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场地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2024-01-19扈小璇王小平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安徽建筑 2024年1期
关键词:总图课程设计建筑设计

扈小璇,王小平 (三江学院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场地设计”课程改革研究背景

场地设计是针对场地内建设项目的一项总体设计工作,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合理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1]。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过程与城市问题、技术问题、环境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场地设计的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同时,随着建筑学学科自身研究深度的变化,场地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手段也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场地设计作为设计过程的细分,是伴随着建筑设计过程精细化分工而带来的必然趋势(图1)。

图1 布局阶段场地设计工作实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场地设计的工作从城市规划层面来说,担任着建设项目与上位规划、城市设计的衔接工作,既要保证建设项目满足规划法规,又要满足建设项目在城市整体形象塑造方面的需求;从具体的建设层面来说,是保证后续建设工作中场地内部交通与城市外部交通、市政管线网等外部条件有很好衔接的重要工作环节;从建筑设计层面来说,担任着合理组织场地中建筑物与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等六大场地设计要素的重任,是协调好这些主要要素的重要设计环节。

建筑学专业的“场地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教学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即既要普及场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传授场地设计的基本操作手法。场地设计的核心知识不仅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法律法规、景观设计、交通设计、管线设计等众多技术领域,还会涉及到美学、审美等方面。在图纸的技术表达方面,场地设计的基本操作手法还会涉及到可建范围绘制、日照间距计算、停车场设计、竖向设计、总图的正确表达等。所以,从知识和技能这两方面来看,场地设计的教与学实际上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鉴于当前的教学现状,需积极地反思之前场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并着手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

2 现阶段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本科阶段主要目标能力不能准确匹配

现阶段,建筑学专业场地设计实操技巧方面的内容,是独立于课程设计存在的,与课程设计的内容并没有很好的衔接。在本科阶段,建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始终是围绕建筑设计能力来制定的。各门课实际上是围绕这一个总目标,在建筑学专业的五年学制中,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具体到学生正在做的课程设计题目来说,场地设计的目标能力应体现在方案中的可建范围绘制、场地布置、总平面交通设计、停车场设计、技术总图的绘制等,这些不仅与场地设计能力紧密相关,而且侧重于应用能力的设计。如若仅仅根据教材讲解场地设计的创作手法,那距本科阶段能够主动完成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另一方面,场地设计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主要有场地设计的现实意义、历史溯源、基本概念、制约因素等。但在建筑师的实际工作中,场地设计一方面与上位规划解读、基地分析等设计基础工作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又和建筑设计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场地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是和建筑设计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不能剥离出建筑设计工作来独立看待的一项工作。这就决定了“场地设计”课程的训练目标在本质上还是设计应用能力,是实操能力,而并不是考察学生们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

2.2 教材内容与建成环境不能有效链接

一方面,现行的《场地设计》教材侧重于介绍场地设计的理论和阐述场地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场地设计的实际操作,主要是以案例分析的手段来展示。但是,学生很难实地接触书中的案例,从在课堂上直接讲解教材案例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难以对案例中的场地设计操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自成体系的,与学生的课程设计作业基本没有交集,这就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书中的内容,不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模式,在应用技能的掌握方面会大打折扣。

对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调整“场地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力图探索对于本科阶段“场地设计”课程的有效入门方式,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掌握场地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并力所能及地应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作业中去,把理论学习、技巧训练与主动设计有机结合到一起,提高设计应用能力(图2)。

图2 场地设计知识与应用能力授课内容24课时对照图

3 课程改革教学手段调整与内容更新

3.1 教学手段调整:增加校园实地调研

真实的建成环境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手的学习资料,但当前本科生对于建成环境的普遍做法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其实在日常的建成环境中,有很多场地设计的普遍性做法都值得学生去学习。对于本科阶段的场地设计学习来说,最基本的能力是分清总图上的几大要素,如机动车交通、人行交通、绿化、广场等。转化成总图绘制能力来说,就是要分清楚众多不同用地的分界线,尤其是软硬地的分界线。要素分离与分类,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在场地设计方向入门,能更彻底搞清设计工作的技术表达重点。从这个目标出发,最直接的办法便是请同学们观察建成环境,然后绘图重现建成环境,分清软硬地的分界线。从这个角度来说,实地调研就变得非常重要。

由于外出实地观察不便,把实地调研的目的地定在了学校内部。首先,请学生在课余时间拍摄三张校园建筑入口处实景照片(图3),必须包含校园建筑及建筑入口(主入口次入口均可)、入口绿化、人行道、机动车道或停车位。请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出照片所拍摄位置的总图,采取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建筑入口处,机动车道、人型铺地、绿化与建筑入口之间是如何组织的、有怎样的组织逻辑、这几种总图要素是按照什么顺序衔接的。在同学们绘制建筑入口处总图时,老师会在电脑上记录这几种总图要素的衔接方式。以上学期的课程记录为例,这几种总图要素在校园里出现的主要衔接方式统计数据如表1、图4所示。

表1 校园建筑入口场地要素衔接方式统计(表格来源:作者自制)

图3 校园建筑入口照片

图4 校园建筑入口场地要素衔接方式分析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期望通过这种朴素直观的方式,在具体的知识学习层面,让学生了解建筑物入口处各类场地要素的常用组织方式,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总图要素的识别和运用能力,理解建筑物出入口处各种总图要素是如何按照交通及使用逻辑组合在一起的,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出现不会设计建筑入口广场的尴尬情况,以期提高学生场地设计应用能力。

3.2 训练内容调整: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随堂练习

《场地设计》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构成场地的五个关键要素,分别为建筑物及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绿化与环境景观设施、工程系统。实际上在方案设计阶段,涉及到总体性场地设计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可建范围绘制、建筑间距计算、停车场设计、竖向设计以及技术总图的正确表达等能力。其中,可建范围的绘制与建筑间距计算练习是与场地设计制约因素的理论内容紧密相连的,由于上位规划及法律法规的约束,才会出现基地的可建设范围要求及特定功能建筑的间距要求,如住宅有日照间距需求、医院病房楼有卫生防护距离需求、学校教学楼有防噪间距需求。这些知识适合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来掌握。另外,停车场设计与竖向设计也是场地设计中十分基本的、偏应用方面的能力要求。

从提高应用能力方面考虑,本课程所在的高年级教研组结合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内容制定了针对各项教学内容,如图5 所示。如“场地设计”课程四年级上学期的课程设计分别为园林式酒店设计及高层综合体设计,分别于学期第五周和第十周组织酒店及高层综合体的场地设计案例分析专题,带领学生熟悉这两种公建类型的场地处理方式。希望学生在学习场地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锻炼相应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课程设计,选取场地设计要素丰富的案例进行讲解。在“场地设计”课程结束之前,期末作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总图制图标准》绘制技术总图,注意建筑高度、尺寸、层数信息标注以及竖向标高等总图主要信息的标注准则,以此来训练技术总图表达应用能力。

图5 场地设计知识与应用能力授课内容36课时对照图

3.3 教学案例调整:以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场地设计制约因素的讲解阶段,根据在地性,选取南京市的总体规划、部分区域的片区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重点街区的城市设计案例,如《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年)》《南京市秦淮区总体规划》《南京市秦淮区苜蓿园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谷片区城市设计》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在整个行业工作链中的位置、所处的时间段以及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上位规划、市政法规等对具体建设地块场地设计的制约机制。

在布局阶段的场地设计讲解内容中,选取经典的大师作品,由本源出发,带领学生感受设计之初,有景观环境、文脉、竖向地形等与场地直接相关的方式,能够合适有效开启一个项目的设计,并能够解决在场地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市场步入存量时代,更要顺应客观现实,选取场地情况复杂的城市建成环境里的改造项目,向同学直观地展示好项目是如何解决场地中多种功能、交通、流线穿插等实际问题(图6)。

图6 建成案例

4 总结与展望

鉴于场地设计是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并有机结合的一项工作,其本质决定了该课程对于应用能力的重视。在“场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尝试了多种渠道的改进方式,从教学案例、教学手段、训练内容三方面入手,结合场地设计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希望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场地设计的工作重点、评判标准以及实操方法。希望借由这几方面的努力,引领学生在场地设计的应用能力方面能够做到与建筑设计过程有机结合、发现场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结合课程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训练中,解决场地方面的问题。这才是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场地设计学习与训练目标所在。

以本课程改革连续三届的执行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案例、教学手段还是更新后的训练内容,这几方面都得到了学生和课程设计老师的良好反馈,尤其是在技术总图的制图规范化方面,学生们有很大的进步。

探索无止境,目前的教学内容在现实案例的挖掘方面依然显得单薄。在场地设计的详细布局阶段,如入口广场设计、景观广场设计等细分方向的案例积累依旧不足,这方面却是直接与学生的课程设计相关的内容,也是本科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应用能力重点所在。所以课程教研组在后续的改革推进中,会持续增加案例库的内容,争取在薄弱环节加强设计案例的辅助作用,期望能够形成良性的教学成果反馈机制,持续改进课程,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场地设计的具体技巧,提高场地设计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总图课程设计建筑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试论民用建筑总图设计步骤及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浅析总图在涉外电力项目中的工作重点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浅谈如何做好总图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