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下物流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2024-01-02王翠敏

中国储运 2023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京津冀交通

文/王翠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三地均科学制定了交通发展领域的发展规划,在物流行业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基础设施、集聚物流能力方面均进行了推进建设,但在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下物流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统筹规划网络布局、注重物流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升区域物流效率。虽然物流业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是随着相关政府部门颁发多项“十四五”专项规划,如《“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22〕78号)、《“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6号)、《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规划》(冀政办字〔2021〕142号)等,均从不同领域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并对其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京津冀协同下三地交通发展规划状况

1.1 北京市科学制定交通规划,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颁布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描绘了未来北京市交通发展愿景。2021年12月,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规划中其交通线网总规模约2600余公里。2022年4月,北京市发布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2022年工作要点,通勤、功能“两圈”不断深化,“双城记”协同发展更加明确,进一步推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其中,“通勤圈”将不断加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等与北三县、固安、武清等区域的深入协作,进一步实现交通一体化。“功能圈”进一步明确了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双城记”对各地的空港、陆港的协作发展进行了规划。

1.2 天津市印发专项发展规划,强化京津冀区域路网密接互联。2022年3月,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对高速公路、省道、农村公路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对京津冀三地交通建设发展明确了思路。在路网方面,进一步对三地路网的互联密接进行了便捷化打造和高效率提升,助力雄安新区的发展。在海空两港的集疏运体系打造方面,建设了货运专用通道,布局对畅通的对外通道,服务海港发展。

1.3 河北省加快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年,河北省相关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加快健全。为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6年,河北省发布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重点对环京津的六个市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进行了规划。2020年,河北省发布了2020—2022年关于智慧交通发展的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对河北省的智慧交通建设情况进行了战略布局和规划,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发展、综合治理、一体化出行、应用示范等六大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推进智慧交通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贡献河北力量。2021年8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我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共建冀津世界级港口群,有序推进全省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的航线网络,加快构建高品质综合化立体化交通网。意见明确了交通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综合立体化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实现“轨道上的京津冀”。

2.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下物流业发展现状

2.1 物流行业相关政策制定方面。自三地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以来,京津冀交通领域的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河北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多管齐下,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建设发展。2021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规划(冀政办字〔2021〕142号),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畅通区域物流网络,建设京津冀一体运作网,构建跨区域协同运作网。

2.2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在各种运输线路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轨道上的京津冀”:连通了23条铁路线路,打通拓宽了30余条段的对接路(2000余公里),连通了47条(74个接口)的干线公路。公路结构完善,铁路运输相对密集,交通状况良好。

2.3 在集聚物流能力方面。河北省与京津两地在集聚物流方面的差距有所改善,三地协同发展状况趋好。天津、河北两地在港口协作方面,成效日益凸显,天津港将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并与河北黄骅港、曹妃甸港加强合作,将与雄安新区连通起来,建设快速的通关机制,通过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立体化、信息化的物流体系,使得京津冀三地的物流业得以协同发展;三地在机场群布局方面,不断加速完善建设,基本上实现一体化运营,协作机制初步形成。

3.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下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物流业因跨地域、各地标准化不同等的特殊属性,其发展会受到一些限制和制约,不利于三地协同下的高质量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物流市场一体化方面,由于行政分割,地方保护色彩明显,阻碍了市场资源的整合,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物流市场一体化有待提高;其次,在物流功能定位方面,中心城市引领发展效果不佳,三地机场货运量长期不均,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协作不易形成,物流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晰;第三,在物流要素流动方面,各城市交通数据联动性较低,河北省内公路网密度低,高等级路面比例小,北京径向结构特征明显的铁路运输方式容易形成物流中转,增加了物流成本;第四,在物流现代化方面,区域内物流信息化水平不等,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阻碍了物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4.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提升路径

4.1 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水平。在数字催化下现代物流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物流也必须从粗放式、规模化扩张发展向精益化、标准化、一体化转型发展,降本增效成为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绿色化、现代化、信息化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要不断优化流通发展方式,提升供应链智能化水平,以适应京津冀区域发展要求。

4.2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助推物流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投资、效益与成本,对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进行规划布局、投资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加强对物流市场相关资源的整合,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推动物流数字化、电子化发展。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物流的协同发展。

4.3 统筹规划网络布局,实现高效协同。根据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分布、物流网络特征,建设和改造配套设施,推动农业、工业、现代商贸流通业等行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加快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通过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规划交通网络布局,推动交通立体化建设发展;通过建立物流联盟,集聚物流企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降低整体成本,加快物流发展。

4.4 注重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专业素质。深化产教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融入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专业课程,体现物流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强化物流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紧密结合,探索构建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培养从物流操作到物流中级、高级管理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物流业京津冀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物流业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