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和防治

2024-01-08王庆丰柳福军

新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疮痂轮作块茎

赵 岩,吴 涛,王庆丰,柳福军,张 珺

(1.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新宾 113200;2.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新宾 113205;3.新宾满族自治县平顶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 新宾 113208)

马铃薯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马铃薯种植量逐年递增,很难实现倒茬轮作,土地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菌堆积,微生物结构定向改变,土传病害发生率升高,马铃薯疮痂病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损害马铃薯的外观,还降低其淀粉含量,降低大薯的比例,平均发病率在30%以上,并且还在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我国马铃薯的生产。该病广泛危害着30多个国家马铃薯的生产,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病原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体是多种链霉菌,属于放线菌,菌体呈丝状,有极细的分枝,尖端多为螺旋形,气生菌丝会形成长短不一的孢子丝,孢子丝中含有多个圆筒形孢子,孢子可在腐土和马铃薯块茎中过冬。

2 发病特点

马铃薯疮痂病在温度22~30℃时较易发生,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抑制该病菌致病,该病易在雨水丰富较为凉爽的夏天或是高温干燥的天气发生。种植马铃薯最适宜的pH为5.5~7.0,也是病菌生存繁殖的最适pH。在酸性土壤中发病较碱性土壤轻,病菌最喜中性或微碱性的沙壤土或沙质土,病菌易感染皮薄色浅的马铃薯品种,厚皮的褐色和绿色品种抗病性强。

3 传播途径

在土壤中营养不足时,主要是钙、硼等肥料施入量不足,会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病。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随病薯或带菌未腐熟的有机肥进入土壤后,传播到土壤中,病菌可通过健康薯的伤口、气孔、芽眼和表皮寄生繁殖入侵,使健康薯染病,病菌却很难在马铃薯表面木栓化后入侵。孢子随着风雨和昆虫的活动可进行大面积传播,快速转移繁殖,虫害较重的地区和积水多的低洼地区发病更重,如果防治及时当季不会形成严重危害。病菌可以在腐生土壤和病薯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传染源,不断繁殖的病菌可存活10年之久,难以根除。病薯制作的有机肥要完全腐熟才可施入土壤,否则仍会使马铃薯染病。

4 表现症状

马铃薯疮痂病病菌主要侵染马铃薯块茎以及匍匐茎,地上部分的茎叶几乎无症状。病菌从块茎刚开始形成时感染,病情随着块茎的膨大进展,膨大期最盛。病菌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的圆形病斑,直径5~8毫米,一般不会超过10毫米。随着病菌侵染加重,病斑周围组织逐渐木栓化,表面变得粗糙,后期病斑扩大变成大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病斑颜色有浅褐色、黄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病斑分为凸起型、扁平型和凹陷型,主要以凸起型为主,凹陷型次之,扁平型少见,在云南个别地区多见。凸起的疮痂内含有粉状的孢子,一旦表皮开裂后,孢子就会分散出来,病斑周围组织会微微隆起,中央木栓化的组织逐渐脱落会形成凹陷,凹陷深度可达7毫米。马铃薯表皮下的组织褐变坏死形成了扁平型病斑,严重病变时也不会发生凹陷。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病菌的类型和数量、温度、环境以及病菌入侵的阶段导致了病斑的表现不同。马铃薯疮痂病的病菌破坏了马铃薯的表皮组织,其他病原也更易侵入,导致马铃薯块茎发生腐烂等情况。

5 综合防治对策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组成多样,是世界级的土传病害,极难防治,需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减轻疮痂病的危害,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5.1 农业防治

5.1.1 优选抗病品种,挑选无病种薯 从根本上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率的最有效途径是种植抗病品种,最好选褐色、红色或绿色的厚皮品种,如郑薯5号、克新18号、紫云1号、靖薯1号和费乌瑞它等。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带病种薯传播,严格把关种薯引进工作,避免从病田区调种薯,防止带菌薯入田,最好建立无病留种田,为减少病菌从伤口进入种薯的机会,建议使用表面光滑无病的整薯播种。

5.1.2 科学轮作 轮作可以减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还可以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利用效率。长期发病的马铃薯地块应实行科学的轮作,种植地应选择抗旱防涝岗坡地。可与水稻等谷类作物轮作,或是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保水性较好的农作物轮作,应避免与茄科类的农作物轮作,可有效减少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5.1.3 深翻土壤 马铃薯收成后,要在秋天或冬天深翻晾晒土壤,深度35~40厘米,深翻可以将土壤中的害虫暴露至地表,使其在冬天被冻死,降低害虫密度,避免第二年虫害的暴发,还可减少病害的传播。深翻还可将病原菌的生存环境破坏,湿度和温度的改变可杀灭部分的病原菌。待到种植前10天左右再将土地进行平整。

5.1.4 科学的水肥管理 干燥通气的土壤适合病菌生长繁殖,适当的土壤湿度可以抑制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种植马铃薯应使用高垄栽培,浇水时不使用大水漫灌,减少病菌的传播,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应及时补充土地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可减轻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但应施用彻底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可避免疾病的传播。同时应注重钙镁硼肥的补充,提高马铃薯免疫力。给马铃薯施肥应多施酸性肥,不要使用带病的植株和薯块沤肥。使用生物菌肥,可以在土壤中培养大量有益菌,挤占土壤中的生存空间,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降低病害发生率。

5.2 物理防治

使用百菌清烟雾剂对存储的马铃薯进行熏蒸,可降低疮痂病的危害,减少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可能。

5.3 化学防治

5.3.1 消毒土壤 在土壤深翻时喷洒广谱的杀菌剂对土壤消毒,或者针对性地选择45%的五硝基苯粉剂或是疮痂净清除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

5.3.2 种薯灭菌 用0.25%甲醛溶液浸种薯2小时,或用0.1%对苯二酚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晾干后,再使用消毒灭菌的刀切块播种,不晾干会产生药害。

5.3.3 叶面喷药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后,可使用75%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马铃薯叶面进行喷药,最好在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喷施,可提高药物利用率。

5.3.4 调节土壤pH 在偏碱性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需要调节土壤至酸性,可有效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危害,改善方法是合理地在除草剂时加入多元生物调酸剂或是使用克碱类药剂调节。

6 结束语

马铃薯疮痂病严重危害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降低马铃薯价值,减少种植户收益。种植户应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科学地防治该病。

猜你喜欢

疮痂轮作块茎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不同药剂配方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山核桃品种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