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存敬畏,认识自己

2024-01-04谭增卫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宣传队排练剧团

谭增卫

我初中毕业分配到崇明东风农场,后来进了宣传队。宣传队农忙时回连队干活,农闲时集中排练演出。一天,我在去场部招待所还道具的路上,看到两位气质很好的女同志远远地看着我窃窃私语,后来才知道她们是向梅老師和朱曼芳老师。那天吃晚饭的时候,宣传队领导就让我去招待所,说是上影的人要找我。到了那儿,我见到了洪兆森老师,他要我念了一段报纸,念完后,就让我回去了。接着就是一轮轮考试,后来,又让我去当时剧团所在地大木桥排练小品《出发之前》。那是更高一级的考试,由丁嘉元老师辅导,他排得非常细致。排了一个星期后,又演给剧团领导看了一下,大家就回去了。然后接到通知,7月6日,演员培训班正式开班。

当时,只要是有空的老师都会来给我们上课,有梁明老师、孙景路老师、朱曼芳老师……印象深刻的是温锡莹老师,他很耿直,我们不会演戏,他就一句一句掰台词,教我们怎么听对手的台词,从对手的台词中来确定自己如何说词,甚至连在舞台上的站姿也悉心辅导。我演完戏嗓子哑了,他还特地带我到文艺医院扎金针。因为我们都是上海本地人,发音需要矫正,林榛老师就特地复印了很多绕口令,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辅导。剧团还特地把人艺的乔奇老师请来教我们语言,他就先从笑的呼吸开始教,非常生动。

在培训班的时候,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排话剧《万水千山》。这部剧是夏天、冯笑、高博导演的。那戏里,王丹凤老师演一个农村大娘,戏虽然很少,但感情充沛,那控诉的台词声泪俱下令我感动,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杨在葆老师,当时他身体不太好,大冬天排练就一头一头地出汗,在排练场我还看见他大把地吃药。那种敬业精神不只是在排练场,就是在演出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琢磨人物。在一次演出时,他突然给自己演的解放军角色设计了腰里围着红缎子,扭着秧歌步上台的动作,因为刚刚打完胜仗,这动作非常符合人物心情,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剧场效果。当时,许多老演员都是非常敬业的。还有一次大幕一闭,朱曼芳老师就晕过去了——她身体不好,但是一直撑到了最后。我们当时年轻,很多事都不懂,有一次同学们在演出中笑场,闭幕后张瑞芳老师到台上厉声谴责……时间过去很久,自己才知道敬畏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这部剧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从奴隶到将军》,演一个AB团分子。有一天在拍戏的空隙,一些人在现场聊天,导演很生气,转身冲着杨在葆老师说:“不要说话!把你的戏想想好!”其实在葆老师根本没说话,但他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就是他说的话。过了几天之后,王炎导演向他道歉。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现场安静,全身心投入剧情中对演员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还有一场戏,杨在葆老师演的罗霄将军一枪把我“击毙”。我站的地方,是一个人工搭的斜坡,有一根横出来的方木条,我没注意。枪一响,我“嘭”一下磕到木条上就坐到地上,痛得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听见远处他们在喊:“小谭小谭,好了!”是李纬老师最先发现不对,他从摄影机边上跑了过来,把我扶了起来并问我怎么了。

李纬老师是我很敬佩的老演员。有一次我跟他演电视剧,我们俩对词,我说完之后他笑嘻嘻地说:“小谭,你刚刚的那段话里,少了一个‘的’字。”我说:“不可能!”“你把剧本拿出来看。”我一看,一点不错。李纬老师能把对手的台词都背出来,令我愕然。这让我想起以前梁明老师、温锡莹老师对我说的话:要研究对手的台词。李纬老师不但研究对手的台词,还把对手的台词都背下来,这太厉害了。而在拍另一部电影时,李纬老师跟我闲聊说,20世纪80年代拍戏时,主演住在厂招待所,有一部电影,一个男主演和他住在对门,每天晚上都有一堆人在那里聊天,嘻嘻哈哈到很晚。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一脚把门踹开,指着那个男演员厉声斥责道:“你是这个戏的男一号,所有戏都压在你身上,你天天这样子,对得起谁!”说完摔门而去。李纬老师真是非常有个性的人,这种个性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老演员还有很多。

听我们同学戴兆安讲,他当年和张瑞芳老师在北京拍《大河奔流》的时候,瑞芳老师得知有些同学回原单位了,便说:“我要是在上海,一个人也不让回去!”瑞芳老师是个很通透的人,我们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都是在她关心下的结果。

转眼间,我们毕业也40多年了,我想用四句话总结我的心情:前辈可敬,后生可畏,心存敬畏,认识自己。

(本文摘自《我和上影演员剧团》)

猜你喜欢

宣传队排练剧团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