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记忆

2024-01-03李劭南

北京纪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内城童谣儿歌

李劭南

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在咿呀学语的阶段,除了学会叫“爸爸”“妈妈”外,一定最先学会的是“童谣”。我们小时候学的《水牛儿,水牛儿》,可谓北京“童谣”的代表。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下烧肝烧羊肉。你不吃你不喝,让猫给叼了去。

想着那画面——老北京雨后的四合院里,一群小朋友,在青砖铺就的走道上,顺着一条银白色的线条,循着水牛儿爬过去留下的痕迹,找到了那只水牛儿,小朋友们高兴地又蹦又跳,把它捧在手里。一边逗弄着它,一边齐声唱起了:水牛儿,水牛儿……

这首童谣不知它诞生在何时,但知道它又古又老,乾隆六十年(1795年),北京“集贤堂”刻字店刊刻发行了一本《霓裳续谱》,收集了当时流行小曲三十多种,其中有一首曲子叫《云散雨后》,就是这首《水牛儿》的前身,也是大同小异。有意思的是,这首儿歌被意大利人卫太尔编入《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更有趣的是,这首儿歌后来流传于欧洲各国,走向了世界。外国小朋友也爱唱诵,但是把那句的“烧肝烧羊肉”改成了“面包和牛排”。因为那是他们爱吃的。

每一个成长在北京的孩童,都充满着幻想,在他们的童话世界里,《耗子娶亲》《白兔赶集》《黄狗看家》《小熊过桥》都是活灵活现的。传唱了几十年的《两只老虎》,曲调优美,常常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的节目: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小白兔白又白》《小耗子,上灯台》《小小子,坐门墩》也是傳了几代人,至今还在传诵着。

现在的老师们,成长于北京,受益于北京的“童谣”,他们长大后,利用童谣的特点,编写新的“童谣”,把北京的古城新貌编写成“童谣”,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当中。下面这首“北京城门知多少?”的童谣,既朗朗上口,又把北京城门知识普及到位。

学生:

老师,听您讲了北京景,昨晚梦里走北京,一下穿越到大清,这个门,那个门,北京的城门数不清,突然来到宣武门,断头牌,斩人犯,囚车一过一大串。我脑袋出汗腿发软,浑身哆嗦出气短,醒来低头看一看,床上湿了一大片。

老师:

做梦尿床不丢人,老师讲讲北京的门,燕京、大都和北平,这些都是今北京,三朝定都元、明、清。元朝能人刘秉忠,精心设计了大都城,北京的城,北京的门,里九外七皇城四,外城共有七座门,左右安门永定门,东西便门广安门,还有一个广渠门。数完外城数内城,内城共有九座门,内城九门都谁走,五行八作全都有,正阳门叫前门,只给皇帝一个人,朝阳门进粮食,崇文门进烧酒,东直门运木材,德胜门走大兵,大兵胜仗回京城,安定门外来欢迎,阜成门来运煤,西直门来运水,宣武门可不敢站,每年都会斩人犯。天地日月照乾坤,皇城四门四刀分,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南天北地东西安,日出东海月西沉,金銮宝殿当中坐,四平八稳震乾坤。

学生:

老师数门尽骗人,内城好像丢仨门?

老师:

还有三门不算数,和平门,民国开,为了城里好抓人。复兴门,建国门,帝国主义欺负人,刺刀捅人不过瘾,为运军火出两门,以上不算古城门。

可以这么说,北京的“童谣”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中、老年人读它,会勾起对童年的回忆,变得年轻。青年人读到它,会觉得十分新鲜,某些歌谣或许还会有余韵在耳的回味感。

“童谣”像春风雨露,沐浴着成长中一代代儿童的心灵,它们像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胡同里,在庭院里,在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是怎样一幅和美而又生动的瑰丽画面啊。

编辑 张子乐

猜你喜欢

内城童谣儿歌
北京内城河湖水质情况分析及思考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基于英美国家实践的中国内城贫困问题化解思路*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