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挚爱为根 求索为魂

2024-01-07陈飞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比赛体育学校

陈飞

时光如梭,猛然静下心来,不觉间在体育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33个春秋。一路走来,自己在探索、求知、改进、突破的路上不断前行,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自己用更深的爱浇灌着每一颗成长的心灵,相伴前行。33年来,我先后获得地市级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学科指导专家、省级素质教育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共计百余项荣誉,2023年1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一、扎根体育不怕苦,爱在心间一路行

起初,对体育的热爱,只是源于自己年少时的一个梦想,梦想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虽然最终自己没有成为一名运动员,却也与体育结缘,成为一名体育教师。

1990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下一所高中任教,这是当时县里的一所普通高中,从高一至高三共有6个班級,学校没有任何的体育专业队,遇到比赛便临时组队,多年来学校在市里的各项比赛中均排名倒数第一。学校自建校以来,从没有一个体育生考入大学。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一下激起了我想挑战的斗志。我想,我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这种现状,不管是面对各项比赛,还是有机会能够将学生送入大学,我都要努力去试一试。在通过短时间的体育课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篮球比赛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天赋不错的体育苗子。因此,我主动找校长提出了组建学校篮球队、田径队的想法,为了能得到他的同意,我向校长承诺:在一至两年的时间内,全面改变目前学校在县里田径、篮球比赛中倒数第一的局面,力争将部分优秀学生输送到大学。在最终征得校长同意后,学校首次成立了校男子篮球队和田径队。这些学生年龄与我相仿,在训练指导中,我们像朋友一样,一起上力量、一起比速度、一起打比赛;同时,我与各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积极沟通,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其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训练期间经常带上可口的饭菜和水果,为他们增加营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次年的市高中组田径运会中,学校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为第四名;同年,有2名体育生考入师范院校体育系。第二年,刚满22岁的我便被任命为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在我的带领下,学校在市里的田径、男子篮球比赛中均跻身全市前三名。在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进步,我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认可,受到了一系列表彰与奖励,并被推荐在全市体育教师会议上作经验分享。这种不惧困难、不断拼搏、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为我的运动训练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坚定了我努力的方向和信心。

1998年,因市里新成立双语学校,作为业务骨干,我被选调,并担任体育教研组组长。当时学校的条件异常艰苦,各种设施还有待建设,校内仅有一个200m的沙土操场,尽管“百废待兴”,但校长依然对我们提出:利用三年,体育工作要全面领先,并明确目标:必须在全市各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与比赛中争取第一。为了实现该目标,我和体育组的教师们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只有频繁的业务学习与研讨,以及一年四季从无懈怠的训练与比赛。其间,我的父亲病重,为了不耽误正常的训练与教学,白天没有时间回去,我就晚上骑着摩托车回家探望,第二天早上6点前再返回学校训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每天来回80里路的奔波。就这样一拼三年,学校异军突起、全面开花,时至今日20多年,学校在体育教学、学生体质、各项竞赛等工作中一直稳居全市第一。正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与高强度的压力下,我的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我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我和团队能够精诚团结、战无不胜,除了自身能够扎实投身于本职工作,更得益于“爱”的奉献。我热爱我所在的学校,从它建校到发展壮大,我整整陪伴它走过了25个年头,学校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热爱所教过的每一名学生,从教30多年来,我把教过的每一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爱心、耐心去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我热爱体育团队的每一名教师,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用关怀与真诚去点燃他们每个人的工作激情。

我坚信:爱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信任、彼此真诚,才能换来真心。“大赢靠德、小赢靠智”,我和团队的教师们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的成功,完全得益于“爱”的传递和影响,这种感召力带动着身边每一个人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尊重每一名教师,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我们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重和学校的认可,这是我和团队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

二、立名师奋斗目标,强师能综合素养

“打铁需得自身硬。”在30余年的成长发展中,我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逐渐树立和明确了争当名师的奋斗目标。我认为,只有成为一名名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才能带动和影响我身边的每一名教师一起提升与发展。

1.学会读书,提升理论素养

在工作中,自己时常感到知识的匮乏,这使我意识到,必须加强理论知识修养。对此,我坚持每天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并把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保持至今,从中获益匪浅。教育教改类、运动训练类、体育理论类等书籍与专业期刊,都让我汲取到丰富的营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也是我多年朝夕相伴的益友,它有最前沿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改方向,时刻为体育人指明努力方向。我为自己制订了读书学习计划,每年至少阅读10本体育专业书籍,订阅2~3种专业期刊,就算外出学习开会,也要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并坚决执行做好学习笔记,养成时常“回头看”的读书习惯。每遇到一个问题,我都会查阅大量资料,以求得到最好的解答。在储备丰厚理论知识的同时,我时刻铭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将书中的知识与我的一线教学、运动训练紧密结合,用实践检验真知。在反复地实践、改进、提升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和运动训练指导能力。

2.锻造体能,提升教学能力

30余年来,我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这使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体能状态,并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白天,在指导学生训练的同时,我会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做动作示范,会同学生一起进行篮球教学比赛、足球教学比赛,以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运动技能水平。白天没有时间进行锻炼,我就利用晚上进行一个小时以上的体能训练,并一直保持着习武的良好习惯。由于坚持不懈,身体运动技能一直保持着最佳的运动状态,使我在体育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展示优美的动作示范,在运动训练中,通过完美的示范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成了学生心中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我分别在1997年、1999年的市、地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连续两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并连续两次代表地区参加了山东省教师基本功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3.精研课堂,提高驾驭能力

体育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需要每一名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身体发展特征,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才能够使日常的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由刚毕业时的在普通高中工作到1998年到莱州市双语学校工作,需要完成从面对高中学生到面对中小学生的角色转换课堂中,我忽然感觉力不从心。为了能够打开心结,我主动邀请市教研员来校看课和指导,不断走出去,虚心向周围的优秀教师学习取经,积极抓住任何一次交流学习机会,从中汲取营养,学以致用。一次次的失败,再一次次爬起来。为了能够上好一节市级优质课,对每一个细节,我都做到精益求精,不惜一次次推倒重来,在每个环节的衔接上力争做到环环相扣,力求做到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合理、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不到最后走入课堂的那一刻,就一直在修改的路上。我把这种严格的备课、上课作风坚持贯彻到每节体育课堂中,通过日常点滴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因为有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基础,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先后8次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4次获得烟台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数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辅导的10余名教师获地区和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指导的30余名校聘体育教师考选成为正式在编教师,20多次获得市运动训练优秀辅导教师、市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三、勇于探索敢为先,创新突破求发展

在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路上,我始终坚持要敢于挑战新事物的思想,我时刻关注着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时刻以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发展需要为目标。

2014年,我和团队的教师率先提出了班级全员运动会改革的思想,提出以学生年级为参赛单位,每个年级一天比赛时间,从而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比赛,都能够有展示自我运动风采的机会和天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赛场上的主人。项目上更加突出以班级接力赛为代表的团体比赛项目比重,加强对学生热爱集体、协作配合、勇敢顽强等精神的培养。将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学生参与的社会体育活动项目,如轮滑、射箭、武术等均列为比赛内容,兼顾难易适中原则,评价上通过精神风貌、运动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至今十余年来,学校一直在实行着全校中小学九天制运动会的形式,在项目、内容、形式、评价上不断改进成熟,形成了地区多年来独具一格的运动会模式,为全区校运会的改革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对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30多年来对体育教育的深度理解和丰富的一线体育教学经验,我提出了“创生体育与健康五能课程研究”的教育理念。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从易于操作、实践和评价的角度,进行了以体能、技能、情能、适能、健能五种能力发展为目标的研究探索思路。它主要的价值体现在:研究以创造学生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维护学生生命健康为核心的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为载体,通过从身体上、心理上不断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达到促进学生生命质量和生存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目的。我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整理成形,并出版了《生命的呵护——创生体育五能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一书,参与研究的《23年创新超越——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四、以身作则敢担当,齐心协力创辉煌

团队40余名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能否走得正确、走得更远,与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息息相关。在自我成长、发展的同时,作为学校体育团队的组织者、管理者,我时刻不忘自身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和在团队管理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工作中,我克服家庭和自身困难,无畏严寒风雨,坚持带晨训和早操,那时家里4岁的孩子无人照看,我便一直带着他。寒冬的早晨,孩子常常冻得瑟瑟发抖,不记得他感冒了多少次,但正是因为在风雨中的历练,让小小年纪的他一天天变得壮实与坚强,学会冷了就自己去跑步和运动。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水平,正常的双休日、节假日,我也会抓紧时间阅读学习。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时刻激励着身边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长期以来,我坚持以学年、学期为单位,每周进行一个话题的教学论坛研究,旨在全面提高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同时,通过专题培训、师徒结对、小组互助、课堂大比武等方式全方位引领他们成长。

在自己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和团队教师连续20余年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市中小学篮球比赛、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保持团体第一,并每年代表市参加地区以及山东省比赛,多次获烟台市团体第一名,并晋级山东省前六名。学校中学生田径队多年来征战于全国青少年田径比赛,成绩优异。多家国家级媒体曾多次对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专访,学校也因此获得广泛关注与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健康教育促进示范校、烟台市体育美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次在市、地、省中学生运动会、国家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比赛中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人,在体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關注下。我坚信,只要我们对学校体育挚爱于心,只要我们对事业不断求索前行,就一定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猜你喜欢

比赛体育学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选美比赛
比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最疯狂的比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