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访谈节目的言语打断
——以自制访谈节目《倾听》为例

2023-12-28闫冬冬

新闻传播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会话倾听言语

闫冬冬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 450000)

一、问题提出

在日常对话当中,时常出现不同对话人之间你来我往的打断现象,这些打断或为无意识的打断、或为有意识的打断,打断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在访谈节目当中,主持人与嘉宾间的机构性对话与日常对话模式虽不完全相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借鉴日常对话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访谈节目当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构成的机构性对话当中的言语打断现象,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通过对访谈节目进行语料分析,以此来寻找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的具体策略。

二、言语打断的类型

(一)依据打断对象分类

在访谈节目当中,主持人与嘉宾共同构成会话团体,受节目时长、传播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节目中会出现较多的打断现象,按照打断的对象分类,可以将访谈节目中的言语打断分为主持人对嘉宾的打断、主持人对观众的打断、嘉宾对主持人的打断、嘉宾对观众的打断、观众对主持人的打断、观众对嘉宾的打断以及导播对主持人的打断。

(二)依据功能分类

学者Marata从功能角度出发,将打断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合作型打断和冲突型打断,从中又将前者细分为帮助型打断、澄清型打断和认同型打断,将后者细分为话题转换型打断、发言权转移型打断以及不认同型打断。访谈节目当中,这六大类打断也能够充分概括和体现打断的各种情况。

帮助型打断:主持人适时帮助嘉宾总结其试图表达的内容,或者为避免尴尬而对嘉宾忘却的内容进行提示性的打断,都属于帮助型打断。

澄清型打断:主持人发表提问之后嘉宾理解有误,或者主持人表达不当,在嘉宾的回答有偏离的迹象时,主持人随即打断并进行澄清。

认同型打断:当主持人对于嘉宾的话语或者观点较为认同时,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既是对于嘉宾话语的鼓励,又能让整个会话环境更加自然流畅。

话题转换型打断:当嘉宾的表达时间过长,或者主持人根据嘉宾回答的内容产生了新的问题,于是实施言语打断来转换当前的话题,引发新的话题。

发言权转移型打断:即发言权由当前说话人交给另一个参与会话的人员。在访谈节目当中,一般而言,主持人拥有话语支配权,当前说话人的表达时间过长时,或者当前会话需要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意见时,主持人会进行言语打断,把话轮转交给另一位嘉宾。

不认同型打断:当主持人对于嘉宾表达的内容不认同时,主持人会用言语进行打断来表示自己不同的意见。

三、言语打断的功能

(一)日常会话言语打断的功能

顾曰国(1999)提出,交谈在会话中具备三个功能,分别是向上功能、向前功能和向下功能。其中,向上功能即当前内容与上一个话轮内容存在关联;向前功能即谈话者对于话语做出反馈,同时促使整个会话向前顺利展开;向下功能即当前话轮对于接下来的话轮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交谈者的任何话语都为会话做出贡献,使得会话向前发展,因此向前功能是话轮都具备的功能。

言语打断在会话当中也或多或少具备上述的功能。

如:

S:既然是能够感受到迷茫的人,或者说是感受到有无助的人,那么这些人,他证明他的心已经开始在启动了,他……(打断)

L:对,往往越是如此反而证明他的心里是希望变化的。

S:对,想变化了,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些人恰恰是大有作为的人。

上述会话中,主持人(L)向上对嘉宾S 的话语内容做出反馈,向前提供信息,向下引出下段会话。

(二)访谈节目中言语打断的功能

根据上文提及的言语打断的六大分类,分别是帮助型打断、澄清型打断、认同型打断、话题转换型打断、发言权转移型打断以及不认同型打断。笔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实话实说》等,主持人与嘉宾构成两人及以上的会话环境,总的来看,主持人的言语打断多是为以服务节目为宗旨的,且多发生于以下几处,分别是嘉宾表达时间过长、嘉宾偏离主题、一位嘉宾的表达频率明显多于在场的其他嘉宾、嘉宾表述有误、嘉宾表述困难等。由此可以对应打断的各个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控制时间、控制话题走向、平衡话语权、解释说明、内容提示、提出新问题、归纳总结。

四、言语打断在访谈节目中的运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美国的语言学家Grice 在1967 年于哈佛大学做演讲时,提出了“合作原则”,并随后在其“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当中,对“合作原则”作出相应的阐释。人们为达到互相配合与默契,进而促使谈话顺利进行,需要共同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被Grice 称为“Cooperative Principle”,即合作原则。分别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量的准则:话语内容包含且不超过所需信息,既充分又不多余。

质的准则:话语内容要真实且有依据可寻。

关系准则:话语内容需围绕或紧扣谈话主题。

方式准则:谈话方式要清晰有条理,易被人理解接受。

言语打断从形式上来看,似乎是对“合作原则”的违背,但是从结果来看,有的时候恰恰是对“合作原则”的践行。

合作型打断如帮助型打断和澄清型打断是为了确保谈话内容的准确性,恰好契合了“质的准则”;认同型打断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当嘉宾话语内容过于冗长,主持人出于控制时间考量,在嘉宾的某一观点处采取认同型打断,从而节省节目时间,此时是为了使嘉宾的表达符合“量的准则”;嘉宾言语表述不清晰但主持人理解其意图,此时主持人采取认同型打断目的是言简意赅地总结嘉宾观点,令观众领会嘉宾的表达意图,此时契合了“方式准则”。

冲突型打断如话题转换型打断看似违背“关系准则”,但从节目整体考量,话题转换型打断为整个会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话题,恰恰是主持人为保证“关系准则”而生发的。发言权转移型打断往往是出于控制节目时间,或者关于某个话题主持人希望听到更多样的声音,因此它同时符合“量的准则”和“关系准则”。不认同型打断可以被看作主持人的一种策略,它的提出往往能够刺激嘉宾产生更多的观点和讨论。

如:

L:天呐怎么可能这居然是陶瓷,是真的吗?

S:对,它的确是一件陶瓷,你可以想象一下……(打断1)

L:可是它的纹路很清晰啊

S:对,这种工艺是在原有的小毛衣的基础上洒上陶浆,放到窑洞里去烧制……(打断2)

L:但是这种衣服的材质一般都是那种……(打断3)

S:纤维

L:纤维它应该很容易就被烧着了啊

S:对,这就需要陶瓷人对于火候温度的把握要极其准确。

这段对话一共发生了三次打断,其中打断1 和2 是主持人对嘉宾的打断,打断3 是嘉宾对主持人的打断,前两次分别是话题转换型打断和不认同型打断,分别符合了“关系准则”和“质的准则”,打断3 为帮助型打断,符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

当然,在主持人的众多言语打断当中,不排除会有偶尔言辞模糊委婉的打断,或偏离了“合作原则”,这个时候又该如何解决呢?

(二)礼貌原则

为解释当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时该如何“挽回局面”,英国语言学家Leech 提出了六点礼貌准则,分别是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总的来说,其中心思想为尽可能地减少别人的付出,令别人受益。最大程度上给嘉宾“留面子”。

五、访谈节目言语打断的策略

(一)打断的时机

前文提及,主持人打断的发生分别是当嘉宾表达时间过长、嘉宾偏离主题、一位嘉宾的表达频率明显多于在场的其他嘉宾、嘉宾表述有误、嘉宾表述困难、主持人发现新的疑问、嘉宾表述冗长时,这是由于访谈节目自身的属性限制的,在一定的时间当中,既要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又要顾及时间的限制,同时要保证会话的质量。打断的时机可以选在话轮即将结束或者可能结束处,这个位置一般是正常语句的句末位置,在嘉宾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但是并未发出结束话轮的信号时,主持人可以快速接话,保证与嘉宾的上一句话之间无空白,以此来完成自己的打断。

(二)打断的方式

在“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一文中,作者周静将主持人言语打断从形式上大致分为直言式、道歉式、提问式、评价总结式、谢幕式以及其他零信号。面对突发状况如现场直播访谈过程中,出现新的情况需要主持人立即掌握发言权,此时可采取直言式打断;道歉式打断多是为了维护嘉宾的面子,同时也体现了主持人的个人涵养;提问式打断发生在嘉宾的观点中引发了主持人的新思考,或者新话题,需要把握时机立即提问;评价总结式打断也是出于维护嘉宾面子,用总结的方式来节省节目时间,从嘉宾处获得话语权;谢幕式的打断多于时间限制、或者会话嘉宾较多的情况下出现;零信号打断一般是主持人自身言语犀利,个人主持风格较为明显,采取言语打断时往往不假思索直接打断,会话嘉宾由于提前熟悉主持人的会话风格,便不会将这种打断视作不礼貌的行为,相反会刺激嘉宾更快速地作出反应,生发更多细致的观点。

(三)辅助信号

在《倾听》录制的过程当中,被访谈嘉宾圆峰师傅语言表达非常流畅,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笔者所承担的角色需要笔者随时控制话语走向,随时做好承接话语权的准备。但是当我试图通过言语打断来获取话语权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成功。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在90 分钟的节目中,一共有40 次言语打断,在这些言语打断的执行过程中,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是上文提及的零信号打断、副语言辅助、言语反馈辅助、副语言与言语反馈同时进行。现对这几种分类进行释义。

零信号打断:即无需其他辅助,直接发言试图进行打断。

副语言辅助:言语打断前,通过肢体语言甚至眼神与面部表情给嘉宾以提示,令嘉宾知晓,主持人有不同的言论想要补充,或者主持人即将发言,这里的肢体语言多包括手部动作,一般而言抬手手势,就意味着“我有话要说”。当主持人对于嘉宾的话语感到疑惑时,可以采取微微仰面直视正在发言的嘉宾,眉头微蹙、眼神疑惑,代表着对嘉宾的话语不认同或者正在思索,主持人身体微微前倾意味着认真倾听,微微后倾发出即将发言打断的信号。

言语反馈辅助:上文中解释过言语反馈的含义,此处的言语反馈辅助笔者是指无意义的音节辅助,比如“嗯”,类似的音节辅助既表示主持人在认真倾听,又给自己的言语打断做了铺垫,提前发出打断信号。

不同的打断方式所对应的言语打断结果不同,笔者将作品中会话的不同打断方式以及打断结果进行统计,零信号打断共8 次,成功2 次,几率为25%。副语言打断共6次,成功1次,几率为16%。言语反馈打断共6次,成功3次,几率为50%。副语言+言语反馈打断共20次,成功16次,几率为80%。

由此可以看出,副语言加上言语反馈辅助的打断成功率最高,这样的言语打断行为既给出了充分的打断信号,又不会让嘉宾感到被侵犯,或者失了面子,同时又能够保证访谈节目的顺利进行。

结语

目前来看,对于言语打断的研究多为语用学角度,能够真正落实到应用上的研究较少,且言语打断常常被认为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但经过笔者的分析,适当的言语打断能够对会话起到助推作用,激发嘉宾的言语表达欲望,因此如何把握言语打断中的“合作”与“礼貌”,并且最终服务于实践,是当下急需的研究方向。针对言语打断策略的具体应用,笔者希望强调的一点是,不能为了打断而进行打断,访谈节目主持人自身的定位要求其在节目中细心聆听、礼貌打断,并最终使得访谈节目呈现出的会话样态顺畅精彩。

猜你喜欢

会话倾听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