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探讨

2024-01-27冯敏孙继强

中国市场 2024年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冯敏 孙继强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党中央要求从2018年起,国务院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资产报告制度在国家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能有效进行内部管控,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而科学的展开。这一要求也与近年来推行的各项财政改革相衔接,当然,在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整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基础的基础。财务与资产的实时一致性是资产管理发挥其潜能的前提,还必须结合单位资产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现状,不断优化财资融合工作内容。

关键词:资产报告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005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1.013

1 資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的意义

1.1 提高对融合工作的正确认识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报账、财务一体化等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单位内部的监管缺失,造成了国家财产损失,引发了严重的危害。尽管在我国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资产报告制度的重要意义,但是有些单位并没有充分地关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报告制度和财务一体化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特点,并没有根据我国所颁布的有关政策,建立完整的资产发展体系,对整个国有资本的过程进行高效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推动单位的精细化管理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资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高度融合,可以对财务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财务工作和资产管理工作的动态控制,从而了解财务管理运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加强精细化管理,还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可复制推广的支持体系,能辐射带动类似单位进行资产报告和财资融合实践改革,能够促进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效衔接,从而有效地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

1.3 完善内部管理责权体系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资产整合工作仍处于分离状态。各个部门仍然是以自我管理为主,但是并没有通过有效整合、共同发展来提升资产管理和相关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出现了一些不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降低了相关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水平等问题。在进行报告制度与财务整合的发展进程中,还需要结合机构自身实际情况,健全机构内部管理的权责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从而推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1.4 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公信力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产,一定要管好用好。以国有资产报告为基础,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管好人民的共同财富,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于发展,造福于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现状

2.1 对融合工作缺乏正确理解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制度与财务资产整合都面临着职能定位模糊的困境。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对资产报告制度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忽略对库存现金、流动资金以及其他资产的监督,没有将资产报告制度与整个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有关工作开展高效管理。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漏洞,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等问题。在资产报告制度和财资融合的整合发展过程中,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关注资产的整体管理和购置,还面临着认识不清等问题,却忽视了资产的日常管理,没有对资产管理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合理配置、日常维护、妥善管理等方面提升资产的寿命。因此,在单位财产管理中,资产报告制度的功能很难充分地体现出来,还会导致资产管理的水平和发展受到影响。

2.2 资产报告工作效能不高

资产管理部门化、碎片化现象严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员工分工不明确。资产管理团队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改进。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和各单位管理规章制度不统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使用上未制定或未能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平时管理没有充分高度重视,不同管理部门的指标口径和分类标准也不一致,国有资产的汇报的工作流程、工作效能也有待提高。另外,由于资产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有关工作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资产管理过程出现的盘亏、盘盈等问题,无法实时地掌握各个单位的财产信息的发展状况,这对全面地发挥资产报告制度的监管功能和财资融合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资产会计处理不规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正处于转轨期。资产作为一种会计基础要素,其形成与运行耗费的分摊,都受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把价值管理与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账实不符等诸多问题,漏登漏记现象屡见不鲜。单位资产购置工作人员对于对购买的资产资金额度超出1000元之上的资产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尚不了解,因此,经常会出现应计未计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造成账、卡、物不一致,从而影响对后续的国有资产的盘点与分析。资产处置环节的不规范,往往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处置导致的营业外支出、处置程序、损失形成的原因及金额等情况都需要引起资产会计的高度重视。

2.4 资产报告口径欠规范

进行综合报告、专项报告的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上还存在国有资产统计数据有遗漏或重复交叉现象,报告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按照国家规定,国有资产报告的口径数据应与各管理部门的资产统计数据相衔接,汇总上报的报告中却出现统计口径不一、统计范围资产不一、计量计价不统一等问题,这就直接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报告不全面,具体工作落实不及时,管理程序流程错乱,管理效率不高。国家虽然已经多次开展清产核资等方式,但对存量资产使用效率仍不能了解,信息系统中的部分国有资产未记录或未完整记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未纳入资产。

2.5 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

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有关部门也没有把资产报告和财务报表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各个部门仍然是以自我管理为主,不能对资产报告制度和财务有效整合、共同发展,无法提升对资产的管理水平,也就无法充分实现资产的定期清查、管理和监督,故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地方政府现实需求,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问题,都迫切需要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有效融合方面的科学而全面的策略体系来支撑。

2.6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中,缺少高专业素养的资产管理人员。在某一方面,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资产会计核算,而业务部门是对资产实体的占用、利用和维修保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相分离,同时还缺少业财融合方面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才。另外,一些老同志已经对会计计量的旧制度及方式了然于心,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其缺少对新的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现代财务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新来的同事也缺乏资产核算、实物管理的实操经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财产进行会计处理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入账价值比较混乱,因此,在对资产的信息统计中存在数据不准确、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利用资产信息支撑工作战略的作用。

3 加强资产报告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财资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

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并多次强调资产融合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各部门尤其是各部门的领导来说,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发展特征,加强指导意见和上级规定的学习,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制度,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推动具体类别资产管理办法和细则的落地生根。单位各部门要通过有效整合、共同发展,提高资产管理及相关管理水平。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优势。管理者与员工要注重对单位的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另外,政府机构还可以将财务报告制度与财务一体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人事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不但要了解资产申报制度,而且要具备财资融合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完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激励系统,以充分满足相关人员对资产报告和财资融合的工作需要。

3.2 优化库存资产信息库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对新增资产的审查力度,即在项目立项时明确新增资产预算的审核要求,财政对口部门应结合上报单位实际需求和单位现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审批,严格控制其新增资产的配置,使资产购置具有针对性且更符合实际需求,避免重复和低效购置。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财政部门年终还需考虑设立奖惩机制,通过绩效评价进一步提升来年资产配置的精确性。利用数据库实时或者定期更新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单位资产,让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利用信息流对资产存量和变量数据进行准确的把握。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管理流程,采用“线上监督、线下监管”的方式,对资产处置及收益展开“无盲区、无死角”的全程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流失。

3.3 发挥资产云管理功能

通过构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资产云管理,并运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国家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打通财政资产监管和单位内控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发挥“资产云助手”移动端工具作用,逐步形成全口径、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新模式。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使其达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的目的。构建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信息系统,并将其与手机端应用相融合,从而达到资产责任到人、人人参与的全民资产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口径的国有资产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和资产绩效评价,方便各个单位的资产调拨调剂,更好地服务部门和单位工作。

3.4 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申报制度和财务一体化改革,探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全链条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涵盖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把资产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延伸与拓展,能够从预算的源头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规划。单位要按规定将自有资金采购纳入年初采购预算编制范围,从而实现资产总支出最低、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设备采购方面,严格按预算执行,没有预算的项目不予采购立项,已有预算项目的按照预算要求执行采购计划。资产管理系统应严格对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监测。

3.5 构建完善资产报告管理体系

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摸清国有资产的家底,各单位都应该严格依据国有资产报表细化到行业的准则,遵守国家会计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会计,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入账、登记管理、清查盘点、权属管理等基础工作,保证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要做到“清家底”,做“明白账”,必须做到全口径、全覆盖,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才能使会计信息的报表与报告系统更加健全。利用国有资产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价值和实物两个角度反映出资产的存量情况以及变化情况,全面、客观、精准地反映出单位现资产的现存管理情况和成效。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重视资产报告内容和实质,突出资产报告分析撰寫,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比较,确保资产报告质量。

3.6 实现资产和财务信息共享

构建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技术层面是突破资产来源和财务数据信息不互通的“堵点”。资产系统与财务平台成功对接后,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从而使资产和资金在内部得到充分的利用。连接财务系统的关键在于两个层次,一是关于数据信息的连接,一是关于业务流程的连接,两种连接紧密相连才可实现信息共享。在资产系统有新增资产、价值变动、折旧、处置等业务的时候,财务系统能够自动地获得与之对应的信息,而资产系统也能够从财务系统中自动地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达到信息交互的目的。财务系统可以利用资产数据,在数据互相读取的基础上,自动地生成对应财务凭证,同时,资产系统利用财务数据,自动地获取会计凭证编号、会计登记日期等信息,从而确保资产系统和财务系统数据同步、准确、详细地更新,两个系统之间还可以进行自动的对账,从而保证资产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一致性。此集成方法可以降低数据输入错误率,将信息化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将本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3.7 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21世纪的发展和竞争最终将会演变成人才的争夺和开发,而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一体化建设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想补充目前我国政府机构中缺乏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保证政府机构中实现财务与资产整合的目标,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加速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专业人员,提高其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计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价值评估等方面的业务水平,使其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突破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一体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聘请大数据领域的信息相关专家,对财务领域的工作者进行经常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迅速地掌握现代科技,并主动地应对新时期财务科技发展的需求。再次,为提升有关人员的接受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座谈会等方式,对具有业财融合工作经历的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各单位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人员培训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财务信息化创新理念,同时,这些成功的工作实践能带来很大的启发,逐渐地建立起“产财融合”的观念,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产财融合”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最后,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针对各岗位的职能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各岗位的会计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3.8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在当前的管理体系下,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财务监督体系功能的同时,还要加强纪委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行政和经济监督,并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并开展独立、客观的资产审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强化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管理活动的制约,从而提升第三方监督的有效性。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主体的具体的权力和职责,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实行财务追责制度,并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问责制度,以此提高资产管理主体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在资产管理中对职权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的效能,可以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占用、使用、控制,对资产管理的效率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单位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政府采购部门、预算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要与各单位实际情况相联系,对管理体系进行梳理,以资产的存量状况为分析基础,深入分析并完善新增合理的资产配置需要,对资产的配置预算进行管理,对资产购置、出租出借、报废处置进行事前的申报和审核,从而降低资产管理的盲目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定期向人大报告制度,是国家财产监督与控制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维护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资产报告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资融合发展,需要强化融合意识,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各个阶段中的系统约束,逐渐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某些问题,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并通过大数据的运用达到与财务数据融合和有效共享,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注意改变和提高对资产管理的经营方式和方法,研究新机制、新对策,以强化资产的统筹管理,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才能有针动性地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规范化、程序化。

参考文献:

[1]丁娟,何湘玲,徐庆敏,等.业财融合视域下高校财资一体化构建探析 [J].商业经济,2022(2):191-193.

[2]李龙,关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思考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7-8.

[3]黄士嘉.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关键——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J].商场现代化,2010(4):30-31.

[4]李林池,张更华,曲桂福,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探索[J].中国财政,2018(3):25-27.

[5]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7(2):232-235.

[6]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8.

[7]陈池波,杨长年,梁天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建议——以襄阳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7).

[8]张晶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16-18.

[9].刘国超.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解析[J].財政监督,2017(15):20-21.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