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启示参与式治理

2024-02-06欧纯智贾康

财经 2024年3期
关键词:哈尔滨冰雪市民

欧纯智 贾康

1月2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玩。图/新华

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热,人气爆棚,向世人展示了治理理念转变带来的无限商机。

地方政府引导和组织辖区内商家、市民,为游客提供细致贴心热忱周到的服务。这样的参与式治理确实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我们不知哈尔滨在决策上是否专门借鉴了淄博的经验,但哈尔滨异乎寻常的冰雪文旅火爆蹿红,确实与淄博烧烤的走红有异曲同工之处。服务型政府的开明、创新,引导动员众多商家与市民新意、暖意迭出的跟进,多方参与形成合力,烘托出城市的友好形象与诱人的欢愉体验。我们也由此见证了把组织和自组织、调控和自调控、管理和自管理融于一体的“参与式治理”新境界的魅力。

我们知道,自原始人之间的交易,直到现代审慎的经理人员之间交易的决定,以及江湖式世界中大规模非正规部门的活动,均无可辩驳地显示着大量市场行为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可遏制的特点。

无处不在的市场只需满足两个条件:交易对应的收益是显著的,以及交易是自愿和安全的。政府既可以运用其权能保障交易的自愿与安全,也可以实施错误干预而抵消和毁掉市场带出的交易收益。大量发展中经济体的社会实践表明,政府的不当干预可以导致市场毫无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存在广泛市场的欠发达经济体依然贫穷。

然而,政府对于市场秩序的保障与捍卫却又不可缺少。它需要把竞争控制在社会秩序允许范围内,平衡好各方利益,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挥协调作用。这是政府解救市场失灵的最朴素道理。当前社会远比以往的时代更加复杂、多元,不仅需要社会自治力量协助政府治理,而且需要政府与社会自治力量推进创新式合作来进行治理状态的升级。

前些年距哈尔滨280公里的雪乡旅游宰客丑闻,和今年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好评如潮的火爆,前者是市场失灵、政府缺位,后者则是政府与商家、市民协力、市场潜力迸发。这是政府对市场秩序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最好例证。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首次提出的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其实是要建立在现代国家基础之上。政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捍卫和保障市场自由,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来强制执行合同、保护产权、执行抵押协议、提供有限责任的公司安排,并为长久运转且广泛应用的资本市场提供便利等等,以提高投资和借贷的流动性,支持企业活力的释放和经济繁荣。

这些安排在人们预期中必须保持稳定。这会为社会带来市场的全部好处,包括复杂高端的工业产品得以研发制造,长期的国际贸易与合作也能够稳健地开展。如果缺乏适当制度环境,一国将无法顺利持久地开展国际贸易与合作,被迫局限于国内经济的自我循环,从而发展乏力。

由此可看到,政府与市场总体而言从来都不应是竞争与替代关系,而应该是良性互动的协作关系。政府与市场最好的关系就是通过有为、有限政府对市场保驾护航,来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充分的就业、支持政府运轉和全民福利的税收,富含科技元素的高端工业产品,以及持续稳健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尤其是现阶段,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当下,我们更需要政府有效回应民众诉求,吸纳民众参与治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势,保障市场秩序,给国内外投资者以信心,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中,创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环境,以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进一步加持政治合法性。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厘清政府本质,敦促政府有效发挥维护市场正常且良性运转的作用。

登哈特夫妇开创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在组织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服务而非掌舵”的功能定位,这是服务型政府核心理论的基石。不难看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案例体现了政府正在努力践行这个原则:有效供给的主体是商家和市民,政府为商家和市民提供组织服务,只有当“航向”发生偏离的时候,政府才出手加以纠正,极大地调动了商家和市民参与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参与式治理可以使公共管理与政策执行得到民众最大程度的支持与拥护。善治一定离不开民众的充分参与。此外,激励能改变个体行为,这是管理学的金科玉律。

人们通常理解的激励往往指向经济利益。不可否认,经济激励确实是非常好用的一种引导行为的办法,但它也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个体往往还希望达到声望、尊敬、联盟以及其他社会的和心理的目标。当经济激励驱使个体偏离既定公共利益行事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激励纠正个体背离公共利益的行为。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要联合“看得见的手”(守夜人,即政府)共同发力,有所作为。

众所周知,哈尔滨的冰雪美景年年都有,但今年旅游市场的火爆程度远超往年,这首先是政府优化治理理念,尊重市场规律,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将商家引导、激励而吸纳到治理体系当中的结果。具体做法包括但不限于,引领商家完善服务意识,通过社会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商家维护健康旅游环境的自愿自觉,引导商家打造冰雪旅游天堂的殊荣并最终获得较之以往更多的收入。

旅游火爆不仅能繁荣地方经济,增加税收收入,更能促进就业,展示哈尔滨全新治理形象,使本地商家与居民和游客都得实惠而共利共赢。相关部门在冰雪大世界开园首日受到游客铺天盖地质疑的时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导,并对“68元锅包肉”和出租车宰客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绝不手软。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商家普遍表现出的对维护公平市场秩序的渴望和自愿自觉,导致个别商家如果宰客不仅会害怕政府处罚,更担心破坏旅游市场声誉遭到同行长久的唾弃和排挤。商家通过具有内生动力的积极努力,迅速以优质的服务和惠民的价格在游客心中重塑特色冰雪文化旅游形象。前面游客的满意又必然带来后续更多游客的追捧。

所以,元旦三天破59亿元的巨量旅游收入,成为顺理成章的“团结共赢”式收获。可见,社会激励与经济激励绝非矛盾关系,社会激励的有效发挥必然带来长期持续可观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综合绩效。

哈尔滨的商家会因为今年的惠民价格而吃亏吗?显然没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游客对前些年一到冬天就频繁见诸报端的雪乡宰客恶名的刻板印象,甚至几乎颠覆了人们既往对东北体制僵化的认知,吸引南方的游客纷纷涌入。

从商业角度来看,如果允许竞争性的商家自行其是,让单方的经济激励促使每一个商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天价,必然导致前些年有关雪乡宰客的丑闻,使游客望而却步。游客越少、商家收益越低,商家就越会漫天要价以维持运营成本,市场份额必然呈现萎缩现象,这将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破坏旅游市场的整体收入——这类似于哈丁所言的“公地悲剧”。

在这种实为互相伤害的无序竞争下,个体越努力,公共利益越小,越守法经营的商家越会处于劣势,并最终被迫退出。个体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群体中的个体并不会自发地为群体利益行事,结果就是没有游客爱来了。这些负面评价甚至已经关联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式社会舆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会造成恶劣而可能深远的影响。

如果从治理角度来看,宰客丑闻说到底是治理能力低下的结果,政府应有作为却处于缺位状态。那么,简单地加大政府规模或者加强管制力度能够根治这种现象吗?在实践中,政府规模越大,在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方面却可能越显得迟钝笨拙。通过加强管制来纠正官僚制功能失调的努力,很容易会加剧错误,其结果是规模回报的降低。关键是政府发挥其作用的机制是否合理得当,政府不但有为,还要有限。对形式主义、官僚作风都应作最大努力加以克服。

向服务型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亟须掌握参与式治理的要领。本例前面所表现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商家没有被有效地引导、组织为激励兼容状态,行丛林之法,则囚徒困境不可避免,受本能的经济利益驱动,各自为政,沦为乌合之众。

然而否极泰来,知耻而后勇。哈尔滨市政府锐意创新进取,成为冰雪旅游的积极推动者,和众多商家热情贴心服务的幕后引导组织者。很显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供给方、需求方、秩序维护者顺乎规律形成团结共赢关系,在提升冰雪旅游服務与管理质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范、化解既往层出不穷的宰客丑闻危机因素,使商家团结起来共同打造冰雪旅游目的地的盛誉,处处彰显团结友好的力量。在这里,游客和商家平时看不到或者并不强烈感受到政府的存在,而政府却又无处不在,只要出现游客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可以期望政府立刻出现帮助游客维护权益。政府的善治能力加上行业中激励兼容伴随的制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个别商家不良行为形成震慑作用,使每一个商家都不敢恣意宰客,又充分放手让商家合法经营,发挥聪明才智,使潜能形成显效。

政府该管的管到位,管理的方式要充分尊重人性的基本特征,要与市场机制兼容,不该管的就坚决放开不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如此一来,哪个商家和消费者会不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呢?

还应看到,哈尔滨冰雪旅游之所以火爆,仅仅靠政府引导动员商家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恐怕还不足以解释全部原因。这是政府、商家、市民(包括志愿者)合力的结果。哈尔滨市民热情的志愿服务,也是促成这一现象级正面案例的重要因素。

首先需要厘清一个基本认知框架:志愿者自愿提供服务,并非纯由毫无利益因素的利他主义使然。人类无自身目的指向的行为难以维持,所以说利益动因也是志愿者能够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基础。但是,在志愿者行为范式中,这种利益动因已上升为高阶层次与“人的自我实现”的诉求相通。社会规范可以通过荣辱感和社会良知的认同与肯定等方式,强化个体价值导向。

针对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理解到,大量市民将此视为让外界重新认识哈尔滨,向世界展示哈尔滨善治能力和宜商市场环境,从而提升“哈尔滨人”形象的契机,所以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以期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与外部投资,振兴家乡经济。

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愿景,那么最受益的是谁?当然正是哈尔滨市民。前述“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结合,是组织市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幕后推手,为游客衔接了有章法且贴心的志愿服务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规范可以框定个体行为,并且使志愿者在自愿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获得感提高的前景。换言之,政府只需在制度和秩序、规则的设计上,用引导个体诉求的方式实现公共利益即可。

市民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已是哈尔滨冰雪旅游高质量服务浓墨重彩的亮丽一笔,因为所有市民都在期待哈尔滨的活力呈现出来,未来会变得更好。市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志愿者服务被引导、示范、组织起来,志愿服务升华而成就利他,其实也就是高阶的利己,这是政府将个体利益引导到与公共利益融合的轨道,彰显的是治理智慧与水平。

当然,组织志愿者服务,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一些潜在的制约因素会影响动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这是由于,激发个体持续良性合作的前提,是每个个体确信他人会根据我们的付出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动,即如果我们增加付出,他人也会相应地增加支付而达到共赢。通俗一点说,就是哈尔滨冰雪旅游搞得越好,市民越积极热情提供志愿者服务,游客就会越多,哈尔滨的区域发展和哈尔滨的市民就会越受益。

这种心理预期往往不是天然具有的,但是可以引导和强化,会实实在在地影响个体行为。政府和先行者群体引导这种预期,也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一部分。社会行为规范如果是善意的、合作的,则个体的这种预期便有望得以实现。如果社会行为规范滑入纯个体的急功近利,甚至是欺骗的、掠夺式的,则个体的这种预期不会实现,也就不会再有此类心理预期的形成。健康、进步的社会规范扩大了合作范围,合作可以不必限定在熟人之间。

我们会发现,在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崇尚信任的群体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够展开合作而变得越来越富有,崇尚欺骗掠夺的群体由于个体之间展开合作的成本很大或者合作无法达成而越来越贫穷。然而尽管合作会为每个人带来好处,但群体成员不借助外力就能够达到善意合作在现实中是很难的。当群体内缺乏诚实守信的合作记录,则个体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因此,来自政府或“先知先觉者”的“第一推动力”的意义便得以彰显。淄博也好,哈尔滨也好,这种第一推动力都值得充分肯定,而且应当以机制可持续性来延续良性循环过程。

所谓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营商环境不好,就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社会规范只限定在其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内才能发挥其引导个体行为的作用。如果个体从崇尚善良合作的区域转入崇尚欺骗掠夺的区域,那么他合作的预期很难维持,社会中的个体大都会“入乡随俗”,如果当地的社会规范处于不良状态,甚至以欺骗掠夺的方式行事,那么社會就会割裂、无序、紊乱。反之,如果营商环境清明,不良商家无处藏身,就能形成一个能够自我加强的循环机制。要么良性循环,市场环境越来越好,要么恶性循环,市场环境越来越差。政府的意义就在于利用公权力,以制度规则及其有效实施机制来培育、维持有利于合作的社会规范,从而孕育出健康的市场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舆情魔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北振兴。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存在东北自身治理能力方面的问题。东北振兴,即重振昔日的繁荣与辉煌。这既是东北发展的时代机遇,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重塑政府形象,打造高标准、法治化的友好型营商环境,就成为东北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今,我们惊喜地发现哈尔滨市正在走出进步之路,治理理念转变升级,使市场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广泛的商家与市民的自愿参与,为蓬勃的市场发展“众人拾柴”“锦上添花”。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其内在逻辑在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积极参与治理,与政府的作为形成合力,既可以共同打造高标准、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更可以监督治理过程和结果。

政府的天职是维护和捍卫市场秩序,尊重市场规律,既不可缺位也不可越位。民众参与治理可以有效避免治理危机因素的发生。哈尔滨所在区域曾历史性地成为“共和国长子”,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只要市场机制合理有序地充分放开,真正实质性地推进攻坚克难的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出台务实的系统化政策措施,吸引人才、科技、金融、管理等要素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就能有效扭转“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负面舆情,较快实现围绕相关制造业基础的产业集聚、换代更迭、数实融合、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的勃兴。

对于哈尔滨来说,冰雪旅游火爆仅是一个开始,充分展示了政府的善治能力和商家市民的高素质,意味着营商环境已经加速优化转变,以适应外部投资需要,预示着东北二次出发,注定要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重拾昔日的辉煌。

(编辑:余乐)

猜你喜欢

哈尔滨冰雪市民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