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探究

2024-02-19刘俊颖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陶然诗歌文本

刘俊颖

《史记》中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孔子对音乐的深入理解经历了一个“得曲—得数—得志—得人”的过程。笔者受此启发,在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探究的过程中,提炼出“陶然语文四读法”——“初读—析读—品读—悟读”,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情境与文本进行深入感知和理解,实现对传统文化精萃的掌握与应用。

“陶然语文”,即教师与学生都能沉浸在语文的世界里,使教师深谙语文教学之乐、学生深味语文学习之乐。。“初读”:了解文本相关的常识,根据注释或资料疏通文意;“析读”: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细读,读出节奏与美,理清文本的结构思路,掌握手法技巧;“品读”:通过对文本核心意象(形象或事件)的品析读出文本蕴含的情感内容,并产生共鸣;“悟读”: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增强理解与感知,领悟作者的人生境界或格局气度。整个流程按照文本阅读理解的层次,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教学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时,将“陶然语文四读法”运用于课堂,围绕单元主题“人生”,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格局,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一、“初读”释意感诗情

“初读”旨在让学生了解文本相关的常识,由学生自己根據注释或资料疏通文意,同时积累古诗词相关的知识,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建立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和理解。

笔者为《短歌行》安排的学习任务如下——

活动1:学生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活动2:学生再读诗歌和注释,体会诗歌大意;

活动3:了解文体特征,通过关键词句体会情感基调,正确诵读诗歌;

活动4:准确诵读,共情低沉的忧思之愁与热切激昂的求贤之意。

例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山”“海”二字应重读,读出作者如山海一般的气度与胸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应读得沉着缓慢,读出作者求贤若渴的期盼之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拨与方法指导,学生对《短歌行》的情感内容和基调有了准确的认知,再去深入品析手法和结构的时候更容易得心应手。

二、“析读”吟诵明技巧

“析读”旨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朗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在文本品析中领会诗歌“炼字”的独特魅力,感受诗歌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方式和特点,挖掘诗歌语言在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增进对诗歌文本的深入理解。

本单元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歌包括《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四首。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着力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析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蕴,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笔者围绕着诗歌的诵读,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1:熟读定标准;

活动2:朗诵展成果;

活动3:比较差异明技巧。

活动1要求学生在熟读本单元八首诗词作品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一首在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诵,并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评判朗读水平,据此制作一张朗读评分量表。

活动2要求学生自主设置班级“经典诵读会”评委会和比赛流程,参照各小组提供的朗读评分量表,对小组展示的朗读成果进行打分与评奖。

活动3要求学生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依据对诗词内容、结构、情感、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对本单元诗词的不同版本进行甄别比较,选择喜欢的版本,并说明理由。

三、“品读”情感找共鸣

“品读”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共鸣的角度品味诗歌,建立与诗人深入沟通的桥梁,从而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

依据《琵琶行》文本,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作者感叹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请以“琵琶女”和“白居易”其中一人的身份,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这比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逐句分析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参与度,也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从文本特质出发设计单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中掌握文体知识、积累言语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建构方法策略,从而提升语文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四、“悟读”格局展个性

“悟读”旨在通过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感知,让学生领悟作者的人生境界或格局气度,进而培养学生,敢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将诗词鉴赏活动推向更深广的层面。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李白在诗中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人生有过“开心颜”吗?笔者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又跳出文本,到李白的丰富经历和诗作中去探寻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全面客观看待问题,并畅谈见解。这种自求得之的读书法,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

总之,“陶然语文四读法”让学生在“初读、析读、品读、悟读”中,沿着古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路径,从知人论世到阅读作品,从了解文本常识到把握诵读节奏,从技法语言品析到内容情感探究,从情感共鸣到个性化赏析,基本体现了古代诗歌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陶然诗歌文本
诗歌不除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歌岛·八面来风
A Joyful Park in Beijing
彗星听过她的愿望
雨神被我泡到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转型发展 贴近民生陶然居坚定走大众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