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笨小孩”到“达尔文”:妈妈的动物园放飞了梦想

2024-01-23牧心

知音·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陈睿笨小孩儿子

牧心

陈睿自幼患有感统失调,却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在妈妈的引导下,他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与多国科学家一起踏遍了世界的山山水水,发现新物种。而陈妈妈在培养儿子过程中也让自己的事业重新辉煌。

从家庭动物园出发的梦想

2023年10月20日,北京一家医院,抱着刚出生的孙女,陈睿爸妈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的儿子,36岁的动物学博士陈睿,用手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

陈睿1987年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一个幸福家庭,父亲是高级律师;母亲是小学校医、资深心理咨询师。“睿则思无所不通”,父母希望孩子是个聪慧睿智、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着陈睿一天天长大,妈妈发现儿子有些不一样的地方,3岁说不上整句连贯的话;5岁不会系鞋带、不敢滑滑梯、手脚笨拙;7岁画不了一个完整的圆。陈妈妈请教了许多医学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也没搞清楚原因。最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日本学者将这协调能力和语言障碍出现的症状,称为感觉统合失调症,是生理和心理发育欠缺问题。陈妈妈找到儿童研究的专家,对方告诉她,这种情况很多,许多孩子黑板上写的15,抄在本子上就写成51。有的老师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其实是孩子手眼协调和视觉审视在整合中出了问题。

听说钢琴可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陈妈妈跟丈夫商量后买回一架钢琴。母子俩对着简单的琴谱学习,陈睿总是学不会,陈妈妈不免有些生气。

婆婆看出了她的焦虑,安慰道:“不要着急,他爸爸小时候也不太会说话。”一句话,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发现儿子尽管没那么聪慧,却有很强的专注力。他喜欢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一小时、两小时……不仅如此,陈睿从学走路开始,蚂蚱、蟋蟀、金龟子,成了他手上最好的玩具。

有次儿童节,说好了去动物园玩,邻居捉了只知了给陈睿,结果他拿着知了哪里也不肯去了。

兒子喜欢昆虫,陈妈妈就让儿子去玩。在小区游乐场,孩子们排队玩滑滑梯,只有陈睿离群索居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搬家。一位年轻妈妈感到不解:“你怎么让孩子玩这么脏的东西,万一过敏了怎么办。”身边陆陆续续涌现不少杂音,陈妈妈的心也大受打击。她找闺蜜倾诉,对方宽慰她:“别灰心,你的孩子天生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你看他盯着虫子的眼神,好好培养,也许将来就与别人不一样。”

陈妈妈开始对儿子进行全方位的训练,用弹钢琴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陈爸爸每天早上带儿子跑步,刚开始陈睿无法坚持,他就会给孩子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引导孩子坚持。

陈睿一笔一画写作业时,陈妈妈就在旁边学习心理学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到了年底她还出了一本青春初期性健康知识的小册子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与此同时,在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陈妈妈完成了本科自学考试。

小陈睿喜欢动物,陈妈妈就带着他去逛花鸟市场。儿子的房间、阳台上,养着猫、狗、乌龟、鹦鹉,还有蚂蚱、金龟子等各种昆虫。其实陈妈妈非常害怕虫类,但她从未干涉过儿子的爱好。

那时从爷爷奶奶到邻居孩子,只要有时间就带着陈睿在野外、在灯下抓虫,他在玩虫的过程中度过了儿童少年期。因为家里养了许多小动物及昆虫标本,他家里被朋友戏称为“三明第二动物园”。

五年级,陈睿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梦》,写了自己成年以后,以科学家的身份到深山老林里科考,发现新物种,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这篇作文获得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二等奖,从此,“长大要当科学家”成为他心中的梦想。为了科学家的志向,家里买了许多少儿百科全书,院士、科学家的故事等,从小到大,陈睿极少看动画片,他喜欢看的是《动物世界》,玩的是昆虫。

陈睿小学毕业时,父母悄悄把他小学全部的作文搜集起来,自费3000多元钱印刷成书,作为特殊的毕业礼物。

“笨小孩”炼成了“达尔文”

上中学后的陈睿,智慧之门仿佛被打开了,他的状态一天天趋于正常,特别是数理化和生物,越学越好。他高三时成绩为年级前50名,去北京上大学是他的梦想。但他对小动物的热爱只增不减。

2006年5月,距离高考不60天的时候,陈睿突然拎着一只黑色塑料袋回来,他兴冲冲让妈妈闭上眼睛。待陈妈妈睁开眼睛时,一条碧绿湿滑的青蛇映入眼帘。陈妈妈吓得尖叫着往门外跑,陈睿拉着妈妈解释说这是一条宠物蛇,对人没有攻击性。陈妈妈心悸不止,最后母子俩达成协议:陈睿只能在自己房间养这条蛇,陈妈妈不再踏进他的房间,整理房间由他自己完成。一个月后房间成为脏乱差的狗窝,陈睿悄悄把蛇处理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活恢复了秩序。

高考时,陈睿成绩比平时低了近70分,原本他的目标是北大生物系,而他的同桌考到了清华大学,他悲伤地躺在床上。陈妈妈看到儿子这么难过,静静地陪着他,全家人坐下来讨论怎样面对高考失利,最后达成一致:孩子人生的路很长,要学会面对挫折。一周后,陈睿坚定地说:“相信我,四年后咱们北京见。”

陈睿选择了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父母无条件尊重与支持。陈睿学的是畜牧业,上了半学期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

2007年,陈睿在南京农业大学创办了第一个昆虫爱好者协会,带着一帮感兴趣的同学去南京紫金山脚下捉昆虫、做标本。有时抓到新昆虫,他会迫不及待跟妈妈视频分享。

2009年,陈睿进入大三,用了半年时间发表了第一篇研究鸟类的SCI论文。

2010年,陈睿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实现了跟妈妈的四年之约。

达尔文,是陈睿心中最崇拜的偶像。在中国科学院,陈睿所学专业就是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去寻找新物种。陈睿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里时时发布有趣的科考日记,用镜头和文字展示一个多彩多姿的昆虫世界。

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用脚去丈量这个世界。他到过青藏高原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穿越过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去过神农架神秘的原始森林;南至西沙、北至漠河,科学考察足迹踏遍祖国三十余省市自治区;遇到过地震、泥石流,但是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对科学的探索。

他总是第一时间跟妈妈介绍野外科考的各种经历。他曾在亚马孙丛林的上空遭遇飞机发动机失灵,在亚马孙丛林深处遇到了原始部落……

有时他忙碌起来,只会在微信上给妈妈留下只言片语,分享所见所闻。但陈妈妈无论再忙,都会回应。有次,陈妈妈跟儿子分享:隔壁家的阿狗生了一只阿猫。半夜两点钟,远在墨西哥的陈睿打来电话,问为啥是阿狗生了阿猫。陈妈妈一本正经告诉儿子,因为隔壁家的阿猫叫阿狗。两人哈哈大笑,隔着太平洋的母子俩,心却连在了一起。

陈妈妈一直是儿子的第一读者,儿子的这些野外调查报告,让她心疼之余也非常惊奇。她鼓励儿子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陈睿开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经历,在“动物学博士陈睿”的新媒体账号中,陆陆续续发布300多条科普视频,介绍了200多种生物。危险与惊奇被他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他将在亚马孙的考察过程发在抖音上。屏幕击破了时空的隔阂,通过他的镜头,窥探到科学家的工作日常。视频很简单,一个自制封面,有些摇晃的镜头,几乎没有剪辑痕迹。大部分内容是陈睿在野外考察时的视频现场记录。每到当地的博物馆,他总要拍一段视频发上抖音。而陈妈妈一如既往地当儿子的铁杆粉丝。

2019年6月,一则《毛毛虫、多巴胺和放屁,科学网红大爆炸》的公众号文章在朋友圈疯传。陈妈妈点开时,赫然发现文章的主角竟是儿子陈睿。原来他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后引发连锁反应。

陈睿的名气越来越大,陈睿团队创作的中国首部以昆虫琥珀为题材的原创科学童话绘本《琥珀森林》首发,并入选全国最新最好童话图书榜。

此前,在与福建少儿出版社的编辑沟通过程中,得知对方一直想要出版一本写给孩子看的心理学书籍,可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作者。“我给您推荐个人选,一定合适!”陈睿向出版社编辑拍下了胸脯。这个人选就是他的母亲。这份对母亲的信任,不单是因为她丰富的心理学实践经验,更源于陈睿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坚信,母亲不仅懂得心理学原理,更加理解孩子。出版社的编辑来到陈妈妈工作室,听完陈妈妈口述的故事梗概后,编辑一拍大腿:就是这个故事了。

2019年,经过两年的筹备和努力,国内首本针对儿童情绪管理的箱庭疗法儿童漫画读物《心理魔法箱》终于正式发行第一册《我的梦想,错了吗?》。据悉,陈妈妈主持创作的另一套情绪管理儿童绘本作品也将面世。

中科院博士助力妈妈腾飞

看到妈妈的成就,陈睿也深受鼓舞,2019年抖音与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启动了短视频科普领域的“DOU知计划”,他是第一批顾问团成员。

2021年9月,陈睿登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中秋特别节目,向全国观众科普生物学知识。节目结束后,陈妈妈给儿子发微信:小子要减肥了!陈睿抗议道:脑力劳动需要多补充蛋白质,不能瘦啊!

2022年,陈睿一则讲寄生虫的视频在B站冲到了300多万点击量。相较于图文,短视频的维度更丰富,结合了画面、讲解、配乐、剪辑多重元素。最初陈睿只是简单地口述知识点,但发现收效甚微,后来他开始尝试拍摄在亚马孙丛林的科学发现、专门策划一系列主题内容,关注度越来越高。陈妈妈为儿子的成绩感到高兴。

陈睿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搞科研的过程非常有趣,对着镜头,他还讲述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天晚饭后,妈妈在厨房做卫生,突然听到儿子房间传来一阵激烈的琴键声。她匆忙放下抹布去次卧,看到儿子小拳头摁在琴键上,小脸涨得通红。见到妈妈,儿子眼泪直往下落。原来他练琴时,看到小伙伴们在小区空地踢球。他想到自己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开始练琴,委屈涌上心头,练着练着突然发脾气砸钢琴,不想弹琴了。妈妈没有责怪儿子,而是缩短了儿子弹钢琴的时间,重新设置其他训练时间。在妈妈的坚持下,儿子弹琴一直坚持到高二,陈睿考过钢琴九级,在大学里常常来个即兴伴奏或表演。

2022年7月,陈睿在搜狐视频做直播,介绍他在科考亚马孙时遇到的空难。陈妈妈转头对丈夫说:“那个不敢抓蟑螂的小男孩长大了!”陈睿喜欢昆虫,但害怕蟑螂。陈妈妈为了让儿子胆子大一点,养了一只小猫。神奇的是,这只小猫会抓蟑螂。每次他想研究蟑螂,就让小猫抓一只。

在陈睿的婚礼上,陈妈妈说道:“从今往后,你有了自己的家,爸爸妈妈的家是你的大家,但前提是要将小家经营好。如果你需要妈妈,你就发一个SOS的信号,我和爸爸会随时站在你们身后。”

举办婚礼后,一家人回到家里。陈妈妈翻出相册,指着上面一个小胖墩,给儿媳妇讲了一个故事。有次陈睿哭着跑回来说:“妈妈,有位同学不和我玩了,听说是他爸爸妈妈不让他和我玩,说和我玩会变成傻瓜。”这句话从儿子上幼儿园到小学,陈妈妈常常听到,看着孩子眼泪汪汪,她心在流血。但是,她依然笑著对儿子说:“不,孩子,你不傻,你只是发育比别人迟。”

她严格制定了课程表,陈睿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进行训练。陈睿喜欢打游戏,母子俩放松的方式就是坐在家里地板上打两局游戏。虽然打游戏时非常放松,但闹钟一响,她便拔掉电源,让陈睿回到房间做功课。

2023年3月,陈睿主导的石探记一行受邀会见马来西亚旅游局局长拿督再努丁。陈睿讲述了过去十年中,石探记数十次前往马来西亚进行科学考察,在探索马来西亚生态资源的同时,带领中国青少年深入马来西亚雨林,探索自然、学习科学、交流文化。同时马来西亚旅游部部长张庆信受邀为陈睿2023年即将出版的两本科普图书《神奇动物在哪里之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科考日志》作序。这则新闻被多地电视台报道,朋友们纷纷转发视频给陈睿妈妈,陈妈妈再次为儿子的影响力感到自豪。

在治愈儿子的同时,陈妈妈自己也得到成长。截至2023年10月,陈妈妈是福建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少儿心理卫生、生理保健工作,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积累了超过10000小时的个案经验。2008年,作为福建省心理专家救援团成员参加四川地震救援工作,受到团中央表彰。多年来,她将心理学知识带进社区、部队、机关、学校等,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用心理学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公益志愿服务达数千小时,获得各界人士好评,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她荣获政府部门颁发“道德典范”礼遇卡,先后获得“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导师”“福建省省级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夫妻俩近十几年,也像儿子陈睿一样走世界,背包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已过退休年龄的陈爸爸陈妈妈至今还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辛勤工作,从未停止为社会奉献的脚步。

如今,母子俩在各自的赛道上昂扬向前。从“笨小孩”到做“中国的达尔文”,看似一个奇迹,其间蕴涵着一个母亲、一个家庭的睿智,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保护孩子的理想和志向,不因别人的几句风凉话而放弃对孩子科学有效的培养。以爱为前提,民主、理解、接纳、相信、认同的家风,是家庭成员充满原动力的源泉。

编辑/艾容

496034469@qq.com

猜你喜欢

陈睿笨小孩儿子
如果你遇见“笨小孩”
梧桐树观察记
打儿子
爱的清风
“笨小孩”爱因斯坦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上帝最爱笨小孩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