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躬耕教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024-01-07邵子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引路人体育教师体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体育不仅是五育并举的一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作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和深圳市龙华区“本土”培养的体育教师,我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家为榜样,躬耕教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教33年来,我扎根龙华区基础教育一线27年,参与学校特殊教育工作17年。工作中,我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中国人。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让学生“学会、勤练和常赛”的过程中,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积极落实课程标准,探索践行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指导学生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将体格与人格相融合,以体育人,做学生锤体炼品格的引路人。

二、探索学习,上好每一堂体育与健康课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上好每一堂课是我最大的职责。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我都以创设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为前提,和学生一起动起来,让学生爱上运动,形成终身运动习惯。

记得刚到龙华中心小学不久,区体育教研员彭茂发老师来学校调研,刚好看到我在做“急行跳远”示范后,用一圆八线图在小黑板上给学生画动作图示。课后,他在调研总结会上表扬了我上课认真负责,号召青年教师都向我学习。从那一刻起,我就时刻鞭策自己要更加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由此,课堂上,我也时常用赞许的目光和语言,及时鼓励夸奖学生,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和运动兴趣,在他们的心灵上烙上“榜样”的印记。

面对自己专业上的不足,我总是会主动学习、努力提高,争取做到最好。一次学校派我参加区里的教学比赛,抽到的教学内容是武术,由于我的武术专项能力较差、经验不足、驾驭课堂能力欠缺,在“放手”给学生参与的同时,“收不住”学生的“兴奋”,没把握好教学的节奏,提前3分钟就下课了,最后只获得三等奖。反思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还有差距,综合能力亟待提高。于是我便向教研员请教,专门到龙城中学向武术专业教师学习,到深圳实验小学看课,同期晚上还会到深圳书城参加英语培训,周末到宝安中专参加计算机培训等,不断提高专项技能、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以期更好地站稳讲台。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优秀,更要带动更多教师发展。在长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3M(乐动、好动、善动)行动体育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2002年4月,我代表龙华镇参加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运用“3M(乐动、好动、善动)行动体育教学法”,创设《夏夜多美》“荷塘里小青蛙救助小蚂蚁”的主题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自主创编各种方式的双脚跳,将信息技术、美术、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知识融合到体育与健康课中,服务课堂教学,荣获第一名。2021年11月,52岁的我,不断学习,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刘晋、黄镇敏、彭茂发老师的指导下,我的《龙舟竞渡庆端午》一课,经过深圳市、广东省级评比选拔均获得一等奖,同时被广东省教育学会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推荐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体育与健康教学观摩展示评比交流活动进行全国展示。有教师问我:“邵老师,你都是特级、正高级教师了还去赛课,如果拿不到奖项压力多大啊!”我笑着说:“确实有压力,但我去参赛并不是想拿奖,是想推广教材和教学方法,帮助更多的青年体育教师上好课,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

三、综合干预,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说:“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面对我校班额大、场地少、体育教师不足、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不佳、视力不良率、肥胖率高、意志力薄弱等问题,我带领项目团队在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教授的指导下,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经过21年的实践,以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为抓手,构建形成校园体育综合运动干预模式,具体实施举措有: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科融合,建设“活力校园”;实施“校长挑战杯”奖励计划,强化体育竞赛;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推进校内外体育活动;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监控运动负荷,实现科学施教,显著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近6年来,全校学生(包括特殊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经第三方测试优良率从32.0%上升到70.2%,合格率从93.6%上升到99.2%,视力不良率由30%下降至25.2%,肥胖率由9.6%下降至6.1%,校园里的“小眼镜”“小胖墩”少了。

在汪晓赞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我撰写的《龙华中心小学综合运动干预方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组优秀方案。2023年5月,我主持的项目“小学校园体育综合运动干预的实践探索”荣获2022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二等奖,并在广东、广西、新疆、西藏等地推广应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内部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鸿江教授说:“此成果对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全国学校体育的改革起到引领和示范。”

四、奉献爱心,让特教儿童“动起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记得12年前的一天,我在协助秋季招生工作,一名学生的父亲激动且眼含泪水地跟我说:“太感谢学校了,因为女儿今天报名读书,他跟孩子妈妈昨晚一夜没睡,怕自己脑瘫的女儿报不上名,没想到学校竟然收下了他的女儿。”我对他说:“学校不会拒绝任何一个适龄孩子上学。”后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秉持特教残疾儿童也要“动起来”的原则,我带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通过“全才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制培养特殊儿童,并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问题学生研讨会”上交流发言、介绍经验。由于成效较好,龙华区教育局在我校建立了深圳市第一个普通学校中的“爱心特教班”,而我也开始带领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积极摸索,帮助学校和周边其他学校患有多动、智障、脑瘫等缺陷的学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改善。在探索之初,由于缺乏经验、相应课程以及有效的干预方式,只能向专业的特殊学校“取经”,以保障学生的日常运动需求。为了使这群“特殊”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运动和发展,享受运动乐趣,在了解到《KDL体育与健康课程》正适合这群“特殊”的学生后,我与体育教师和特教教师携手在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专门为这些学生上《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相关内容。而他们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如,脑瘫孩子琪琪手抖,字写不到方格内,经过5年的训练,进行TGMD-3测试得到了6分;智障孩子亮亮,非常喜欢打篮球,当他一学期投篮投进100个球时,我奖励了他一个盖有学校公章的笔记本,他特别开心。当我和校长去他家家访时,亮亮妈妈说,他把本子拿回家,当作宝贝,摆在柜子上,不让任何人动,而且每天都在客厅和楼下练习拍球……这让我和校长倍感欣慰。此外,我和体育组内教师还承担了周边学区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81名特殊儿童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今年秋季开学第二天的早上,在一楼洗手间门口,一个小男孩背着个大书包一下子扑到我怀里,奶声奶气地说:“哨子老师,这一个多月你去哪里了?我都想你了……”我听着心都融化了,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业是多么有意义,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能量和爱去影响更多的孩子。

五、树立榜样,做青年教师的点灯人

深圳每年雨季约有80多天,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天气不好时,我便带领学生做室内体能练习,还带领学生在综合楼楼道里运球过椅子。为了坚持带队训练,我曾连续10年未休过节假日,输送的队员多次在省市、全国、国际青少年比赛中摘金夺银。在学生不断登上冠、亚军领奖台的同时,我也获得了成长,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深圳市十佳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名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领军人才。

我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和专家的引领,薪火传承,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是我的责任。作为深圳市邵子洺“哨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体育与健康学科指南(小学)主持人和广东省基础教育未来课程研究中心体育与健康学科项目负责人,我带领工作室成员,通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和重大课题子课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团队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爱上体育课了,不流汗的体育课不见了。截至目前,名师工作室24名体育教师中,17人成为区骨干教师,1人成为区学科带头人,1人成为龙华区高层次人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四个引路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引路人体育教师体育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读写算》,我的写作引路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