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复苏曲折式前进

2024-02-02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增加值消费经济

廖宗魁

2023年经济已经顺利收官。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 年全年及四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

经济整体回升向好,2023年GDP(不变价格)同比增长5.2%。顺利实现了年初制定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中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从GDP环比增速看,呈现前高、中低、后稳的态势。

2023年经济还呈现出许多结构性的亮点,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失业率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表明经济恢复的获得感增强;新产业快速增长,新业态持续向好,新的模式在加快培育,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提档升级;服务业的恢复较快,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2023年经济实现5.2%的增长,实属不易。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比较多,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更显得难能可贵。”

当然,经济复苏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伤疤效应”、房地产周期的下行,以及全球经济的放缓,2023年经济复苏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由于受到基数的干扰,采用环比数据或者两年平均的同比增速更能准确刻画经济的变化。2023年四个季度GDP的季调环比增速分别为 2.1%、 0.6%、1.5%和 1.0%,呈现出前高、中低、后稳的态势。

2023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疫情大缓和后,前期积压的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消费和投资出现了较大的上冲,GDP环比增速达2.1%,如果折年率看相当于8.4%的高增长。此前一直较为低迷的房地产销售也出现“小阳春”,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M2和社融增速也明显回升。这一系列的回暖让市场信心大增,上证综指从2022年10月底的2900点左右一路上升到2023年5月初的3400点附近。

二季度,在需求短暂“激情”释放后,热度回归平静,经济增长动能出现回落。经历疫情冲击后,很多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需要一段时间的“疗伤”才能治愈“伤疤效应”,这导致投资及消费增速明显下降。此外,在欧美大幅加息之下,全球经济有所放缓也开始拖累出口。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0.6%,折年率为2.4%,是明显低于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市场对经济复苏强度有所担忧,上证综指从高点回落至6月中旬的3150点附近。

面对经济动能的放缓,三季度一系列宏观政策及时出台,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加快,各地稳地产政策也快速推出,央行也实施了降准、降息等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动能在三季度得以回升。三季度GDP环比增速为1.5%,折年率为6%。在政策密集出台期间,市场信心得到再度提振,到2023年7月底上证综指重新回到3300点。

数据来源:iFind、华福证券研究所

受低基数的影响,四季度各经济数据同比增速均有所上升,但环比动能则略有放缓。2023年10-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处于50%的枯荣线以下,四季度GDP环比增速为1%,折年率约为4%,比三季度有所放缓。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对经济形成持续拖累,由于政策逐步把重心转移到2024年,也导致政策在2023年四季度的落地略显不足。市场情绪再度转向悲观,上证综指不断走低,1月中旬一度跌至2760点。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2023年四季度经济低于预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第二产业增速低于月度工业增加值数据,或源于规模以下生产走弱幅度更大。四季度库存拖累GDP增速估算为-0.9个百分点,也侧面验证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偏弱。(2)生产法中第三产业增速与支出法中最终消费贡献走弱,反映服务消费趋弱的影响。除了商品消费偏弱,服务消费在三季度脉冲后,四季度也趋于下行,反映城镇劳动参与率最快提升阶段过去后,服务消费开始呈现走弱迹象。

从需求的“三驾马车”看,消费对经济的支撑较明显,而投资和出口的不振对经济形成一定的拖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5、-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相比2022年,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

2023年经济还呈现出许多结构性的亮点,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

失业率持续下降,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表明经济恢复的获得感增强。2023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 6.3%和 6.1%,均高于GDP名义和实际增速的 4.6%和 5.2%。政策端对民生的支持力度增强,来自政府的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等转移性支付增长10.3%。

经济新动能明显增强。新产业快速增长,新业态持续向好,新的模式在加快培育,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提档升级,经济发展的潜能有望进一步激发。2023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023 年裝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6.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 2.2 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54.0%、30.3%、28.5%;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服务业的恢复较快,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2023 年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11.9%。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到2023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绿色低碳产品产量也在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30.3%,产销量都是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增长67.1%。

从2023年12月的经济边际变化看,呈现生产强、消费稳、投资偏弱的结构化特征。

2023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比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0.52%,比上月下降0.35个百分点。11-12月平均月环比增长约0.7%,明显好于前三季度的水平。从反映产能利用状况的产能利用率看,2023年的四个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3%、74.5%、75.6%和75.9%,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4%,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但这更多是基数的影响。12月环比增长0.42%,比上月提升0.33个百分点,是8月份以来环比最好的月份。

华金证券指出消费复苏呈现三个结构特征:其一,大众消费在2023年三季度达到复苏峰值水平后增长趋势小幅降温,但仍是12月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以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业保持稳定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二,代表中等收入人群商品消费的限额以上和可选商品消费改善幅度比较温和,12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2.3%,较11月上行0.9个百分点,增速仍然不高;其三,服务零售额低基数下增速连续小幅上行,2023年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0.0%,较前11个月累计增速再上行0.5个百分点,显示服务消费作为疫后消费恢复性增长的主要动能,拉动作用贯穿2023年全年。

2023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比1-11月提升0.1个百分点。由于2022年的基数较低,投资的力度是偏弱的,这从环比的情况也能清晰看出。12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只有0.09%,10-12月月均环比增速仅为0.13%。

由于经济复苏的曲折性,使企业很难判断经济复苏的强度和持续性,再加上“疤痕效应”带来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企业的投资行为非常谨慎。虽然名义利率在持续下降,但由于价格也在不断走低,实际利率(扣除通胀的利率水平)反而有所上升,这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行为。

从结构上看,地产行业的持续不景气,导致房地产投资不断下行,对整体投资形成较大的拖累。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9.6%,已经连续两年出现接近10%的下滑,2023年房地产增加值(不变价格)同比下滑1.3%,也是连续两年负增长。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申万宏源证券认为,虽然目前地产需求侧政策持续加码,但销售仍然清淡,一方面源于房价下行预期影响,但更重要的仍是房地产供给侧风险导致居民对于期房交付担忧,对于购置期房相对谨慎。

物价偏低折射需求不足

通常关注的GDP主要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但现实中与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挂钩更为紧密的是名义GDP,因为利润和工资都是以现价来体现的。名义值和实际值的差别,会造成宏观与微观体感的差異。

2023年GDP(不变价)同比增长5.2%,但名义GDP同比增长仅为4.6%,GDP平减指数同比约-0.5%。2023 年四季度虽然GDP(不变价)同比增长5.2%,由于 GDP平减指数同比-1.4%,名义GDP同比增速仅 3.7%。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2%,低于3%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也明显低于2013-2022年2%的CPI平均增速。从月度情况看,除了2023年1月外,其余月份CPI同比增速都低于1%,而且在2023年10月-12月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天风证券认为,不变价GDP增速与现价增速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微观体感和宏观数据之间的背离。依靠降价, 工业企业的营收虽然维持弱正增长,但 1-11 月累计利润同比为-4.4%,行业“增收不增利”。

价格是供需影响的结果。本轮价格的持续回落,究竟供给过剩还是需求不足才是主要矛盾呢?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与过往不同,本轮以工业品为代表的价格回落,并非前期政策过度刺激而引致的产能过剩。过去几年中国逆周期调控相对审慎,加之不少传统行业经历过供给侧改革,整体产能扩张十分有限。当前价格持续回落的背后,更多折射出来的是总需求的不足。

伍戈指出,国际经验来看,在房地产市场处于显著调整时期,无论财政还是货币,各国逆周期政策的基本取向都是一致的,从而抵补总需求的缺口。但政策的力度大小,是决定能否早日摆脱价格低迷的关键。且在节奏上,若能走在经济变化的前面,就能事半功倍。鉴于本轮PPI等价格调整时间较长,或须较强的总需求扩张才能真正摆脱价格低位。

历史上中国也曾多次遭遇低通胀的困难,比如1998年、2009年、2015年。这些时期都实施了多管齐下的宏观政策,既有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有更为积极有力的财政政策,还有相关的供给侧改革配合。

目前物价偏低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预计很快会有提振有效需求和物价的政策出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中指出,要“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康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中央对于需求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猜你喜欢

增加值消费经济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