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2023-12-30卢委谢玉科

中国军转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历史经验

卢委 谢玉科

【摘要】经济安全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维护经济安全贯穿党的奋斗历程之中,形成了党的经济安全思想。对党的经济安全思想进行历史梳理和经验总结,既是对建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也为应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在发展中保障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安全思想∣历史经验∣现实启示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其主要目标是能够有效防范化解各种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发展权利不受损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1]。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将维护经济安全的思考和实践贯穿于对革命、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思考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安全思想,为新时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

一、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产生的历史演进

党的经济安全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党的奋斗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历史演进伴随党的百年奋斗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启蒙阶段(1921-1949)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员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经济财富的忧虑,对于党的经济安全思想具有重要启蒙意义。土地革命时期,党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安全。1933年,毛泽东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指出要“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2]。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面对经济安全的复杂情况,毛泽东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指出“边区财经问题的决定点有二:一是‘发展经济’,二是‘平衡出入口’”。[3]一方面在根据地内推广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增加根据地自身的产出;另一方面积极与国统区进行走私贸易,换取自身所缺物资。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进一步利用特权大发国难财,导致“极端的通货膨胀,空前的物价高涨”[4]。为解决经济上的混乱情况,党在各解放区逐步实行三大经济纲领。不仅为解放区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解决了最关键的土地问题,也把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巨大资产收归国家所有,为维护经济安全,促进新中国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探索阶段(1950-1976)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通过经济建设来维护经济安全。一方面抓住生产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党中央采取“普遍恢复、重点发展”的措施,在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时,重点发展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农业生产是一切生产的基础,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跨地区流动,既能提高经济的活力,也有利于提高经济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就是稳定和统一经济秩序。一是扑灭反动势力在经济领域掀起的挑战。二是从根本上稳定经济秩序。1950年3月,党中央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通知》,初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5]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6]的总路线。但是,总路线在执行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導致国家经济的不安全[7]。因此,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一系列的调整。首先,党中央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研究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读书的建议》,[8]要求中央和地方县以上党委委员联系当前实际认真研读《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等书籍,研究社会主义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集体所有制怎样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等问题。其次,党着手调整经济政策,以扭转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局势。一是对人民公社进行整改调整。第二次郑州会议明确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十四句方针”,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9]二是压缩不符合实际的经济指标。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10]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则。

(三)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确立阶段(1978-2012)

文革十年动乱,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破坏。使党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党在拨乱反正中逐步统一思想,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在发展经济中维护经济安全。

邓小平充分认识到国家经济发展对经济安全的保障作用,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方面,加强引进国外资金、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增强经济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防范化解外部经济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上经济危机的频发,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将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基础地位进行专门部署。党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好经济风险的防范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深前所未有,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美好成果的同时,也必然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经济风险,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进入21世纪,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完善阶段(2013至今)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经济保障。

第一,明确经济安全的基础作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11],正式明确了经济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基础作用。第二,加强经济安全的战略部署。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发布《国家安全法》,完善经济安全顶层设计,强化经济安全的保障体系。第三,构建经济安全的完整体系。习近平经济安全思想突出了维护经济安全的整体性要求。从分析影响经济安全的相关因素来看,既涵盖了国内国外因素,也区分短期长期影响;从研究经济安全涉及领域来看,强调不仅要维护各经济领域的安全,更要维护经济的总体安全;从经济安全的实现途径来看,既要求做好系统规划和总体布局,也强调充分发挥基层探索的作用。

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经济安全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对经济安全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坚持党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提出发展根据地经济、保障战争供给,到领导大生产运动,为根据地经济安全创造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经济建设工作,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领域实施的各类封锁、禁运和破坏活动,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不仅在当时维护了国内的经济安全,也为随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西方国家贸易摩擦、技术封锁和经济制裁等威胁下,党领导进行改革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成功抵挡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入侵,在高速发展中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新时代,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全局高度科学擘画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将经济安全定位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石,为维护经济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二)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维护经济安全时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时刻不忘维护经济安全就是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将农民从剥削关系中解放出来,并帮助解决在劳动技能、劳动工具、种子等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即使在根据地经济最艰苦的时候,党依然坚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利益,通过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方式与群众共渡难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生产,消灭私人占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家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党在调整经济工作方针,恢复被破坏的经济时,仍以维护人民经济利益为主线,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中国经济落后的现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并带领全体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基本经济利益。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相互统筹推进

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经济发展是经济安全的基础,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维护经济安全。在革命战争时期,党通过发展根据地经济为武装斗争提供支持来保护根据地经济成果,维护根据地经济安全。在新中国成立后,党通过发展经济实现独立自主,在面临西方封锁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国家经济安全形势。改革开放后,党不仅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维护经济安全的物质基础,更是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2],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进入新时代后,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维護好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纵观党维护经济安全的历史,党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维护经济安全的基础,通过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注重科技发展对维护经济安全的支撑作用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党在维护经济安全时,十分注重发挥科技对维护经济安全的支撑作用。在打破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时,党一方面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出要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保证战争的物质供给,就必须提倡自然科学。[13]另一方面,党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机构与专业学会,把科学研究与根据地生产建设结合起来,解决了根据地多种物资缺乏的困难,极大地支持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4]在经历了大跃进的严重挫折时,党于1962年底批准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科学研究任务,支撑国家经济走出困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15]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行经济建设,增强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16]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指出科学技术发展正深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我们要靠科技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17]习近平强调“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维护经济安全紧密联系起来。[18]

三、中国共产党经济安全思想的现实启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安全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更具不确定性,经济不安全带来的破坏性更大。通过借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维护经济安全的基本经验,可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安全工作提供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巩固党对经济安全的领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安全和保卫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党的领导对于维护经济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坚持党对经济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可以为经济安全工作的全面统筹和经济风险的全面管控提供制度保障和机制框架。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一要务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战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19]因此,要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经济安全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作用,牢牢掌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全局性主动性,有利于全面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巩固经济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经济安全观

只有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经济安全观,突出强调人民在国家经济安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只有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确保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固,才能确保经济安全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经济安全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只有维护好经济安全,才能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持续稳定的物质保障,才能确保社会繁荣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如果没有经济安全提供的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则会遭遇严重危机,最终对人民的利益造成伤害。同时,经济安全的维护也依靠人民,民意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要确保经济安全政策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三)强化科技对经济安全的支撑作用

当前,密集活跃的全球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国际经济格局。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科技追赶模式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进步已变得不可持续,美国的科技封锁更是进一步凸显了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只有牢牢掌握科技创新自主权,实现从技术赶超向技术引领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一是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突破敌对势力技術封锁。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围绕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性攻关。二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首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引导科技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其次,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组建高质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最后,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科技创新研究。

(四)建立健全国家经济安全的统筹机制

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统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有效规避市场自由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性因素。在当下,党和政府应着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公平使用生产要素,以确保形成合理竞争、相辅相成的良性共生关系,在优势互补中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奠定根基。另一方面,有效做好经济安全工作,也要不断统筹推进政府治理和人民群众自治的协同配合。尤其面对他国的经济制裁,更要做到依靠群众,形成万众一心维护经济安全的合力。既要着力形成政府同各市场主体的全面协同机制,形成联动联防。也要引导人民正确认识经济风险,鼓励其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国家应对外部经济风险提供力量。

(五)构建全方位的经济安全体系

当今世界经济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各类风险因素早已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复杂网络,[20]要全面巩固经济安全就要构建全方位的经济安全体系。对此,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中给出了新路径,一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统筹推进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和造长板,在核心产业和重要行业加快形成完整、高效、坚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基本稳定。二是确保粮食安全,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完善粮食产购储销体系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三是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四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持续健全统筹协调、全面覆盖、有力有效、权责一致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9.

[3]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7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25.

[5]吴敏先.中国共产党的经济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7-11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285.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3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56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123.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627.

[1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13]社论.提倡自然科学[N].解放日报,1941-06-12(1).

[14]张艳.科学技术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08,3:70-94.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1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9.

[17]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99.

[18]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9]唐皇凤.百年大党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74(2):5-15.

[20]孙伊然,何曜,黎兵.“入世”20年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进逻辑[J].世界经济研究,2021(12):42-53,132-133.

(作者简介:卢委,国防科技大学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上尉;谢玉科,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历史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