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024-01-21张丽萍陈学文

关键词:专业学位课题应用型

李 刚,郝 亮,张丽萍,陈 双,陈学文

(辽宁工业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教育部在2013 年提出《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1],要求以职业目标需求为追求,以企业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为重要内容,以企业和高校的结合为途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研究生进行培养。2020 年8 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2],明确提出经过4 年左右,以区域产业发展亟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2021 年1 月获批辽宁省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由我校、锦州万得汽车集团、辽宁航天凌河汽车、辽宁陆平机器、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苏州奥杰汽车、长城汽车集团下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我校与合作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针对汽车新技术领域,就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组建了省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平台。产业学院在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究、数字化、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与研发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产学研联合培养[3],而现代产业学院进一步要求校企深度融合、面向产业亟需培养人才。依托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学校积极探讨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深度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

一、课程体系建设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培养目标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车辆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侧重于理论创新和学术能力。因此,车辆工程专业专硕和学硕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车辆专硕课程体系更偏重于工程技术实践与应用,同时考虑到将最新的汽车技术前沿理论和知识融入课程之中。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中,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实习基地研究生培养的实习环境不同,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实习基地情况,校企双方导师联合制定课程体系,实现一基地或者一生对应一课程体系,在不同实习企业的车辆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内外导师制定不同培养计划。为了实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项目组还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基于OBE 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优化[4],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还特别注重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5],同时邀请企业劳模为学生做报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探索构建适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新型、多样化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及毕业论文课题选题

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进一步推进“引企入教”,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往只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知识传递式教学,而是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正向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延伸式探究。探索校企联合授课。针对研究方向课程,邀请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授课内容,校内导师主要讲授理论部分,企业导师主要讲解实际工程案例,理论讲解和工程应用相结合。考虑企业导师受地点、时间限制,不能现场授课的问题,研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分组、合作完成作业、各组分别报告等方式,进行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6-7]教学等教学模式的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主动学习意识、项目管理协作能力。部分内容采取现场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主要是面向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题目来源一是主要通过校企项目[8]确定课题,二是针对导师预研课题进行研究。对于企业实际项目,有时候问题过于工程化,缺少理论深度,需要校企导师进一步挖掘、提炼科学问题,解决技术问题中的机理问题和工程应用推广问题,即研究内容源于实际技术问题。同时,论文研究要从科技探索角度进行升华,实现课题研究与工程技术问题密切结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车辆工程专业硕士课题多数应为校企产学研课题。通过这一类课题研究,能够帮助企业完成相应技术问题,同时促进校企之间合作。对于完成较好的课题,还可有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车辆工程专硕研究生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三、实习基地建设

研一课程结束后,车辆工程专硕学生至少要进行半年的实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9]。实习是车辆专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毕业课题源于实习内容和实习基地技术需求,既是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车辆专硕和学硕在培养环节方面的重要区别。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产业需求、支撑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车辆工程专硕培养的特点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建设满足培养要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本着校企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学校有人才培养需求;企业有技术研发、人才储备需求。双方在此基础上明确权责,建立组织架构,开展学生实习工作。我校已经与锦州万得汽车集团建立了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联合培养经验。该基地还被评为省优秀示范基地。我校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包括辽宁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锦州市政府、万得汽车集团、辽宁工业大学共建的万得汽车未来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辽宁省汽车工程技术学会等行业资源。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的主要企业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科技产业园、行业规模企业等优质资源,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探索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方案。我校立足辽宁,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区域,主要依托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合作单位,重点建设4 大实习基地:(1)与锦州万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汽车及零部件数字化、轻量化与制造实习基地。(2)与万得汽车集团下属莱茵动力(锦州)有限公司和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辽宁省启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控制技术实习基地。(3)与长城汽车集团下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清研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万得汽车未来技术研究院、北京万得嘉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实习基地。(4)与辽宁陆平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辽宁航天凌河汽车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专用车和特种车辆技术实习基地。上述实习基地建立了合理组织架构,保证了基地高效运行,为产学研用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服务。

四、培养实践总结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11 年招生以来,目前学生总数已经远超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占全部车辆专业研究生的2/3 以上。学校在车辆专硕研究生培养方面也不断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不断取得进步,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按照现代产业学院深度产教融合的要求进行。由于起初车辆专硕数量少,主要是面向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我校同锦州万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工作站、联合实验室、试验中心、实习基地、博士教师工作室,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导师提供实习条件,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教学和科研成果。校企双方从2018—2021 年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61 人,18 名企业导师参与了实践指导工作。毕业课题主要源于校企合作项目,包括悬架系统、无人驾驶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优化设计与测试等横纵向课题30 余项,其中6 篇获校优秀毕业论文。毕业生有的留基地工作,有的去北京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等整车厂工作,均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校企合作申报并获批辽宁省重大专项课题,联合申报科技奖,并分别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基地被评为优秀联合培养基地。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我校逐渐与省外企业合作,特别是明确进行现代汽车产业学院建设。依托这一背景,根据汽车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我校对实习基地进行战略布局,人才培养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转型。2021 年以来,90%以上学生在4 个主要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对4 个基地建立组织架构,确定联系人;对校外导师进行遴选和聘任。校内外协同指导,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部分研究生课题来源于企业最新预研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强化了我校在汽车新技术领域的研究能力。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还留到了所在企业工作,这也解决了企业用人问题,深受企业欢迎。产业学院培养模式也得以充分验证。部分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撰写的论文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发表的论文获SCI检索,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上述培养经验和模式也在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研究生、电气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得到推广,2021 年我校获批辽宁省航天凌河汽车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 个。

为了更好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国家提出了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要求。我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在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一直围绕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要求,进行汽车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依托我校获批的辽宁省现代汽车产业学院,总结已有经验和成果,不断改进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题选题研究、实习基地建设和培养实践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现代汽车产业学院下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工作情况,有些研究方案还需进一步论证与完善。尤其在产业学院建设中,人才培养如何高度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急需,凝练和凸显我校办学的行业特色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现代汽车产业学院背景下车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我校对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相关经验可同时为其他工科专业研究生专硕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课题应用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