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菜单式”组织与实施

2024-01-07周晓燕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间菜单运动

周晓燕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校生238名。基于学校现状,学校提出了“强健体魄、阳光心态、开放交流”的三大阳光体育锻炼目标,牢固树立了“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将育体与育人融合,体育大课间活动在10min必选项目练习的基础上,开展了“菜单式”实践研究。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菜单式”组织结构

“菜单式”体育大课间活动即学校集中推出各种锻炼内容、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进行锻炼。

学校本着“关注每一名学生,扎实每一样活动,重视每一项成效”的要求,提供“菜单”并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内容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自愿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项目,首选最喜欢的项目,练习一段时间,达到预期效果后,可以再次优选其他项目。每月月底学校组织重新根据“菜单”选择,可以重复选择之前的内容,也可更换项目。每月选好内容后,学生流动,指导教师与运动场地、器材均固定不变。二是,兴趣性原则,学校提供有趣、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练就运动强项。三是,互补性原则,学生选项时,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如肥胖学生多选择有氧运动项目,体质较弱的学生多选择技巧类项目,体质较强的学生多选择竞技类运动,相互补充,提高活动效果。

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为25min(必选项目10min与自选项目15min)。其中,自选项目由学校确定“菜单”,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内容,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菜单”中的自选项目包括三大类:一是普通学生的趣味健身;二是减脂队的有氧锻炼;三是精英队的梯度训练和竞技练习(表1)。普通学生的趣味健身分低段和中高段进行。低段学生主要参与趣味游戏,指导教师寓教于乐,设计情境,依托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组织游戏活动,如炸碉堡(投掷)、青蛙跳(跳跃)等。中高段学生以体能类和技巧类为主,体能类针对学生爱挑战、不服输的特性,开展“50m折返跑挑战赛”“掷垒球争霸赛”“跳远大比拼”等比赛;技巧类包括少年拳、武术操、仰卧起坐、前后滚翻等项目。减脂队有氧锻炼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个年级体重超标的学生,运动项目包括慢跑、开合跳、交叉跳、爬楼梯、仰卧起坐等。精英队的梯度训练和竞技练习的成员主要是有篮球和足球特长的学生,包括基礎队员和参赛队员两部分,基础队员为新入队的小队员,以传球、脚步、腰部力量的基本功训练为主,参赛队员主要是参加区级联赛的队员,以现场比赛竞技为主。以上三大类活动同时进行,全体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参与度达到100%。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菜单式”实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能一起“玩”,在“玩”中掌握运动技能,取长补短,合作互动,享受体育乐趣,增强身体素质。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菜单式”组织实施

学期伊始,学校就开始拟定体育大课间活动分层训练配档(见表2),落实“三定”。

一是定人员,包括定教师和定学生。其中,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导处组织教师结合个人的特长确定。提前一周定学生。学生根据“菜单”项目选择原则自愿报名选定锻炼项目。学生自主选项后,学校组织试运行,如果出现学生聚集或部分项目参与学生少的现象则当场协商微调,力求各项目人员相对均衡,指导教师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保证活动效果。

二是定场地,科学划分校园内运动场地,将其充分利用:足球场和篮球场供精英队使用;跑道分为两部分,东侧直道是低年级趣味游戏区域,操场弯道及西侧直道用于中高年级的技巧与竞技类练习;中间甬路是减脂队的运动场域。提前公示场域划分图(图1),保证学生分流后能快速找到锻炼场地。

三是定流程,统筹设置体育锻炼时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带到固定场地后,在完成10min必选项目的练习后,听音乐指挥,1min内分流到各自自选项目的锻炼场地,由指导教师组织锻炼。技巧类的自选项目要先做准备活动,确保锻炼安全,其他自选项目每天都要先进行团队协作练习,再对每一名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跟进指导,最后做放松运动,每天要进行一次项目练习小结,每月进行项目测评。

活动前落实“三定”,有效做到人员搭配合理、活动空间充足、指导有序高效,全面唤醒学生的运动激情,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关注,为高效训练打好了基础。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评价

1.评价方法

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层面,主要从出勤情况和指导水平进行评价,教导处每天详细记录教师出勤情况,每月请假2次以下(含2次)为优秀,2次以上为良好。指导水平采取问卷调查和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评价。每月对各个项目组的学生进行全员问卷,主要调查教师指导是否认真,自己是否喜欢这个项目。测评结果达到90%以上满意度的指导教师为优秀,90%以下的为良好。

学生主要从参与度及练习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设优秀、良好、一般3个等次。参与度方面,参与度100%为一等,只要有1次请假不参加即为二等(生病除外);练习效果方面,学校每月组织单项过关,一般是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的大课间集中进行测试,90分以上为一等,90分以下为二等。每月出满勤且成绩达到90分以上的为优秀,参与度二等、成绩90分以上的为良好,其余的为一般。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项目指导教师负责跟踪评价,采取“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当周周末之前如果完成项目达标,小助教负责上报,两人均能得到“共练奖章”。如果积够10个奖章,可以到诚信超市领取运动类奖品。

2.评价体系

建立月考核、季汇总、学期末评优的评价体系。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每季度项目负责教师要对前几个月的训练情况进行数据汇总,评出等次(合格、良好、优秀),完善一生一案,结果纳入学生体质综合测评;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学生档案中的各项锻炼成绩(必选+自选项目),集中评选颁发“运动达人”奖章,学生获奖人数通常占比20%。体育任课教师还要结合数据分析,明晰学生体质状况,对成效不理想者,家校沟通,协同跟促,合力提升。锻炼效果明显的学生,学校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教学楼走廊,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广泛宣传,给全校学生树立榜样。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菜单式”组织与实施,构建了“卷入式”参与、“项目式”组织、“交互式”拓展的体育锻炼模式,打开了“人人有特长,个个愿参与,样样有实效”的良好局面。助力学生达成“五有”:脸上有笑,身上有汗,场上有伴,时上有恒,最终有效。学校先后两次代表文登区参加威海市视力和体质健康检测,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区篮球比赛、运动会、足球比赛中,分获一、二、三名;全校有80%的学生身高体重比均达到合格标准,89%的学生体能检测取得满分的好成绩,肥胖率较去年同一时期降低了20%,近视率下降了13%。育体与育人悄然融合,唤起了学生的运动共情,激发了同伴的合作担当,形成了闭合的教育回路,学生沉浸于大课间运动中,享受快乐,乐在其中。

猜你喜欢

课间菜单运动
中国新年菜单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不正经运动范
本月菜单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