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发展道路与国企使命任务

2024-01-03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强国会议金融

文=李 锦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战略,全面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篇章。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范围上看,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从历史变化来看,同时要研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区别,从而确定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目标、原则、任务、重点与实现路径。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探讨的议题,具有整体再出发特征。会议分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走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展示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方向与原则,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的任务。国有企业特别是金融类国企承担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使命任务,要认真学习、把握重点、深刻领会、坚决执行,持续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为金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金融业机构超4500家,总资产300多万亿。据统计,在金融体系中国有金融资产占比约为90%,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占比约为55%,体现出中国金融体系以国有为主导的鲜明特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也为金融类国企提供了理论方向与目标任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1997年开第一次,以后分别于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召开,每五年一次。如果是按照“惯例”,应该是2022年召开第六次。在2023年10月底,我们迎来的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此次会议的名称可以看出,“由“全国”改为“中央”两个字,明显加强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金融类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遵循。

这次令人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系统性理念。重点内容有十七个之多。集中体现了百年大变局之下,内外因素交错之下的涌现的治理事项。第一条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总纲特征。会议通稿开篇明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一脉相承。然而,我们应当分析二者的区别。

第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则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众所周知,国民经济不仅仅包括实体经济,还包括虚拟经济,也就是说,金融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实体经济,也包括虚拟经济,涵盖整个国民经济。从这一点看,金融的重要性得到中央的持续重视与提升。

第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提高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地位。国家核心竞争力由国家经济实力、现代化管理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构成。从会议通稿看,金融主要通过服务国民经济,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意义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金融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这次会议是站在国家层面上考虑,而不是从金融行业角度考虑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助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 (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一时期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所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没有亦步亦趋地走西方国家几百年前走过的老路,而是创造性地利用了国家信用与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快速动员资源、促进储蓄—投资转化、支持经济赶超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并有效应对各类风险,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提出要建设金融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十三个强国”,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但金融强国一向曾经被我们视为差距较大,似乎是美国等少数国家的专利。这次会议理直气壮地提出金融强国,是因为金融的支撑性和服务性决定了强国梦必须构筑在金融强国基础之上,否则强国的强度不足,含金量不足,决定性与发展能力也不足。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具备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主要指的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与汇率风险等;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三是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四是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任重而道远,对金融系统与金融类国企提出了更高要求。

世界各国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启示

纵观几百年来各国现代化的历程,金融无不扮演了至为关键的角色。梳理其中的成败得失,值得借鉴。随着内外两个循环的出现,加上全球又处在非常激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的当口,所以目前必须要重新思考金融业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45年来,总体我们更接近德国模式,经过多次改革及风险调控,金融业资产稳步增长,也对基建、地产、重大项目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比如城镇化,以银行为主的信贷模式以及基于银行的地方债、企业债,或者信托等业务,给了城市开发很大的帮助。这个逻辑非常适用于经济高速增长周期,资产价格上涨,城市开发及房地产业都得到了金融的大力支持。

德国的全能银行与“耐心资本”模式。德国资本市场与工业发展联系紧密。银行既是“全能银行”,又是“管家银行”,扮演着长期融资提供者、流动性保险提供者和金融救助积极主导者等三种角色。由此,一方面德国的金融市场较为有效地支撑了其在历史时期的技术追赶(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初期)以及二战以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雨天少收伞”的做法也使得德国的银企关系相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为协调共济。但是,德国模式强调银行的债权融资,集中力量办确定性的大事、实事,缺点是强监管、高门槛不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类似德国模式的大银行策略只能守成不能创新,由于信贷模式天生追求资产确权,资产增值,所以容易僵化,对于高速成长的,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时代的领先型但高风险的赛道支持有限。

美国的资本市场与风险资本模式。20世纪70 年代以来,美国的创业投资行业高速发展,风险资本崛起,催生出了所谓的“新经济”繁荣。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缩短新技术落地的时滞,从而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催生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带来一次次金融危机。

北欧的社会保险与包容性创新。作为所谓的“中间道路”,北欧国家的治理模式和金融实践与英美日德等国存在明显差异,其强调合作互助、机会均等,更加注重社会保障投入和社会安全网建设等基本特点并未改变。尽管从“比较金融”的角度,北欧的金融从来没有作为一种独立模式存在,则是更加注重普惠性、包容性和突出集体性风险共担,这是值得称道的。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不能简单吸取德国模式,更不能简单吸取美国模式。譬如强金融必须发展股权融资,因为所有的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都是高风险高回报。如果今天任何国家不重视AI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变革的重要性,接下来会迎来输掉在产业经济发展、军事安全、政治稳定及文化繁荣的局势。但类似德国的大银行债权信贷模式,只能根据资产、利润和流水来僵化的判断项目,银行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时也就失去快速发展的机遇。因此中央金融会议提出发展投资银行,是明确地看到了全国经济是一盘棋,靠地方政府和国企及民间金融的基金的股权投资,无法有效支撑AI时代的产业发展的现状,只有发展投资银行,从高位活化股权融资,以更大体量的资本金、更加系统和合规的交易模式来支撑高科技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有十七个,集中体现了百年大变局之下,内外因素交错之下的金融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这里充分吸收德国模式,同时借鉴美国模式。在突出强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同时,从第五条到第十二条,强调创新的内容。例如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显得引人注目,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语境是相适应的。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廓清历史底色、把握中国国情是基本依凭和出发点,回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价值旨归和着力方向。

根本上来说,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大逻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八个坚持”,就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总体上归纳一下,就是在复杂的局面下实现金融强国,根本是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第一条);做好的标准是服务人民(第二条)、服务实体经济(第三条);做好这项工作的底线思维在于防范风险(第四条);出彩在于创新(第五条)、供给侧改革(第六条);国内工作做好后,参与国际市场就是统筹开放和安全(第七条);工作整体的基调和节奏是稳中求进(第八条)。表达上虽然比较概括和抽象,但是务实的。

国有企业在金融强国中的任务与重点工作

金融类国有企业在金融强国战略中历史地位突出、任务重大,应该抓住中国金融发展转型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

坚持一个核心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发挥好主导与支撑作用。国有资本是社会资本之上的一个更高层的更核心的资本,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共同构成整个中国的资本力量。这里面的引领者、带动者、驱动者是国有资本。国有资本需要:针对市场化的支撑、推动、促进作用,支持培育市场化主体;针对盲区的先锋、引领作用,加大高风险投资;针对改革的突破、探索、引路作用,推进闯关带头;针对创新的开创、开辟作用,创新前瞻投资布局;针对民生的承担、兜底、保障作用,对公益事业兜底投资;针对市场的补偿、调节、补充作用,推进政府职能企业化;针对引领的前瞻、布局作用,对长线投资进行战略探索。

明确一个主题,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次会议鲜明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明确“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市场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需提高。“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会议的这些部署,明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当然,这个过程包括把膨胀资本、作恶资本、剪羊毛资本、割韭菜资本、结构性金融套利资本进行抑制乃至从中国金融体系除去。

完善一个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国有金融企业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通过“主力军”与“压舱石”的表述,传递出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政策意图,尤其是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中国金融发展到当前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体系很显然无法满足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实现从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的进化,这是金融发展和结构变迁的基本规律。大力发展代表现代金融的“投资银行+资本市场”。“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可以说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现代化金融部队。

调整一个资金供给结构,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各种各样的产业促进资本。 金融服务于实体,首先就是要服务于国之大者,国之重器,国之未来。这又是一场与各种资本争夺科创、标准、话语权、发展权的恶战。前三轮科技革命,第一轮(工业化)和第二轮(能源),第三轮(信息技术)中国在跟跑;第四轮科技革命(新材料、新能源、5G、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太空科技等),中国已经实现跟跑+并跑+领跑。这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卡位及其产业链结构,将深远影响未来全球格局。要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扶持、产业结构、产业安全、产业控制力、产业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安全、供应链控制力、要素供给、政策供给、动能供给、创新供给、国家优势供给、公共资源供给、地位与优先供给,以及国家综合服务向产业的靶向供给和个别企业的优先供给,综合形成了新兴产业资本。

抓住一个薄弱点,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防范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一切都在围绕着“国家安全”这一主题。此次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防范化解、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依法合规压实各方风险处置责任。“压紧压实”,抓住了风险处置中的关键,强调“协同”和“联动”,注重存量化解和源头防控“两手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目的就是“共同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抓住一个焦点,提升中国在金融与数字治理领域的话语权。近十年,美国押注硬件及核心科技,日本押注材料与关键部件,中国重仓商业应用,却在硬件与核心科技上关注不足,所有的风险在中美贸易冲突下被激发,全民惊呼“卡脖子”。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需要在技术和标准方面赢得主动。一方面瞄准硬核技术, 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另一方面瞄准规则和标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与数字治理,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通用人工智能、跨境金融监管、跨境数据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货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

寻找一个抓手,发展投资银行,发展股权融资。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都是高风险高回报。因此中央金融会议提出发展投资银行,发展股权融资。接下来得到金融资源支持的不仅仅限于新能源汽车、光伏、机器人、大模型这些有限的行业,更要重视解决抓手。通过投资银行的股权融资解放生产力,所以大量的股权资本进入各大硬科技、高科技实体企业,而这将覆盖更多行业、企业和地域,如果管理得当,金融业也同时进入高收益的轨道,不再是传统大而不强,四平八稳的传统格局。

盘活一个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资源从哪里来?金融要把低流动性、缺流动性的各种资源撬动起来,发挥好金融的“波粒二相性”。金融资源确实有一个被低效占有,错配的问题,本来金融资源就是土壤、催化剂和授粉机制,一旦金融资源被浪费,再好的种子也结不出好果实来,大量的过剩产能、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主观意志型城市规划、低功能型基建、僵尸企业、三角债、多角债、盘活不力的不良资产,形形色色的存在并占有大量金融资源,一旦把这些资源纠正、盘活,短期内将会释放出至少十万亿的动能。

突出一个重点,全面加强监管,完善金融体制。未来几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的力度和体系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抓好一个关键,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金融领域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牵涉利益大,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为金融改革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召开首次会议。这个新成立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提出“深刻认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会议发出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员令,透露要“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可以说是,我国金融工作方向明、任务清、行动快,预计未来将有一系列具体举措落地,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入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金融类国企自身变革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猜你喜欢

强国会议金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八七会议》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会议通知
强国有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会议通知
秦晋争霸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