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对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03-07刘宇飞

河北中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罐法通督刺络拔

刘 凯 刘宇飞△ 温 博 靳 宜

(1.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北京 10002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北京 1000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AS的发病率为0.3%~0.4%,AS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将近20%的A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预后普遍较差[1]。大部分AS患者发病初期存在发热、脊柱活动受限、腰背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生活、工作等均受到了影响[2]。临床研究表明,AS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诱导机体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从而引发骨强直等症状[3-4]。由此可知,在AS治疗中如何调节、抑制免疫炎性反应,对缓解患者骨强直、疼痛等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是治疗AS的常用西药,虽然对疼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整体效果不理想[5]。AS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AS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督亏、肾虚导致湿热毒邪入侵机体,从而引起骨质受损,痰瘀痹阻,血气不通,外邪不去,最终出现脊柱强直等症状,中医治疗该病遵循“清热利湿,补肾强督”的原则[6-7]。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采用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治疗AS患者6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60例对照,观察对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血清炎症因子、视觉模拟评分(VAS)、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ASDAS)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的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8]中AS诊断标准。①骶髂关节炎单侧Ⅲ~Ⅳ级或双侧Ⅱ~Ⅲ级;②胸廓扩展范围比同性别或同龄人小;③腰椎侧屈、前后方向活动受限;④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腰背僵硬、疼痛等症状,且疼痛症状持续>3个月。①必备+②③④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9]辨证为湿热型AS。主症:脊背及腰骶部疼痛,腰脊功能活动受限,发热,晨僵,目赤肿痛,四肢关节红肿热痛。次症:肢体困重,面色淡白无华,口干或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尿黄。舌脉:舌红,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

1.2.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②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③入组前未接受过非甾体等药物治疗;④肝、肾功能正常;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并自愿参与。

1.2.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③治疗区域皮肤破损、感染或有瘢痕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或类风湿性疾病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⑧既往存在脊柱手术史、创伤史者;⑨合并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等精神系统疾病者;⑩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柳氮磺吡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0.25 g,每日3次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75 mg,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药8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治疗。取穴:环跳、膈俞(双)、大椎、风池(双)。根据患者背部肌肉情况,选择最佳的灭菌玻璃火罐,拔罐之前仔细检查罐口有无破损。告知患者采取俯卧位,暴露出背部,注意保暖以及保护患者隐私,对选定的穴位进行消毒,以一次性三棱针点刺选定穴位6~8针,直至轻微出血,将罐吸附在针刺后的穴位,留罐5~10 min,风池不拔罐。仔细观察火罐吸附、出血状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取罐之后以无菌纱布对治疗区域皮肤进行清洁,再次消毒,告知患者治疗后的2天内不可抓挠背部,背部皮肤不可沾水。刺络拔罐3天1次。共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便携式数字肌力测试仪(斯美尔仪器有限公司)、脊椎关节活动度计(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最终记录值是连续测量3次的均值。

1.4.2 血清炎症因子 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均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试剂盒均由厦门海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谨按实验室、试剂标准说明书完成。

1.4.3 疼痛VAS 总分是10分,无痛是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剧烈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重[10]。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各评估1次。

1.4.4 ASDAS评分 包括红细胞沉降率、CRP、晨僵时间、患者总体评分、总体背痛评分5部分。ASDAS总分=0.579ln(CRP+1)+0.073×外周疼痛/肿胀关节数+0.110×患者的总体评价+0.058×晨僵时间+0.121×背痛,症状越重,最终分值越高[11]。2组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各评估1次。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血清TNF-α、CRP、IL-6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ASDA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及对照组治疗4、8周后疼痛VAS、AS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2、4、8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ASDAS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全身性疾病,脊柱及骶髂关节是主要受累部位[12],疾病发展至晚期容易引发脊柱强直、骶髂关节炎等疾病,增加致残率,降低患者自理能力,给社会、家庭等均带来沉重负担[13-14]。目前,临床普遍认为细菌感染、免疫失调、家族遗传、环境改变、内分泌紊乱等均为诱发AS的重要因素[15]。柳氮磺吡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西药缓解AS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但近年来临床发现,单纯西药治疗AS的整体疗效欠佳,停药后病情易复发,并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会对肝、肾等脏器造成不良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中医学在AS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望成为治疗AS的新方向。

中医学根据AS的症状将其归于“痹证”“腰痛”等范畴。《素问·痹论》中提到“骨痹不已,复感于邪……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认为AS是外感、内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不足,髓脉空虚,肾阳不足,无法濡养督脉,筋脉失濡养,经穴虚弱,脊骨受损;外感湿热、风寒之邪,邪气侵入肾脉,导致经脉受阻,气血凝滞,从而出现脊背疼痛等症状,故中医治疗该病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为治则[17]。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选取环跳、膈俞、大椎、风池作为治疗穴位,其中大椎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具有祛除湿热、透散邪热、疏调督脉阳气等作用;膈俞、风池具有壮阳、散邪、疏风清热等功效;环跳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诸穴配伍,协同作用,可调节、激发经络、脏腑功能,发挥疏通血脉、扶正固本、健脾补肾、清热利湿作用。另外,《素问·皮部论》中提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提示脏腑、经络功能与十二皮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刺络拔罐先用三棱针刺破皮肤,以拔罐的方式释放出一定量的血液,起到促使气血流通、疏通经络、刺络补虚的作用[18]。通过刺络拔罐法将拔罐与刺络相结合,强化调和气血、祛除瘀血、疏通经络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在改善AS患者脊柱活动障碍方面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AS的发生受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上病理过程会诱发免疫应答,引发级联炎性反应[19]。TNF-α属于促炎因子,具有调节免疫、介导机体炎性反应等作用,参与了AS患者骨质破坏等病理过程[20]。CR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当机体出现炎性反应、组织损伤或感染时,血清CRP水平会迅速增高[21]。IL-6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血清IL-6水平增高,会引起病理性损伤,诱发、加重炎性反应[22]。另外,持续性的炎性刺激会加重AS患者疼痛感,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抑制AS患者炎症因子释放,在缓解AS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可有效减轻AS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分析如下: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对环跳、膈俞、大椎、风池穴进行刺络放血,可通督泄热,健脾除湿,疏通经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刺络拔罐具有清热解毒、抗过敏、活血、抗炎等作用,通过多方面、多途径调节患者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在治疗湿热型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23-24]。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利用拔罐产生的负压,发挥祛除瘀血的作用,加快受损区域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炎症介质等一系列有害物质随着血液的流出而排出体外,有助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可更有效地控制机体炎性反应。在谌曦等[25]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遵循“清热、补肾、健脾、通络”原则,可更有效地控制AS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ASD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可更有效地缓解AS患者疼痛感,弥补了单纯西药治疗的不足。

综上所述,AS患者在服用西药基础上接受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治疗,可有效改善胸廓、脊柱活动度,减轻疼痛感及炎性反应,及早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并且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创伤性小、疼痛感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患者更容易接受,具有良好的参考、推广价值。本研究存在几点不足,样本病例数较小,在选取病例方面存在偏倚,病例选取及随访时限较短,对结果的代表性、一般性、普遍性等有所影响。因此,需要临床增加样本量,展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延长病例选取及观察时限,为评估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在AS治疗中的抗炎、镇痛机制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罐法通督刺络拔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开窍法针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张世卿运用益气通督法治疗小儿腹泻验案1则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regulating Conception Vessel and unblocking Governor Vessel b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ina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
煮罐闪火法的操作方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