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关系研究

2024-01-05王心宇 高书国 阚璇

中华家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

王心宇 高书国 阚璇

摘要:社会适应性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母亲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选择北京市某高中289名学生为被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加以相互验证,试图了解二者及各子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深入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受访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多为宽容型;不同的母亲教养方式类型在社会适应性总水平及各维度上的得分不同:专制型<忽视型<权威型<宽容型;关爱水平、鼓励自主维度与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及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控制维度与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及各维度呈负相关关系;母亲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 母亲教养方式 社会适应性

作者简介:王心宇/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

高书国(通讯作者)/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 100089)

阚 璇/纽约大学文理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纽约 10003)

一、问题提出

家庭是一个生物性与社会性集合的复杂概念。家庭起源于血缘关系,也是家庭教育发生的逻辑和理论起点及其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点。同时,受特定的生理特征、社会文化与职业分工影响,很多家庭仍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显示,受访家庭中超过半数是由母亲主导教育的,而由父亲一方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20%[1],这意味着大部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多数母亲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更长并承担着更高的育儿压力。因此,无论是从生物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社会在呼吁父亲更多地参与育儿的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母亲提供科学的育儿观念并缓解其育儿压力,避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高中生对母亲的依恋开始减弱,对个人亲密友谊的需求急剧增长。虽然学校已经成为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但是家庭环境特别是母亲对于高中生成长影响的重要程度并未削弱。母亲如何面对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以及其教养方式能否帮助高中生度过“自我同一性和角色冲突”的混乱阶段、应对学业与人际适应困难及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值得探求。因而,本文在丰富和充实母亲教养方式对于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影响的研究上,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

本研究以母亲教养方式为切入点,通过探究不同类型的母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并据此对母亲教养孩子提出可行的建议,倡导通过恰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对不良教育行为给予关注和矫正。同时,呼吁父亲更多地回归家庭,减轻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的重任,为家庭塑造一个轻松、健康的氛围,提升家庭教育整体品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Diana Baumrind根据母亲在管束、亲子沟通、成熟要求及养育四方面的不同程度划分出母亲教养方式的三大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2]Maccoby和Martin对其进行了扩展,将放任型教养方式细致划分为宽容型和忽视型,得到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忽视型这四种类型。[3]本研究认为,母亲教养方式是基于母亲的教养观念、文化素质、教养资源和心智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教养理念、教养能力、教养行为和教养模式的总称。从一般意义上分析,母亲的教养行为可以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和忽视型四种样态。同样,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成长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以及各层面相互融合的视角来定义,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典型特征。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和物质基础及信息技术或近或远、或稠密或稀疏、或多或少的集成。[4]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起始比较、心理发动、内容操作、持续适应四个环节,对应地,可以从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进行考察。[5]本文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文化、遵循社会规则、融入社会群体的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

(三)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和母亲的情感联结依旧是青少年探索外部世界的基础,与母亲的安全依恋给青少年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激励他们迈出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第一步。Lamborn等人对青少年在心理社会性发展、问题行为、焦虑及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较少地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与行为适应不良的问题。而成长于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则与权威型的情况相反。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在自我概念水平方面的得分较低,在服从父母要求方面得分最高,这极有可能表示父母过于严格地控制孩子导致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宽容型教养方式使得青少年自信水平很高,但是学校行为问题、酒精及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概率则较高。[6] Cheah 等人在对美籍华裔母亲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中国幼儿,其社会适应能力更强。[7]

我国学者浦昆华等人的研究明确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8]在刘文婧等人针对2 288名中学生被试的研究中,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性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9]其中对社会适应性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教养方式,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以及過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10]谢蓓芳和方永年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和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儿童的学校适应行为和学业成绩有较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对儿童的学校适应行为和学业成绩有较显著的消极影响。[11]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父母采用积极、温暖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更高,父母向孩子输出正向的情绪支持有利于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水平。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中部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发放30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9份(94.14%)。其年级与性别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共124人,女生共165人,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2.91%和57.09%;学生分为实验班与普通班,所占比例分别为50.87%与49.13%,相差较小。所以在学生性别和同一年级段的分布上,各类型学生的占比较为均衡,有利于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

社会适应性量表采用陈建文与黄希庭于2004年编撰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SAS-SSS)。该量表共有70道题目,分为4个维度: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维度。[12]该问卷的编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Parker编撰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该量表共有23个条目,由关怀和过度保护两个因子构成,分为包含相同条目的母亲教养方式问卷(PBI-M)和父亲教养方式问卷(PBI-F)两个版本,Parker由此认为孩子所受的教养方式被归为前文提及的四种类型。杨红君等人通过因子分析,在进行中文版的修订时提取了三个因子:关爱、鼓励自主与控制。并对母亲版和父亲版各删除了两个条目,本研究仅选取了PBI-M(母亲版)施测[13],Cronbach’s α系数为0.77。该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其中有6道题目为反向计分题,其余为正向计分。

3.自编访谈提纲

笔者围绕研究主题,参考以上两个量表中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给予受访者关于母亲教养方式的概念和分类解释,使受访者在了解母亲教养方式的含义和分类标准后,自行思考与评估母亲的教养方式属于何种类型并解释原因;二是了解受访者与母亲之间的相处与沟通方式、具体教养行为;三是了解受访者的社会适应性情况以及母亲对其在这方面的影响和干涉情况,主要从亲子关系、学校人际交往、负面情绪消化及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等方面入手访谈。

(三)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状况

对母亲教养方式量表(PBI-M)各维度分数进行描述统计与差异性分析,得出了高中生所受母亲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在子女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在关爱维度上呈边缘显著(p=0.05),在其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但是总体来说,男生在关爱和鼓励自主维度上的得分要略低于女生,在控制维度上的得分要略高于女生。

根据关爱和控制因子的得分,以样本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为标准,可以得出四种教养方式类型在本次调查中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在289份样本中,宽容型的母亲数量最多,此后依次为专制型、忽视型、权威型。这与大众对于母亲“慈祥”“温暖”的印象是较为吻合的。由于PBI量表的调查对象为孩子,属于自陈量表,而专制型与忽视型在总体样本中共占比43.59%,则说明在调查对象中有接近一半的高中生认为母亲的教养方式偏严格或冷漠。

近些年,“严母慈父”“虎妈猫爸”的家庭管教模式屡见不鲜,这使得孩子本应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温柔与体贴可能正在消失,而本应由父职传递的阳刚与勇敢也正在退缩,这可能会使孩子无法体会到正确的性别示范。[14]“严母”往往将关注度放在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深度沟通,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较高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得孩子产生“只有成绩好才能获得母亲的喜爱”的错误认知,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根据访谈结果,成长于“高关心”与“低关心”教养行为下的两组受访者在职业规划上也存在差异,如表4所示。

此外,不鼓勵自主并不等同于控制。鼓励自主的含义是在孩子有机会可以自主进行选择时,母亲选择鼓励或者不鼓励的教养行为。而控制的含义是母亲会过分干涉孩子的选择,即当孩子有机会可以自主选择时母亲选择采取干涉的教养方式。

(二)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状况

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水平表(SAS-SSS)各维度分数进行描述统计与差异性分析,得出了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的总体情况,结果如表5所示。

由此可见,所调查的高中生不仅社会适应性总体水平较高,在四个具体维度上的得分也较高。在心理优势感和心理弹性这两个维度上体现出了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男生的心理优势感、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女生。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有显著不同(F=3.51, p<0.05),在心理优势感维度(F=5.14)和人际适应性维度(F=3.47)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

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在具体维度上体现出了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心理优势感和心理弹性上的得分更高。在当今社会,虽然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偏见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仍然有一些“因为是女性而不适合做某事”的言论或者看法在限制女性。因此,在此种社会背景之下,女性的心理优势感整体低于男性。这一结果也与张守臣和宋文琼的研究结果趋于一致。[15]同时,女生的情绪更为丰富,相对更容易有情绪波动起伏,因此心理弹性相对更弱。

(三)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在母亲教养方式类型上的差异检验

根据关爱和控制因子的得分,以样本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4种典型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由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在母亲教养方式类型上的差异,结果如表6所示。

不同母亲教养方式类型之间的学生社会适应性水平有显著不同(p<0.001),不同的教养方式类型对高中生的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在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和总水平的得分情况最低,其次是忽视型、权威型和宽容型(专制型<忽视型<权威型<宽容型)。

(四)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总体相关系数为0.28(p<0.01),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总分之间显著相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的四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控制维度与其他维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母亲的控制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起负面作用。总的来说,母亲越多地采取正向、积极的教养行为,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强。

(五)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回归分析

上述相关研究表明,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母亲教养方式对社会适应性的预测作用,将社会适应性作为因变量,将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及母亲教养方式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从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社会适应性为因变量,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共同作为预测变量解释社会适应性时,R2=0.10>0.1,意味着本次的运算结果可以反映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情况;当社会适应性为因变量,母亲教养方式作为预测变量解释社会适应性时,R2=0.08>0,意味着本次的运算结果也可以反映出母亲教养方式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情况。

(2)两个回归方程均显著,F=12.06,p<0.001/F=26.49,p<0.001,意味着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中至少有一个可以显著影响社会适应性且母亲教养方式也可以显著影响社会适应性。

五、结论与讨论

(一)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特点

1. 以宽容型教养方式居多

研究結果显示,本次施测的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以宽容型为主,并且在关爱、鼓励自主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说明母亲教养方式整体趋于温暖且情感支持水平较高。

2. “鼓励自主”教养行为下的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所示,权威型母亲(高关心+高控制)既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也会干涉孩子的选择。通过访谈了解到这类母亲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切都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让步。受访者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母亲对自己“自由”的限制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干预和控制。母亲并不太干涉孩子作出的决定并且会鼓励孩子做一些决定:如在高考选科、交友(同性)、兴趣培养和未来的职业方向等方面,在听取了孩子的想法后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予以支持,这体现了“高鼓励自主”的特性。

3. 女生对母亲温暖的情感表达有着更强的感知力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可知,高中女生在关爱、鼓励自主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说明相较于男生,女生更容易感受到来自母亲的关爱与鼓励。高中女生正处于第二性征发育期,同为女性的母亲相较于父亲能够更好地帮助女生了解这一时期身心所发生的变化,母女之间也会由此产生共同的私密话题。同时,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得到精神上的“富养”,即培养子女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等,这都与父母温暖的情感表达和关爱有加的言行举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高中生社会适应性特点

1. 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良好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次施测的高中生社会适应性得分比较高,说明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较高,社会适应性整体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社会适应性四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心理优势感和心理能量。

2. 高学业水平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佳

不同学生类型之间的社会适应性状况则有着显著的不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实验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高并且拥有更高的心理优势感。不同的班级类型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状况,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业水平上优于普通班的学生,这也使得他们在学校环境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更为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该关注普通班学生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學生观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行动中。

(三)高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分析

1. 高中生所受母亲教养方式可正向预测其社会适应性

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母亲采取的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高中生所受母亲教养方式各个维度与其社会适应性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关心、鼓励自主维度与社会适应性呈正相关关系,控制维度与社会适应性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母亲越多地采取正向、积极、温暖的教养方式,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水平越高;反之,母亲过度干涉和控制则会使高中生社会适应性状况不佳、能力变弱。

2. “控制”教养行为下的高中生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性不佳的情况

从前文调查结果来看,控制的教养行为与社会适应性及其四个维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控制教养行为会使得社会适应性水平更低,其中尤以对孩子的人际适应能力影响更大。高控制的教养行为对高中生的自我意愿表达、情感表达有着消极影响,使得他们会过度展现自我或者惧怕展示自我。低控制的教养行为能够使得孩子拥有更广泛的成长空间,但是同时由于低控制教养行为带来的一系列如行为失范、言语不当等问题同样值得警惕。

3. “低关心”教养行为下的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更低

忽视型与专制型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有着负面影响。在访谈对象中,认为母亲属于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受访者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不符合正常水平,显示出内向或胆怯的心理特点。总体来说,成长于专制型、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得到的是母亲自私的爱或者感知不到母亲的情感关怀,这也导致他们可能会变得冷漠、自私、自我效能感与道德感低,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水平。

4. “高关心”的教养行为有利于孩子形成情感表达良性循环机制

成长于“高关心”教养行为下的受访者均表示对母亲有着更强的情感依赖,在情绪起伏较大、碰到人际问题时会主动向母亲寻求情感和建议支持。母亲这种教养行为会使得孩子更为清晰地感知到母亲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孩子对于情感表达具有安全感,并且当其进行情感表达时也能得到正向回应,由此形成“正向情感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六、教育建议

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特别强调,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一)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和互动方式,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母亲首先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自己的附属,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基础之上,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母子、母女之间具有平等的人格,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和家庭共同体的先进理念。家庭成员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互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使用平和的语气、平等的态度交换意见,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达成有效沟通,促进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母亲需要学会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探索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满足其自主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提升高中生社会适应性水平。父母应培养尊重孩子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并加以正确开发和引导。

(二)善于学习,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参与者,故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模式将会对孩子的社会适应性产生极大的影响。母亲不应该将孩子视为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甚至将孩子视为考试机器,应学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借鉴良好的养育方式,采取科学的养育策略,对子女采取温和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关注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母亲更要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情绪压力,与学校老师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更加智慧地帮助孩子度过人生转折的关键期。具体策略如下:

1.拒绝学业“高控制”,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

母亲要尊重孩子,放平心态,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要从长计议,特别重视孩子道德水平、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要能够做到使用平和的语气、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换意见,达成有效沟通,促进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2.警惕养育“低控制”,增强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榜样功能

营造尊重与平等的家庭氛围并不等于放任不管,低控制的教养行为很有可能演变为娇惯和纵容。为此,家长需要与孩子商量讨论,共同建立家庭规则,同时需要全家共同遵守和维护规则。在家庭中,家长应让孩子在规则的范围内享受充分的自由,培养孩子的秩序性和规则意识,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谨防生活“高关心”,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精神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这份爱可以成为与孩子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的桥梁,当孩子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心与爱护时,他们在面对社会环境时便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母亲需要遵从孩子内心的想法,给予孩子独立的思考和成长的空间,培养和锻炼他们独立探索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满足其自主需求并提升其社会适应性水平的关键。

4.谨防“低关心”,母亲要学会以爱育爱

母爱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温情”的文化符号,母亲温暖的照顾、温柔的叮咛嘱托、温和的处世之道最先被子女感知到,并以此帮助他们形成回馈社会的风格,这份母亲独有的文化财富应通过母亲的关爱得以延续。

(三)以身作则,培育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初始性、基础性、情感性、长期性等特点,和谐、稳定、开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乐观、善良、热情、忠诚等优良品质。父母平日的沟通方式、遇到挫折时的态度、行事风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应充分发挥父母的生活动态和处事方式“动态课程”的教育作用,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性。[16]本文建议,父亲要补齐缺位,主动参与到子女养育活动之中,发挥父亲在孩子社會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父母之间相互配合,着力缓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压力,排解母亲的负面情绪,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发展合力,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四)关注母女情结,创设和谐平等、相互关爱的母女关系

高度关注母女社会性情感发展和社会化行动构建。日常实践证明,母亲与女儿之间既可能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可能产生最强烈的情感对立。由于女儿与自己拥有一致的生理性别,母亲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射在女儿身上。而女儿在潜意识中也将母亲视作自己未来生活的镜像,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行为举止、情感表达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女儿模仿的对象。女儿会从母亲那里学到女性独有的性格特质,并融入行事风格和性格特质之中。因此,母亲尤其应该注意自己对女儿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向女儿传递健康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反映中国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特点 [EB/OL].(2016-10-30)[2023-03-15].https://www.sohu.com/a/117660680_100886.

[2] BAUMRIND D. Child care practices anteceding three patterns of preschool behavior[J].Genet psychol monogr,1967(l):43-88.

[3] MACCOBY E E, MARTIN J A.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J].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fonnerly cann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1983(4):1-103.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 [12]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1):182-184.

[6] LAMBORN S D, MOUNTS N S, STEINBERG L,et al.Patterns of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among adolescents from authoritative, authoritarian, indulgent, and neglectful families[J].Child development, 1989:1049-1065.

[7] CHEAH  C S, LEUNG C Y, TAHSEEN, et al.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among immigrant Chinese mothers of preschoolers[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family psychology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9(3), 311-320.

[8] 浦昆华,李辉,白新杰,等.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及夫妻关系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预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1):4136-4139+4165.

[9] 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6):625-633.

[10] 赵志一,窦路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5):399-400.

[11] 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适应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5):95-97.

[13] 楚艳民,周世杰,杨红君,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5):544-546.

[14] 孙伦轩,林小莉.从“严父慈母”到“严母慈父”——子女管教严格程度的父母差异及其成因分解[J].教育学术月刊,2018(8):55-62.

[15] 张守臣,宋文琼.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J].心理科学,2010(1):113-117.

[16] 高书国,张卜琪.中学生父亲在位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11):104-117.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Level of Social Adjustment

WANG Xinyu GAO Shuguo KAN Xuan

Abstract: Social adap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human sociality, and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rves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and measurement of their mental health.  The parenting style of mother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study used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Scale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AS-SSS) and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stran (EMBU), carried out questionnaires of 289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Beijing.  In additi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four student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deeply explore and analyze sub-dimensions, correlations and mechanisms operating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ir offspring. Finding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mother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viewed were permissive;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 resulted in variable scores in overall social adaptability on each dimensional level: authoritarian < neglectful < authoritive, permissive, level of care, and encouragement. The autonomy dimen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ile the control dimen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leve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Social Adjustment

(責任编辑:李育倩)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例谈高中生野外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被子植物双受精”一节为例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议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