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统计分析△

2024-01-13方清茂胡平张美周先建孙洪兵罗冰吴萍裴文康王洪苏

中国现代中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县区黄精中药材

方清茂,胡平,张美,周先建,孙洪兵,罗冰,吴萍,裴文康,王洪苏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药资源丰富,有7290 种[1],其中道地药材86 种[2]。四川省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1 年,召开了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3]、《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年)》[4]等一系列文件。2018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纳入7 个千亿级产业之一,优先发展,并将中医药产业纳入现代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启动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基地“三个一批”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打造川药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中药材生产统计对中药材的生产规划与布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四川省栽培中药材种类多、面积大,在全国中药材生产中地位十分重要[6]。四川省连续3 年开展栽培中药材的生产统计工作,并对栽培中药材的品种、面积、产量、加工量等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2021 年,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启动了栽培中药材生产统计试点工作,并下发了栽培中药材生产统计表。四川省向全省21 个市州183 个县区下发了关于开展栽培中药材统计的文件,要求各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填写栽培中药材生产统计表。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收集了150 个县区填报的中药材统计表,对各县填报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对药材基原进行了复核与修正,对亩产量(1亩≈666.67 m2)等数据进行了核实,汇总后得到了四川省2021 年栽培中药材统计表,并与2019、2020 年四川省收集的栽培中药材不完全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2021 年栽培中药材的品种、面积、产量、加工量等。

2 结果

2.1 四川省2021年栽培中药材总体情况

150 个县区填报的栽培中药材统计表显示,2021 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品种共208 个,中药材在地面积470.04 万亩,本年度新增面积56.44 万亩。2020 年,全省统计到栽培中药材83 种,中药材在地面积693.14 万亩。这2 年数据结果表明,四川省栽培中药材品种数量增加了129 种,中药材在地面积减少了32.19%。

2.2 中药材栽培面积

2.2.1 在地面积较大的品种 2021 年在地面积较大的10 种药材是厚朴、杜仲、黄柏、乌梅、金银花、枳壳、川芎、黄精、银杏、丹参,每个药材的在地面积均超10 万亩,合计在地面积248.69 万亩,占全省中药材总在地面积的52.91%。在地面积上万亩的药材有63 种,5 万~10 万亩的药材有16 种,其中木香、佛手、白芍、黄连、桑椹5种中药材在地面积均大于9万亩;重楼在地面积有7.85万亩。

2020 年在地面积较大的前10 种药材是黄柏、黄连、木香、土砂仁、白芍、川明参、麦冬、金银花、川芎、丹参,合计在地面积140.74万亩,占2020年全省中药材总在地面积的20.3%。与2020 年相比,2021 年黄连、木香、土砂仁、白芍、川明参、麦冬的栽培面积减少。

2.2.2 道地药材栽培面积 对收集到的2019—2021 年20种川产道地药材的栽培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芎、丹参、川明参、金银花、黄连等药材的栽培面积减少,重楼、泽泻、佛手、大黄等药材的栽培面积增加,见表1。泽泻的传统产区为福建,其次是四川、江西、广东[7],2021年,全国泽泻的栽培面积为8.08万亩,四川泽泻在地面积6.51万亩,占全国的80.62%。四川逐渐成为全国泽泻药材的生产中心。泽泻主产于夹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面积均超过1 万亩。续断又名川续断,主要为野生,目前栽培生产发展较快,2021 年全国续断栽培面积为7.29 万亩,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四川省栽培面积为3.97 万亩,占全国的54.46%。四川省续断的主产区盐源县面积3 万亩,主要栽培模式为玉米、苹果套种。

表1 四川省2019—2021年主要道地药材栽培面积 万亩

2.2.3 四川省中药材栽培区域热点 四川省不同地区栽培中药材的规模差异较大,根据21 个市州中药材栽培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2021 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是东北部的绵阳市、达州市、巴中市、广元市,川西地区的雅安市栽培面积也比较大;栽培面积较小的是广安市、自贡市、资阳市,见表2。

表2 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中药材栽培面积 万亩

2.2.4 新增面积与品种 2021 年,四川省新增中药材栽培面积56.45 万亩,年度新增面积前10名分别是盐边县、彭州市、苍溪县、剑阁县、朝天区、南江县、兴文县、东兴区、夹江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增面积33.59 万亩,占全省新增面积的59.34%(表3)。新增面积较多的品种是桑、川芎、川明参、丹参、前胡、金银花、杜仲、天门冬、乌梅等。

表3 四川省2021年新增中药材面积较大的10个县域 万亩

据2020 年全国中药材数据统计,桑白皮、桑椹、桑枝、桑叶的栽培统计面积为11.71 万亩,而四川省2021年的统计面积为14.2万亩;桑叶、桑椹现在主产于盐边、内江市东兴区等地,传统产区南充市的面积则较小。实际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宁南县的桑种植面积也较大。当然,桑分为蚕桑、果桑,实际上用途为养蚕、水果及药用。桑的用途与产品的走向精准统计难度较大。内江市为天冬的道地产区[2],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天冬的产业发展,内江市东兴区的天冬种植面积由2020 年的2000 多亩增加到2021 年的12 900 多亩。

2.2.5 不同类别中药材栽培面积 四川省栽培中药材种类以草本为主,包括川芎、黄连、泽泻等135 种,栽培面积占42%;乔木有44 种,栽培面积占47%,其中“三木”药材(厚朴、杜仲、黄柏)的面积较大;藤本类中药材有18 种,栽培面积占5%,灌木类中药材有11 种,栽培面积占6%,其中金银花栽培面积较大。

2.3 栽培中药材产量

2021 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产量为56.82 万t,产量较高的10 个县区市是盐边县、苍溪县、西充县、彭州市、安州区、昭化区、马边彝族自治县、筠连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沐川县,年产量共25.48 万t,占全省的44.84%,见表4。产量较高的10 种中药材是桑椹、黄精、川芎、丹参、益母草、川明参、佛手、乌梅、姜黄、鱼腥草,年产量共29.44 万t,占全省的51.81%,见表5。

表4 四川省2021年栽培中药材产量较高的10个县域 万t

表5 四川省2021年产量较高的10个栽培中药材品种 万t

2020 年,全国有16 个省份栽培中药材黄精,主要为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河南、陕西、浙江、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份,总面积58.73 万亩[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中,黄精的基原有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Coll.et Hemsl.、黄精P.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9]。四川省栽培的品种有多花黄精与滇黄精[6]。多花黄精主要栽培在四川盆地及盆地周围山区,滇黄精主要栽培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四川省栽培的中药材黄精主要为姜形多花黄精,产量高,生产周期为4~5 年,栽培5 年后的产量为黄精的12倍以上,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5 年来,四川省黄精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020 年,四川省栽培黄精在地面积5 万亩;2021 年,全省有54 个县区68个乡镇栽培该品种,共11.39 万亩,位列全国第八。实际在地面积比统计的数据更大。除已填报县区外,在四川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简阳市、盐亭县、前锋区、邻水县、天全县、仁寿县、九寨沟县等县区均有栽培黄精,估计在地面积超过20 万亩。2021 年黄精的产量为39 339 t,位列全国第六;黄精加工生产量为761.77 t,位列全国第四。

2.4 栽培中药材加工产量分析

2021 年,四川省栽培中药材加工产量为5410 t,药材加工产量较大的10 个县区是威远县、昭化区、西充县、屏山县、广安区、乐至县、内江市市中区、中江县、洪雅县、盐边县,加工产量为5405 t,占全省的99.88%,见表6。从表5、表6 可以看出,四川省是中药材的栽培大省,但中药材收获后,大量以原药材在产地销售,因而产品的附加值低。

表6 四川省中药材加工产量较大的10个县域 t

2.5 栽培中药材品种数量分析

2.5.1 县区栽培中药材种类 四川省150 个县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208 个,栽培品种较多的县区是通江县(80 种)、平昌县(55 种)、南江县(58 种)、朝天区(40 种)、恩阳区(38 种)、巴州区(37 种)、筠连县(38 种)、荣县(28 种)、大英县(22 种)、安岳县(22种)。

2.5.2 新增栽培中药材种类 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蓬溪县、大英县、筠连县引种了三七,九寨沟县引种了人参,威远县、翠屏区引种栽培了沉香等。新增中药材的栽培规模都不大,栽培面积最大的沉香有4000亩,栽培面积较小的三七只有761亩。

2.5.3 栽培的民族药物 四川省栽培的民族药主要有藏区的藏木香、波棱瓜、藏茄等藏族药,但面积较小,主要是藏族医生自用。

3 讨论

四川省在全国中药材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全国中药材生产统计报告(2020 年)》[8]数据,川芎、川明参、天冬、泽泻、白芍、白芷、麦冬、黄柏、丹参、川牛膝、重楼、姜黄、黄连、续断、木香、乌梅、花椒、石斛、干姜、玄参、鱼腥草、猪苓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前3位。

2021 年,四川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为817 万亩,中药材产值达325 亿元,单品种栽培面积上万亩的有53 种[6]。在本次统计过程中,统计面积仅为470.04 万亩,其原因在于部分县区未填报或未完全填报数据,导致花椒、厚朴等药材的数据统计不完整,而四川省仅花椒的栽培面积就多达439 万亩[10],四川省核桃种植面积早在2015 年就超过1231 万亩,产值达123.6亿元[11]。

四川省栽培中药材特色明显。木本类药材的品种数量不多,但是面积大,以厚朴、杜仲、黄柏的面积最大,栽培区域最广。草本类药材的品种多,数量也较大,栽培的区域比较窄,具有一定的道地性。藤本、灌木类中药材的种类较少,面积也比较小。各地区中药材栽培发展不均衡,东北部地区的达州市、巴中市、广元市等栽培的中药材品种多,面积大,产量也大。而野生资源丰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区栽培的中药材品种少、面积小。除川芎、附子、白芷、川明参、黄连、姜黄等栽培面积较大的传统道地药材外,桑、黄精、泽泻、续断、天冬等药材栽培面积增加较快。

与此同时,部分道地药材在道地产区的栽培面积减少。例如,川芎的道地产区是都江堰[2],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彭州市、什邡市等地,彭山区、眉山市、邛崃市等地也引种栽培了川芎。附子的传统种植地区是江油市[2]。2021 年,全国附子的栽培面积为5.18 万亩,产量为2.02 万t,道地产区四川省江油市栽培面积仅为2890 亩,产量1127 t,仅占全国的5.58%。目前,附子主产区已经转移到云南省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江油市则成为了附子的加工生产区,建议在道地产区发展道地药材。

林下栽培、套种等生态种植技术逐渐得到推广。林下栽培的有石斛、重楼等品种,套种的有玉米套种续断、玉米套种麦冬等。生态种植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药材品质,是四川省未来中药材栽培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大力发展中药材栽培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道地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升级中药材仓储硬件,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切实将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四川省千亿级产业。

猜你喜欢

县区黄精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