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结合”视角下高校廉洁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2024-01-27韦华泽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韦华泽

摘 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蕴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意义,能满足廉洁教育时代需要、深化廉洁教育教学理论需要、指导廉洁教育教学实践需要。针对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教育主体内生动力不强,教育客体吸引魅力不足,教育过程合力不够的问题,从“两个结合”视角,提出高校廉洁教育要坚持与具体实际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坚持“两个结合”系统视角三点举措。

关键词:“两个结合”;高校廉洁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47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运用“两个结合”,在理论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歷史性飞跃,在实践上,“两个结合”贯穿中国站起来到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过程,助力党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创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高校廉洁教育是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是助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但是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着教育主体缺乏内生动力,教育客体缺乏吸引魅力,教育过程缺乏合力的现实困境。汲取“两个结合”重要经验,以“两个结合”的视角,探索提升高校廉洁教育的路径,有着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1 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大学生廉洁、诚信、公正的品质。高校廉洁教育可以分为教育执行主体即主动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接受主体即接受并内化教育影响的学生,教育客体即教育影响的承载内容、方式、手段。目前高校廉洁教育过程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高校廉洁教育主体缺乏内生动力,二是高校廉洁教育客体缺乏吸引魅力,三是高校廉洁教育过程缺乏合力。

1.1 高校廉洁教育主体缺乏内生动力

高校廉洁教育主体缺乏内生动力是指作为廉洁教育的实施主体和廉洁意识的生成主体,在面对廉洁教育时,缺乏对廉洁教育由内而发的认同。

在廉洁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是接受廉洁教育内容和行为的对象,同时也是产生廉洁知识认知,自觉接受和内化的主体,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廉洁教育的成效。不同的人对腐败、权力、金钱等现象和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部分学生秉持成绩至上,只需学好课程知识的唯学历论,认为廉洁教育只需针对官员干部,与自己无关,不需要接受廉洁教育的无用论,反感廉洁教育的说教形式的逆反心理。从内心对廉洁教育存在着排斥和抵触心理。

教师对廉洁教育的认同不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开展廉洁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对“廉政教育”“廉洁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廉洁教育仅面向领导干部和学校机关工作人员,大学生掌握权力有限,腐败现象离大学生相对比较遥远,没必要给他们开展廉洁教育。二是对开展廉洁教育主题认识不够,有的教师认为廉洁教育由学校党委、纪委主管,自己做好分内教学工作即可,不必在自己课程中加入廉洁教育。

1.2 高校廉洁教育客体缺乏吸引魅力

高校廉洁教育客体缺乏魅力是指学生对于廉洁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表现在学生参与廉洁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强。首先是培育内容,高校廉洁教育大多数教育内容以廉洁原理、案例警示、廉洁价值、践行路径等基础知识展开,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对廉洁构建整体的系统观念,但是理论不够深入,泛泛而谈;许多案例陈旧,脱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廉洁价值和践行路径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其二,大学生廉洁教育培育方式,好的廉洁教育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欲望。目前廉洁教育仍然以课堂说教为主,实行教师主导的大范围“灌输”教育,缺乏精准与针对性,将创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廉洁教育,还存在不足。

1.3 高校廉洁教育过程缺乏合力

高校廉洁教育缺乏合力是指在进行廉洁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有牵头部门单打独斗进行廉洁教育,整个过程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廉洁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目前未形成理想的合力三角形。其次是进行廉洁教育的各个阶段未形成有效合力,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的廉洁教育必然不同,但是高校在学生就读期间的实施廉洁教育的过程缺乏与中小学廉洁教育的连贯和大学期间各学年学习内容的递进。

2 “两个结合”对高校廉洁教育的价值所在

2.1 满足廉洁教育时代需要

“两个结合”对高校廉洁教育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高校廉洁教育的时代需要,首先是“两个结合”能满足高校廉洁教育对科学的指导理论的需要,纵观党的百年历史,贯穿其中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两个结合”能满足高校廉洁教育对科学的指导理论的需要。

再者,“两个结合”能够满足高校廉洁教育对丰富的廉洁教育资源的需要,“两个结合”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能够丰富教育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观念、事迹、人物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对廉洁的行为,廉洁的社会的规定,能够拓宽高校廉洁教育的评价指标,完善廉洁教育的教育目的。

2.2 深化廉洁教育教学理论

“两个结合”的起点是基于现实需求,其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两个结合”的内在本质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一切的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或认识的指导,其深化了廉洁教育的教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反对腐败的理念指引着高校廉洁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述强调了高校廉洁教育的目的性;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奠定了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高校廉洁教育的时代性。同时,“两个结合”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下,重新焕发生机,为高校廉洁教育理论提供更多指导。

2.3 指导廉洁教育教学实践

“两个结合”视角下,“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高校廉洁教育过程提供丰富内容在高校廉洁教育全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供精神滋养,文化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天下大同思想、群体价值思想,关于廉洁行为、廉洁精神、廉洁准则的内容,都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培育的方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人物、廉洁要求、廉洁行为准则等,为高校廉洁教育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借鉴。

3 “两个结合”提升高校廉洁教育的路径

3.1 坚持“两个结合”,激发高校廉洁教育主体内生动力

激发高校廉洁教育主体内生动力,是提升高校廉洁教育的起点和核心。

首先,激发高校廉洁教育主体内生动力从实际出发,从主体实际出发。需要认识到人的思想形成是有具体规律的,同时人和人之间是有区别的,人的各个阶段的思想形成也是有区别的。认识到具体的人的思想特点,才能够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其次,“两个结合”的起点需要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实践的需要是“两个结合”的目的,教育主体想要主动进行廉洁教育的实践,必定伴随着想要主动达成的目的。高校需要在制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计划、考核要求中加入廉洁教育的开展规划、纳入教师考核制度和学生学习要求,激发目的驱动力。

最后,激发高校廉洁教育主体内生动力以文化滋润,“理论灌输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但同时,文化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文化的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发突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滋润高校廉洁教育,以廉洁精神文化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以廉洁行为文化督促学生行为规范、以廉洁制度文化规定廉洁教育保障。

3.2 坚持“两个结合”,增强高校廉洁教育客体魅力吸引

“两个结合”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文化虽然是为人类所创造的,但它反过来却有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坚持“两个结合”,在廉洁教育内容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元素,需要准确识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再根据廉洁教育的不同人群需要,不同成长阶段需要,不同学习意向需要等进行内容的选取。在融入的具体实践中,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廉洁教育元素,如传统道德的“礼义廉耻”中的“廉”,传统价值观追求的“君子”“清廉”“清官”,历史上优秀家风的廉洁警示。把这些廉洁教育元素既与校园廉洁课程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显性教育结合,又与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师德师风等隐性廉洁教育内容结合。

“两个结合”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因为实践的需要,所以产生了“两个结合”。高校廉洁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要想提升廉洁教育过程中客体的吸引魅力,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入手,弄清楚廉洁教育实践过程的要素和特点。首先实践是物质的实践,在载体运用和方式选择上,都需要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高校应该针对廉洁教育所需要的教学平台、硬件设施等进行保障,积极进行网络廉洁学习平台建设,VR多媒体课堂建设,廉洁教育基地建设。

其次,实践是人的意识引发的活动,在载體的选择和方式的选择上,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载体和活动式教育,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要进行引导,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自主进行廉洁教育的能力。举办廉洁朗读比赛、廉洁故事讲解、廉洁知识问答等课外活动,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活动。

3.3 坚持“两个结合”,促进高校廉洁教育过程合力生成

一是坚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以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廉洁教育提升,先是要准确识别廉洁教育过程中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先识别再利用有利因素,抵制不利因素,促使各因素发挥正向合力,提升高校廉洁教育。

首先发挥“两课”在高校廉洁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主动将在思政课进行廉洁教育,如:思修课中阐述中华优秀廉洁传统,阐述反腐倡廉意义和成效。主动将廉洁教育与科学课程结合,如: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传统廉洁理念融入到职业教育课程。再者,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主动将廉洁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展开廉洁朗读比赛、廉洁故事讲解、廉洁知识问答等课外活动,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活动。再者,推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校新媒体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自我廉洁教育的能力。再者,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将廉洁教育融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让崇廉尚廉理念在教师中推行;在校园中设立廉洁人物塑像,增设廉洁教育标语,建设廉洁教育基地等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对教师这一廉洁教育的关键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从理想信念入手,培育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爱国情怀的教师;从师德师风建设着手,培育学生廉洁的榜样,从思想意识培育出发,自觉维护和开展廉洁教育,从教学能力培育展开,提升开展廉洁教育的能力。

三是要把握考评反馈这一重点,高校廉洁教育作为一项实践过程,教学任务的完成绝不是教学的终点,对高校廉洁教育开展效果进行监督考评,实际是对廉洁教育的执行进行监督,为廉洁教育提供执行反馈,为廉洁教育执行过程提供调节依据,对廉洁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廉洁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

4 结语

我国正迈向建设现代化主义国家征程,需要高校不断提供人才支撑。而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仍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三不”机制构建的有力抓手。“两个结合”蕴含着我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智慧。本文尝试将“两个结合”蕴含的逻辑、理念运用到高校廉洁教育改进当中,从理论指导、文化浸润角度探索了破解目前高校廉洁教育困境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范春梅.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3):2629.

[2]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2529.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