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市场竞争力SWOT 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4-01-03吕灵凤

农业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康市安康茶园

吕灵凤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0 引言

安康富硒茶是国家地理标志性的保护产品,产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安康市。安康市海拔落差大、云雾天气概率高、生态环境好,同时土壤硒浓度适中,容易被植物吸收。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仍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市场竞争力也并未得到较大提升,富硒茶产品的消费需求疲软,已经出现了供大于销的产能结构失调的现象。面对“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以及茶市场趋于饱和、茶产品标准日益严格的重大挑战,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应主动突破自身瓶颈,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潜能,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 茶产业发展回顾

1.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底,全市茶产业共覆盖9 个县区、近80 个镇,茶业从业人员超过19 万人;茶园面积达7.3 万hm2,全年新建茶园1 500 hm2,低改茶园5 400 hm2;年产茶4.72 万t,同比增长8.5%,综合产值突破280 亿元。全市已建成市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园10 个、县级12 个,实现了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新认定茶产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 个,平利县、紫阳县、汉滨县和白河县4 个茶叶主产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利县、紫阳县被纳入陕茶优势产业集群,安康富硒茶获批陕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2 茶企情况

根据安康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截至2021 年底,全市国家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增至2 家;全年新增省级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12 家,新培育省级茶产业联合体1 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35 家,市级以上茶产业联合体达47 个,25 个茶叶园区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2021)》,龙头企业数量、质量均居全市5 大产业之首。

1.3 品牌价值

2013 年,安康市组建了安康市茶业协会,着手打造安康市的茶叶领域公用品牌;2018 年,安康市成功注册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启了安康富硒茶产品的品牌化之路。在《2021 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评估达35.16 亿元,较2020 年净增5.22 亿元,同比增长17.43%,连续两年稳居全国区域公用品牌20 强,被评为“最具品牌经营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1.4 科技创新

安康市政府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浓厚,茶叶研发人员也竭力探索,共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2017—2021 年,安康市设立国家、省、市涉茶科技项目40 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 项,省级成果奖3 项,市级科技成果10 项等。名茶开发效益明显,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国内领先;平利绞股蓝被国家列为富民强县项目,不仅促进了茶饮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全市富硒食品开发,推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布局[1-2]。

1.5 茶旅融合之路

2022 年,“春之茶”安康(紫阳)文化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山之茶·春江夜”2022 紫阳富硒茶文化旅游季主题推介、茶山对歌、“紫阳富硒茶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等活动陆续举行。安康市平利县以茶旅文化为活动主题,建设平利邮政小康茶旅文化采摘园,开展采茶、制茶亲子体验活动及观光游园,在游玩赏景中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安康市岚皋县展开了“岚谷茶香·云品春茶”为主题的首届“电商+邮政春茶”线上宣传推介系列活动。这些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都会为安康富硒茶生产销售造势。

2 竞争力SWOT 分析

2.1 优势分析(S)

在政策支持方面,陕西省已正式将“发展富硒产业”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并在各种重要文件中强调,把富硒产业作为支撑全省“三农”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2021 年,陕西省又将安康富硒食品产业纳入了全省23 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农业农村部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各地发挥富硒特色优势。农业农村部也已通过搭建研发平台、支持强镇建设等方式,鼓励“硒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多样化的富硒产品。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结合“十四五”相关规划,通过强化技术支持、拓展品牌认定、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努力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安康市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技术进步方面,2022 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茶业协会、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等完成了“安康富硒茶”稳硒技术集成与推广。全市富硒茶机械加工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和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安康市高级农艺师王衍成首创的“陕茶1 号”为打造安康富硒茶两种繁育优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4]。紫阳县通过创新“紫阳白茶”生产工艺,开发出的“硒香茶”系列产品备受业界好评和市场青睐。2022 年4 月,由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安康富硒茶”正式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6 月,安康市研究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成为行业标准;11 月,《兰花香型富硒绿茶加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2 劣势分析(W)

在政府扶持方面,虽然农业农村部、陕西省政府和安康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培育,但因为安康市茶园普遍分布在秦巴山区的坡地上,加上强落实性、高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缺位,基础设施、土壤改良等公共投资和建设工作难以推进,茶园的运营和维护仍主要依靠茶农手动操作。这在很多程度上会阻碍安康富硒茶的市场开拓和茶农劳作的积极性。

安康市的天然生态环境优越,但近几年来,茶叶产量和质量一直处于平台期。家庭农场、茶叶合作社和大型茶场应成为现代园艺生产的支柱。但是,目前安康富硒茶生产大体上仍然依靠着“小、散、弱”的农民,产业规模小、组织水平不高。将安康富硒茶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布局较为分散,基地的基础建设较为落后,产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甚至出现自产自销的现象。而茶叶原料的开发率也不高,实现的经济效益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县区级部门发展富硒茶产业的聚焦力度还不足够,资本投入受限,也缺少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来激励市场经营主体从事富硒茶产业。

从富硒茶消费的社会背景来看,目前消费主体对茶消费的偏好程度较低,即存在社会消费主力与茶消费主力之间的矛盾。在茶叶消费市场的多元化环境下,饮茶的选择不再是单一地冲煮泡形式,而是把茶汤作为基底、融合多茶类的复合消费新趋势。如何通过饮茶场景与方式的多元化吸引更多消费者是安康富硒茶未来市场拓展的重点。

尽管安康市富硒茶园面积逐年增长,但是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茶叶品质一直没有得到提升。首先,在安康富硒茶的生产经营中,低产茶园比例偏高,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制度并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综合体系,而一线的茶树栽培人员缺乏先进的丰产技术,因此,茶园无法做好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等工作。其次,在茶树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茶企的管理措施单一且匮乏。虽然茶园中主要病虫种类基本能够得以控制,但随着国内外对MRL 标准(即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越来越严格,安康多年来使用的部分技术受到了较强的限制,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治配套技术滞后。另外,由于安康市富硒茶园分散程度较高、管理粗放,在实际栽培中存在茶农施肥用药不规范的不良现象,这会进一步造成茶园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资源禀赋恶化的后果,从而降低安康富硒茶的品质。最后,富硒茶在跨产业融合上不够深入[5-6]。在营销渠道方面,安康富硒茶的线上渠道渗透率较低,与数字经济结合的不够紧密。在向附属产业如茶具生产、茶叶食品业、茶叶文旅业等延伸过程中,安康富硒茶的带动作用有限,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服务和附加值产品开发有待优化和改善。

2.3 机遇分析(O)

在政策环境方面,《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标志着针对食品行业各领域的标准逐渐完善,为安康富硒茶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提供了利好条件。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国民消费进入了第3 次结构升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驱动茶产业潜在消费体量的不断增长。而且伴随着茶品类的快速延伸,优质的安康富硒茶品牌更能获得社会资本的认可,强大的资本入局能为安康富硒整体的茶产业塑造全新的发展格局。在茶消费的客群环境方面,随着茶消费观念和健康养生观念渐入人心,年轻客群开始逐渐崛起,消费下沉趋势明显,一、二线高消费力人群成为品饮主力。背靠新零售市场和数字经济,品饮多元化、养生功效化和精致化升级将为安康富硒茶产业注入新的发展生机。另外,随着一系列国潮文化快速兴起,也带动了年轻消费者对中式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新中式茶也会成为新的消费聚焦点。在技术进步层面,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球第4 次工业革命,可以实现“生产效率有提高、生产成本能降低、生产过程可视化、生产决策更科学”,为安康富硒茶园的采茶、制茶、销茶、供茶全链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安康市可借鉴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先进经验,与陕西电信合作共建5G 示范茶园基地,建设涵盖茶园可视化、环境智能监测、产品溯源等功能的5G 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管护、采摘、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有效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7]。

2.4 威胁分析(T)

目前国内市场还缺乏关于富硒茶产业的法律法规,国外对富硒茶产品的安全标准普遍较高。随着富硒茶行业的快速发展,富硒茶行业逐步趋于饱和。市场上存在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和众多名优茶的潜在对手,会导致富硒茶产业竞争愈发激烈,也要求安康富硒茶的生产标准更加严格。

我国的茶叶产量逐年增长,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供求失衡、产能大于消费能力,造成了产能过剩,茶叶生产企业经营成本逐年提高、利润空间不断挤压。另外,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消费者对农药残留、添加剂使用和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指标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绿色技术”难题。

3 发展建议

3.1 政府层面

为了安康富硒茶产业的长足发展,安康市需要着力创建国家富硒茶产业示范基地,应明确安康富硒茶产业的目标定位。首先,要认识到富硒茶产品在安康市经济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富硒茶产业的突出特色和明显优势,通过培育富硒茶等一系列的富硒产品,合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硒谷”。其次,做好安康富硒茶产业的上层建设,优化富硒茶产业布局。针对富硒茶园“规模小、组织性弱、分散性强”等产业劣势,安康市政府应牵头设立富硒茶产品工业园区,全力开发富硒茶产业新发展高地,促进规模效应、虹吸效应的形成。在各县区的产品布局和产业链选择上,应注重优势互补、差异竞争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现象造成的无谓损失。最后,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搭建起高位科技创新平台。在充分组织整合内外地研究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后,采取有力的政策激励手段,如人才落地政策、就业补贴、退税降费等,调动其参与安康富硒茶的栽植、培育、新产品的开发和茶园管理等工作。以国际视野瞄准科技前沿,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富硒茶研究实验室,攻克生产经营中的设备、工艺、技术难题[8]。

3.2 行业层面

富硒茶产业应建立起规范化、统一化的“富硒茶”标准,这是参与国际贸易、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话语权。从原料标准、生产规范标准、产品检测标准到服务标准,都应有序制订、有力执行,避免“安康富硒茶”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甚至假冒伪劣等市场现象。企业规范生产、产品明确标识、行业认真监督,才能净化安康富硒茶产业的经济环境,保障安康富硒茶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为了强大起整个安康富硒茶产业,安康茶业内部必须联合起来尽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高成长性、强实力和高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整合行业的优质资源,为龙头企业搭建起茶产业与机械业、金融业、文化业和科研界之间的桥梁,逐步在安康市中形成一个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的同行第一梯队,发挥“先富带动作用”,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追赶超越式”发展[9]。

3.3 企业层面

针对茶叶产业中供需失调的现存问题,企业应该深刻意识到创新产品的重要性,以创新产品刺激安康富硒茶的消费是走出现阶段困境的必经之路。第一,扩大茶产品的品类,强化茶产业精深加工。深入茶产品消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热点,可在各种食品中加入茶粉、茶汁。此外,茶油、茶多酚、茶色素等茶业元素,也可将富硒茶广泛应用于天然医药、保健食品、日常用品和畜牧业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的增值产业。坚持把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作为品牌延伸扩张的主要源动力,建立安康富硒茶的产业链高地。第二,以茶园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增值服务业务。发展茶园景观,提高旅游服务水准、优化旅客接待条件,以茶旅融合带动茶产品消费。第三,茶企要加强茶制品、茶文化的市场推广,利用大众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方式,把传统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渠道向消费者的社会生活拓展,以解决信息圈壁垒问题。同时,做好安康富硒茶的品牌定位和形象塑造工作,制定合理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培育品牌的核心要素,加强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产品的质量。针对互联网渗透率不足、产业延伸幅度较低的问题,安康富硒茶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数字技术扩宽安康富硒茶的品牌影响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平台体系,以电商化促进品牌化,以品牌化铺装电商化[10]。

4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康富硒茶产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安康富硒茶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采用SWOT 分析法从政策、经济、文化和科技4 个方面对其竞争优劣势和竞争资源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安康富硒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机遇,也存在明显的竞争不足和未来挑战,而这些因素受到政策力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安康富硒茶产业在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加强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应结合国家政策方针和社会环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制定可行性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安康市安康茶园
硒望安康
唠叨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茶园飘香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茶园之晨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小学活动掠影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