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创作谈)

2024-01-03相裕亭

鸭绿江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短章才子佳人旧事

相裕亭

大约10年前,或者说是20年前,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人管我叫老相了。

那个时候,我女儿读小学、上中学,我应该是不怎么老的呀!可身边的人怎么就叫我老相的呢?

再者,酒桌上,或是某些稍微“公众”一点的场合,大家相互介绍,或者是自我介绍,我说我是相裕亭。冷不丁地就会遇到一位冲我直瞪眼的人,问:“你就是相裕亭呀,我还认为你是位老人家呢!”

好像,我就不应该年轻,就应该很老,才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相裕亭。

原因,怪我天天写那些老气横秋的东西。尤其是后期,我写上了盐河,写上了晚清至民国的那些事。我笔下的虚拟生活里,处处是些穿长衫、戴礼帽的达官显贵。要么,就是“拂墙花影动”里那些迷人的景致。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书写一个威风八面的大盐东。那家伙整天阴沉着脸,与我穿越时空“对话”,弄得我也整天没个笑脸面对身边的人。

某一天,正读初中的女儿放学回家,看到我脸上的表情不对,悄悄跟她妈妈说:“我爸又进入角色了!”

女儿的话,将我暂时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过不了多会儿,一旦我坐在电脑前,我的思绪,包括我脸上的表情,很快又与那个冷酷、刁钻、妻妾成群的大东家融为一体了。

我没有拥有过富贵。

我的出身很贫寒,自小玩沟泥、爬树掏鸟蛋长大。我的家乡离海边不远,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去赶海,淘海沙子、摸海贝,乘船上的人不注意时,去偷人家渔船上欢蹦乱跳的鱼虾。我见过古老的帆布风车从海沟里“吱呀吱呀”往盐田里搅水的景致。

我所接触的大盐东──地主老财,最早是从我娘的口中得知的。娘说,外婆家房后那家财主,每五天到龙庙街上割一刀肉来。然后,财主家那一段,净吃白面肉饺子。这是我童年里最为向往的地主生活。以至于后来,它成为我写旧事的启动点。

那么,真正让我迷上旧事,执意要去探访晚清至民国的那段生活,应该是在书本上。准确地说,是在我大学的图书馆里。

知道我的人,都晓得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石油采油工程。按照我人生正常的发展途径,我现在应该是石油系统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可我这个“理工男”,大学里读书时,偏偏迷上了中国古典小说。譬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随便哪一个章节,我都说得头头是道。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满脑子里都是才子佳人。我怀疑自己在青春期出了问题。因为,夜里做梦时,我常常会与佳人幽会。

那个时候,我预感到,我的“工程师”前途,可能要泡汤了。

果然,大学毕业以后,我与文字打起交道。先是在华北油田做秘书,后调到地方政府做秘书,并很快接触到我现在生活的这座古城内几个地位显赫的家族。他们在晚清至民国期间,或官或商,或文或武,相互间既是儿女亲家,又是官场和生意场上的对手。

那个时候,我笔下的大盐东,便一点一点有了雏形。开篇《威风》(《盐河旧事》系列小说第一篇),算是给足了“东家”面子,摘得了多个文学奖项,还有好事者(翻译家)领它到美国、日本、匈牙利转了一大圈子。紧接着,管家、姨太,盐工、丫鬟,土匪、妓女,各色人等,轮番登场。

这个时候,那些10年或20年前,就称我老相的朋友,建议我把那一个一个小人物串起来,整一部长篇。

可我深感底气不足。我没有那个年代的生活。我所描画出来的达官显贵、升斗小民,都是我书本里读来的,凭空想象出来的。为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重回大明、前清至民国的时代,我独自去江南“拜访”过沈万三,到沈阳、北京故宫周边去寻找过皇亲国戚,到山西、西藏叩问过富家、土司们的金锁银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准确地说是2022年的早春时节,我随着一个摄影文化采风团来到云南红河州的建水县,看到那里保存完好的朱家花园,堪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那里的亭台楼阁,好像都在我的小说中出现过。我触摸到朱家的“中将府”“含玉楼”,如同见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骨肉。

刹那间,我似乎找到了我“旧事”中虚拟的楼阁、虚拟的家园、虚拟的才子佳人们。他们好像在那里等了我几十年、上百年。或者说,我寻找了他们几十年、上百年。

那一刻,我决定领他们回家──将他们写入我的《旧事》。

是夜,我躺在朱家花园旁边的一家宾馆里,想到那些才子佳人,就要跟着我回到盐区老家啦,一时间我激动不已,连夜在手机上划拉下几个短章的小标题。感觉短章不能容纳我的想象时,我索性搭起了一个比短章稍长一点的框架,这便是现在这篇《曹府遗事》。

猜你喜欢

短章才子佳人旧事
辩说短章
农耕旧事十二韵
散文短章
城郊旧事
城南旧事
短章(组诗)
论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择偶观
乙未短章
才子佳人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秦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