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设立对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2024-01-20张鑫涛张乃川周玉强花开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优势

□文/张鑫涛 张乃川 周玉强 花开普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

[提要] 本文基于2018~2022年安徽省年度数据,对安徽省自贸区设立带来的出口增长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贸区的设立对安徽省出口贸易的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安徽省自贸区建设对促进安徽省出口贸易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引言

安徽自贸区于2020年成立,是中国第20 个自贸区,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面积约119.87 平方公里,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及周边地区。安徽自贸区的设立虽有利于出口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但仍有潜力未被充分发掘。同时,安徽省外贸地区差异显著,资源配置和产业互补性不理想。为了探究自贸区对安徽省出口额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将对比自贸区设立前后的出口贸易状况,以及与同期自贸区(如湖南自贸区)的横向发展情况,并以各项详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自贸区设立对安徽省出口贸易影响理论机制分析

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经济联系合作中的重要程度迅速提升。安徽省内部铁路和公路网络发达,拥有合肥新桥和黄山屯溪两大机场和芜湖、安庆多处重要港口。此外,安徽省内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业在近年已逐渐发展为安徽省的特色黑马产业。在资源禀赋的优势与政府部门的积极服务下,安徽省自主创新培养力度不断扩大,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自主创新优势。

(一)通过政策改革,自贸区为安徽省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红利”。自安徽省自贸区设立,省内贸易金融条件不断优化,为出口贸易不断提供便利化服务。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加速推进,金融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自贸区同时积极发展多地区协同创新发展,为跨地区合作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安徽自贸试验区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复制推广制度创新经验,推进多领域协同创新。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5 项案例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创新片区产业合作机制,组建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探索推动了政策标准共制、创新资源共享。与上海共建长三角创新飞地与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了“研发在上海、产业化在安徽”的协同发展模式。在3 个自贸片区以外的13 个省辖市设立了联动创新区,实施了支持联动创新区建设十项举措。安徽自贸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的产业合作和联动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安徽自贸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了通关效率,并开通了对欧盟的货运航线和中欧班列,拓展了出口市场。在深化自贸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叠加过程中,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二)通过创新激励,自贸区为安徽省出口贸易注入强大的活力。自贸区通过创新激励经费,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发各片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制度创新的良性循环,不断完善自贸区的制度体系。王鹏玉等认为,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安徽自贸区成立以来,从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片区差异化探索、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强化系统性集成性改革等四个方面着力,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深化开放力度,努力将安徽自贸区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对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或者限制的事项,鼓励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创新活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度创新对产业的升级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安徽自贸区根据中央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改革方向和领域,比如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尝试不同的改革措施,比如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为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通过产业集聚与结构优化,自贸区为安徽省出口贸易带来显著的集群优势。安徽省自贸区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优势,积极争取、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自贸区充分发挥安徽省内汽车、电器产品等优势出口类目商品的凝聚优势,大力发展实施贸易产业融合行动,举办产贸对接活动,继续争创和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挖掘潜力,加快优势产品出口,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型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示范区,以合肥综合性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基础,以安徽省的创新实验室、工程研发中心建设为平台,形成了完备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企业科技链条,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技术和核心产品,提升自贸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比重,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对外出口的单位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走向世界。

二、自贸区设立对安徽省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

(一)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增速保持较高水平。自2020年安徽省自贸区设立至今,安徽省的出口贸易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安徽省自贸区贡献了全省1/4 的进出口额、1/3 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实现进出口1,861.9 亿元、增长26%,高于全国平均的18.3%。基于对交通优势、区位优势的深度发掘、对政策的改革和流程的简化放松,安徽省的出口贸易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除去2020年春节前后疫情带来的出口贸易停滞以外,可以发现在2020年9月自贸区设立之后,出口额度的增长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图1)

图1 2019~2022年安徽省出口额走势图

2020年和2021年,安徽省自贸区出口额分别为2,275.5 亿元和4,094.8 亿元,增长15.6%和29.5%,占安徽省出口总值的71.2%和71.7%,排名中部第2 位、中西部第4 位、全国第13 位;湖南省自贸区出口额分别为1,639.4 亿元和2,367.6 亿元,增长8.7%和18.4%,占湖南省出口总值的64.8%和66.3%,排名中部第3 位、中西部第5 位、全国第14 位。

横向对比同期设立的湖南省自贸区,安徽省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自贸区实现了稳步出口贸易增长,增速高于情况相似的湖南省自贸区。这也证明了安徽省自贸区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发展状况,如今的安徽省自贸区出口贸易发展前景是符合自贸区发展带来的贸易发展速度增长的。

(二)参与出口贸易的安徽民营企业数量逐渐增长,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升。由此可以得出:安徽省的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在2019年和2020年基本持平,但在202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民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和占比在三年中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且在2021年有明显的提升,体现出了自贸区对民营企业的活力注入相当明显。未来参与出口贸易的企业数量仍会随着自贸区的持续建设和政策优化等继续上升。(表1)

表1 2019~2021年安徽省出口贸易民营企业参与状况一览表

(三)安徽省产业自主创新程度不断提高,贸易领域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 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梯队。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2021年安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4%,居全国第8 位。2021年安徽达成了124 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18 项为全国首创;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竞相问世,如量子计算原型机、全超导托卡马克等。

政策制度的创新改革及自贸区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帮助,对出口贸易产业升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省内机电产品等先进科技领域行业出口贸易份额占比稳步提升。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的严重影响,我们选用2021年的出口数据进行出口产业结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分别高出总出口额增长速率6%和7%,自贸区的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精尖方向得到优化。(表2)

表2 2021年全省出口主要分类及地区分布一览表

此外,在贸易方向上,安徽省自贸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之上,同时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比重,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对外出口的单位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走向世界。2021~2022年间安徽省对欧洲、拉丁美洲等超远距离地区的出口份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说明自贸区的设立对于安徽省的出口能力也有显著的提升。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自贸区对安徽省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贸区通过政策改革、结构优化、产业集中、外资利用等手段,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竞争力,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安徽省出口贸易的未来发展与自贸区的建设密切相关,因此要重视自贸区的建设。但是,目前自贸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小企业激励不足、市场与技术结构不对称等。

(一)优化自贸区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调动自贸区合肥、芜湖、蚌埠三大片区的特色优势,制定相关战略以发挥各片区的功能定位与区位条件,促成自贸区内互补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以促进各产业的资源信息共享、产业集聚、贸易规模扩大和出口竞争力。

(二)加强政府职能建设。加强政府对自贸区发展的资金保障支持,提高政府内部的办事服务效率,加速体制改革以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流入自贸区投资领域。此外,政府应积极进行宏观指导,对自贸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进行引导,以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效益。

(三)深化与长三角的协作创新。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联合产业合作与资源共享,积极参与长三角的战略发展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窗口。

(四)加快自贸区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支撑作用,推进数据共享流通,提高金融、科研、监管、服务等领域的效率,发挥自贸区产业集聚的优势。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优势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