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钢琴作品的育人作用

2024-03-02莫恭莲黄伊阳

艺术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舞曲肖邦波兰

□莫恭莲 黄伊阳

肖邦不仅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在艺术教育与科研中发挥着很好的育人作用。在肖邦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饱含着民族情感及爱国情怀的代表性作品。本文通过诠释与研究肖邦的钢琴作品,对其作品中的育人价值进行追根溯源。

一、科研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科研对育人起着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教育提供了新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丰富了教育内容和方法。科研将最新的科学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第二,育人对科研有着积极的影响。在育人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慢慢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我驱动的精神,在科研中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创新。

第三,科研注重创新和突破,而教育注重传承和积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科研为育人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提高教育质量;育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二、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影响

(一)华沙时期

华沙时期是肖邦民族意识的觉醒时期,这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肖邦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对热情质朴的波兰人民充满喜爱,并作为大尉领导过波兰武装起义;肖邦的母亲是能歌善舞的波兰人。肖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成长,培养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并对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肖邦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波兰民间音乐元素,使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波兰风格和独特的民族特色。随着战争打破了生活的平静,看着波兰人民流离失所,肖邦的民族意识也慢慢觉醒。

(二)巴黎时期

1830 年,肖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这一年也是华沙起义失败的一年,祖国波兰的沦陷使肖邦悲愤又消沉。在波兰遭受外国侵略和分割的时期,他加入了巴黎的一个青年群体,该群体由一些流亡法国的波兰诗人、文学家和音乐家组成,大家志同道合,一起互诉衷肠,共同关注祖国命运,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关切之情。肖邦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苦难和民众的痛苦,他的音乐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反抗精神和抒发情感的力量。这时的作品有《革命之Etude》(Revolutionary Etude)和《英勇的波兰人》(Heroic Polonaise)、《c 小调练习曲》(作品10之12)、《g 小调叙事曲》(作品23)等。肖邦把“对祖国热烈的爱”与“对侵略者的悲愤之情”注入这些音乐创作中,这一时期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阶段。

(三)历史影响

(1)肖邦的钢琴作品在音乐结构和风格上都有着独特的创新,他发明了许多新的钢琴演奏技巧,并将它们融入作品中,被后人称为“肖邦形式”。这些技巧包括使用左手跨度、快速连续的音符和大量的装饰音等,也成为现代钢琴演奏手法的基础,开创了钢琴独奏曲的新领域,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对后世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19 世纪后期欧洲音乐的主要趋势。

(2)肖邦的钢琴作品在音乐表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创新,在音乐内容上也创造了极其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经常使用波兰舞曲,如波罗奈兹舞曲(Polonaise)和马祖卡舞曲(Mazurka)。这些舞曲代表了波兰的音乐传统和民族文化,以及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肖邦通过这些作品,以音乐的形式向祖国致敬。这些曲目通常结构简单、旋律优美,被广泛应用于钢琴教学和音乐会的演出中,或用作音乐分析的经典案例,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照。

(3)肖邦音乐的内涵积极、丰富且多元,有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有对生活激起的热情与渴望,有对大自然引发的清新和谐的感受,有对祖国深沉的感情,有对故乡亲友美好的回忆。他的创作感人至深,震撼心灵,如《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c小调夜曲》(遗稿OP20),《降b 小调谐谑曲》(OP31),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悲情戏剧艺术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些作品凝聚了肖邦音乐的伟大特点与艺术贡献。

三、“爱国主义情怀”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诠释

肖邦通过琴键传递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民众的关怀,触动人们的心灵。他通过运用波兰民间音乐元素等方式抒发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特点。他的代表作《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是在音乐会中经常出现的作品,曲中,我们能听到鼓舞人民站起来反抗侵略的号召,能听到作曲家对侵略者的满腔愤恨。作品饱含爱国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演绎,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一)作品创作分析

《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创作于1838 年,这年是肖邦离开祖国的第八年,为了激起人民的斗争热情,他的作曲题材转向以歌颂波兰人民豪迈、乐观以及斗争精神为主的波罗乃兹舞曲与叙事曲,创作技法也更加成熟。《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就是这样一首作品。作品通过有力的波罗奈兹舞曲节奏展示出军队勇猛前进的画面。作品威严刚健的气势塑造出英雄凯旋的军队进行曲形象,很好地传达了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品由复三部曲式组成(ABA’)。主题旋律的节奏采用了波兰舞曲最为典型的带休止前八后十六节奏,加以小附点和密集的军鼓音型,富有动力感;音程关系采用了主属关系跳进、音阶式级进,调式为明朗的大调色彩,使铿锵有力的军队行进形象呼之欲出(如图1)。

图1 《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主题部分谱例

中部在伴奏上维持了主题中体现出的军队行进的律动感,依然运用以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型,比起主题稍有变化,减去附点休止音型,律动基本一致。旋律进行由单音变为八度音程,力度上也有所加强,进一步增强了音响效果,展现出不断逼近的军队蓄势待发的画面。中部第三段的主题旋律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换,连续颤音与八度音程相结合模仿出战争中击鼓的音响,离调更为频繁,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特征,营造了战争中紧张、肃杀的氛围。经过复杂的发展之后的再现段,展示了军队投入战争到战争胜利并凯旋的画面。

(二)演奏技法分析

演奏属于艺术的二次创作,要求演奏者首先要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与作品内涵有准确的了解,再结合自己的艺术审美和敏锐独特的见解来进行演奏,使听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军队)是作曲家以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的光辉情景为灵感创作的。第一,要想展现这一画面,声音应当铿锵有力,干净利落,音质集中、通透;音色需要结实、饱满;音量以稳定的强奏为主,节奏也需在乐曲进行过程中进行调整。第二,良好的指尖触键是达到“恰当音色”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在发力上,小臂与手掌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同时放松肩膀,形成“下紧上松”的发力状态。第三,上半身不同位置的发力点、手指下键前与键盘拉开的距离,以及触键速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组合,使和弦呈现饱满、集中的声音,如同军队行进时的脚步声一样有力。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为钢琴演奏艺术带来新的表现方式和思路。

四、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育人作用

(一)“育人”的内涵

育人是指通过教育者的引领与教导,受教育者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素养。要坚定贯彻“全过程育人”,即把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环节,也包括科研的全过程和全环节。思想引领也指在教育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价值观引领,即通过某种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播,使受教育者形成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并引导人们自觉趋向崇高的价值追求。

(二)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育人作用

肖邦是著名的爱国作曲家、钢琴家,其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情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能够唤起学生的认同感及相似的精神体验,从而产生“以爱国促育人”的作用。傅聪先生认为“中国人是最接近肖邦的。”这一观点正是基于中国近代所经历的民族危亡与侵略斗争反抗同波兰的民族斗争有颇多共性而提出的。这些共性正是肖邦钢琴作品中体现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之根源。

(三)育人作用在肖邦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1.情感表达与情绪释放

肖邦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从忧郁到激情,从温柔到激昂,涵盖范围十分广泛。《A 大调波罗奈兹舞曲》是一首歌颂波兰人民斗争精神,表达肖邦对民族解放的殷切期望的作品。而这些精神与情感蕴含于作品的音乐元素中。在育人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引入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爱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再通过演奏和欣赏肖邦的音乐,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音乐技巧和艺术表达

肖邦的钢琴作品对演奏技巧要求较高,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奏肖邦的作品,可以提高钢琴演奏技巧,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

3.个人表达和创造力培养

肖邦的作品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闻名,同时也给予了演奏者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在演奏肖邦的作品时,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进行个人的音乐诠释和表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4.文化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肖邦的作品承载着波兰的音乐传统和文化背景,演奏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的文化。同时,肖邦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政治背景。通过学习和演奏肖邦的作品,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事实证明,将肖邦钢琴作品研究与思政内容紧密结合,建立以科研育人为主的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全方位格局,是切实可行的。只要坚持理论与技术并重的特点,在确保“课程思政”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科研育人与德育建设,就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与质疑,分辨个性的异同,结合图片、文字、音频立体化地展示作品的弹奏技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综合艺术审美能力,结合肖邦的艺术特点,演绎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

猜你喜欢

舞曲肖邦波兰
在此消彼长中幸存的波兰
“钢琴诗人”肖邦
进军波兰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肖邦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烂漫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