在美育课程中的发展,让更多大学生领略非遗魅力,承担传承创新的责任。

3.6 建立合作机制

非遗技艺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然而在新时代的大学生课堂中,如何传承并融合这些技艺,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一使命,建立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组通过与相关机构、企业携手合作,为非遗技艺在课堂环境中的传承提供更充裕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繁荣,更能促进其与大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2023 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作品申报为例,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一种新品种茶的理化成分、品质特点与制茶工艺研究》项目申报,这次合作不仅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激发了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

4 非遗视角下OBE 教学理念在《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4.1 OBE 教学理念概述

OBE 教学理念是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强调灵活与适应性,教师需明确目标,采用反向设计,制定合适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达到预期效果。该理念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倡导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在非遗技艺与大学生美育课程中,OBE 理念有助实现良好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

4.2 应用

应用1:目标明确。OBE 教学理念首要应用在于明确课程目标和预期成果。这使得《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不仅仅是传授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和综合能力。

应用2:以学生为中心。该理念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还是实践操作,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并理解茶艺和非遗技艺。

应用3:多元评价。OBE 重视评价,尤其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10]。在课程中,学生不仅仅通过考试得分来评价学习成果,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方式来全面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效。

4.3 实践路径

路径1:确定目标。明确课程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为学生设定清晰的学习方向[11]。

路径2:反向设计。与传统的“从内容到目标”的设计方式不同,OBE 强调从目标出发,反向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为达到最终目标服务。

路径3: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经验分享,同时也邀请非遗传承人等进行交流,为学生带来更为深入和直接的实践经验[12]。

路径4:灵活调整。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路径5:评价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用于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形成一个闭环的教学改进系统。

4.4 基于OBE 理念的《茶艺生活美学》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将非遗技艺纳入大学生美育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OBE 教学理念,旨在探索非遗技艺传承在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并提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

4.4.1 课程目标设定

在OBE 六维一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茶艺生活美学》课程目标明确,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尤其重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六个维度目标综合体现了知识的掌握、实践的应用、跨学科的整合、价值的理解、情感的认同和学习的能力,全方位地推动学生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其成为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茶艺文化传承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自觉担当起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成为具备高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未来人才。

4.4.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遵循“理论—实践—鉴赏—创意”的逻辑流程。

图1 课程内容设计逻辑图

通过层次性丰富、逻辑性强的课程设计,学生们将能深入理解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全面掌握相关技巧和工艺,并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他们将在亲身参与采茶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感恩之心。而通过创作实践,他们将为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4.3 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学生评价、教学评价和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三个子体系[13]。

表1 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OBE 教学理念的非遗技艺美育课程设计方案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美育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多样化的人才。这对于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14]。

5 跟踪调查与分析

为了全面评估博雅美育课程在全日制高职和中职学生中的实施效果,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分析工作。首先,我们对2021 年至2023 年入学的1.4 万名高职生和1.2 万名中职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获取了1955 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1133 名学生参与过博雅美育课程,而822 名学生未参与。这一数据展现了博雅美育课程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博雅美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我们结合了现代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学院5 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茶艺生活美学》的课堂评价以及1955 份关于《跨文化交流与美学欣赏能力自评问卷》的心理调查问卷进行了综合分析。这种多维度的评估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博雅美育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5.1 通识课与美育课学生的成绩分析

对比现代管理学院和国际经贸学院5 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特地选择了博雅美育课程《茶艺生活美学》以及通识课《英语基础(1)》(下称“英(1)”)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博雅美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影响。为此,我们基于OBE 六维一体教学理念进行综合评估。

项目组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除学习成绩外,还考察了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作业完成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5 个维度[15]。我们相信,这种全面、多维度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展现《茶艺生活美学》与《英(1)》这两门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具体影响。

课堂参与度:《茶艺生活美学》学生更积极,深度参与实践与互动;《英(1)》课堂参与度较低,口语和应用积极性有待提高。

实践操作能力:《茶艺生活美学》学生展现卓越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灵活应用知识;英语课学生在口语和应用能力上薄弱,亟待加强。

作业和项目完成情况:《茶艺生活美学》学生作业完成度和质量较高,出色完成挑战性项目;英语课在阅读、写作和听力作业上表现欠佳,需提升完成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茶艺生活美学》学生展现强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制定执行学习计划,取得优异成果;英语课学生需提高自主学习时间和内容的规划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茶艺生活美学》学生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积极生活态度,培养自信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英语课学生对待英语学科态度消极,急需引导。

总的来看,《茶艺生活美学》课程在多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5.2 《茶艺生活美学》课堂评价

《茶艺生活美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校内专业评价,包含督导评价、教师互评以及学生评分;另一部分为访谈调查法,随机选择部分同学进行访谈咨询。在校内评价方面,校督导、教师、学生分别给出了92 分、92.8 分、93.1 分的高分,综合评价为优秀。而在访谈调查法中,该课程也得到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实践性和技能提升、情感表达和动力、情感特质培养、情感状态体验、茶叶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茶艺表演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了解和尊重、生活情趣和幸福感的培养、知识和技能运用、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的建立、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身体协调性的提高等13 个评价指标的全面评估,以下是其中5 个角度的简单描述。

实践性和技能提升:茶艺生活美学课程重视实践,学生们通过泡茶、奉茶等操作,熟练掌握了茶艺技能。课程提供的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等实践机会,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泡茶的技巧和礼仪规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了解和尊重: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礼仪的理解,不仅增强了文化自觉,更在茶艺表演中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为学生融入社会、理解中华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生活情趣和幸福感的培养:课程不仅教授技能,更重视生活情趣和幸福感的培养。学生们在品茗、欣赏茶艺表演中,学会了欣赏生活、感受幸福,真正体验到了茶艺带来的生活美学。

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的建立:茶艺美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与师生、客人互动的机会,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资源。茶艺表演更是成为了学生们展示自我、结交朋友的良好平台。

身体协调性的提高:茶艺表演要求身体和动作的协调与灵活。学生们在课程中,通过泡茶、奉茶等实践,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了身体的灵敏度和平衡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更为自信、从容。

5.3 学生跟踪调查

通过随机发放《跨文化交流与美学欣赏能力自评问卷》,我们成功获取了1955 份有效问卷的反馈。在这些反馈中,1133名学生表示有过博雅美育课程的学习经历,而余下的822名学生则未参与该课程,作为对照组存在。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我们更精确、更深入地对比和分析博雅美育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各种能力上的变化。问卷涵盖了文化沟通能力、身体融入能力、情感驱动能力、文化鉴赏能力以及生活幸福指数这五个维度,这些维度不仅展现了博雅美育课程的核心设计理念,同时也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息息相关。

5.3.1 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值影响

首先,我们针对1133 名学生实验组和822 名对照组的数据进行了均值影响分析。在问卷设计中,答案选项共设有5 个梯度,其中最高满意度为5 分,最低为1 分。通过统计计算,我们得出15 个问题的均值如表3 所示。

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以明确看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即上过博雅美育课程的学生群体,在多个评估指标上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即没有接触过博雅美育课程的学生群体。并且,这些均值差均为正值。

这一结果表明,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交等多个层面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无疑,这验证了博雅美育课程的有效性,并凸显了其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值影响,我们可以明确观察到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学生的深远影响,这些有力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夯实了博雅美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个体全方位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意义。

5.3.2 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差影响

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差影响也体现在数据的分布和离散程度上。如表3。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发现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学生在文化沟通能力(Q1-Q3)、身体融入能力(Q4-Q6)、情感驱动能力(Q7-Q9)、文化鉴赏能力(Q10-Q12)和生活幸福指数(Q13-Q15)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文化沟通能力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实验组在博雅美育课程干预后的水平呈现出统计上的明显提升。这表明课程对实验组学生的文化沟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身体融入能力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的基础融入水平,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高度融入能力,其提升程度在统计上被认为是显著增强。这说明博雅美育课程对身体融入能力的影响在实验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情感驱动能力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的初始情感状态,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干预后的情感状态呈现明显增强,统计结果显著。这表明博雅美育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并提升他们的情感驱动能力。

至于文化鉴赏能力,实验组学生相较于对照组的基础鉴赏水平,展示出了高级鉴赏能力的明显提升。这一结果表明博雅美育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生活幸福指数方面,初始对照组的幸福指数被评定为中等水平。然而,在博雅美育课程的干预下,实验组学生的幸福指数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幸福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3.3 对照结果

基于1955 份有效问卷的反馈,我们对博雅美育课程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过博雅美育课程的1133 名学生在各个评估指标上的表现都明显优于未参与课程的822 名对照组学生。这不仅体现在平均分的提升上,也体现在方差的减小,即学生表现的更集中、更一致。

从均值影响来看,实验组学生在文化沟通能力、身体融入能力、情感驱动能力、文化鉴赏能力以及生活幸福指数这五个维度上的均值都高于对照组。这意味着,博雅美育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从方差影响来看,实验组学生的方差减小,说明学生在课程的影响下,进步更加均匀,差异变得更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博雅美育课程的有效性,因为它能够减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整体表现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博雅美育课程对实验组学生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各项能力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更加集中和一致。这无疑增强了博雅美育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证明了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博雅美育课程的推广和优化,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一课程,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非遗技艺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该研究基于OBE 教学理念将《茶艺生活美学》课程作为非遗技艺传承与大学生美育课程结合的典型案例,其实践成果和积极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融合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非遗技艺在大学生美育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6.4.1 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和实践茶艺文化,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深化,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开始更加欣赏和珍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也更为细腻和深入。

6.4.2 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茶艺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他们开始更加认同和自豪于自己的文化背景,也更加愿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4.3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茶艺实践项目,如茶席设计、茶艺表演等,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茶艺技能和礼仪,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等,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4.4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引入OBE 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他们开始更加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做法,也更加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非遗技艺与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的融合,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情趣,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以《茶艺生活美学》为代表的课程,通过OBE 教学理念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

6.2 展望

未来,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非遗技艺被融入到大学生美育课程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6.1.1 拓展非遗技艺课程种类

目前,茶艺是非遗技艺中在大学生中美育课程融合较好的一种。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如剪纸、陶瓷、国画等非遗技艺,在大学生美育课程中有一席之地。

6.1.2 深化非遗技艺的研究与教学

对非遗技艺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技艺。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使非遗技艺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6.1.3 增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

与非遗传承人的紧密合作,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技艺,并将这些技艺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同时,这种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指导。

总的来说,将非遗技艺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课程是一项长期且值得投入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既具有现代知识,又深谙传统文化精髓的新一代大学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博雅茶艺技艺
牵牛花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茶艺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基于翻转课堂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