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童书编辑在精品打造中应付诸的“心力”

2023-12-28冯祖耀

新闻传播 2023年20期
关键词:心力童书精品

冯祖耀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25)

什么样的童书才能被称作“精品”?当然是那些凝聚了童书作家、画家、编辑等多方创意的精心之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拥有天然的童趣、独特的立意、动人的内涵、上乘的品质,既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满足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也践行着“三精”出版理念的优秀童书,才能称得上是“精品”。

而在瞬息万变、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精品的打造与童书编辑的素养密切相关。作为年轻一代的童书编辑,应当在精品打造中掌握哪些必要的素质?又怎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童书编辑?结合职业特色和出版实例,本文拟从“四心”“五力”两方面来探讨童书编辑在精品打造中应当付诸的“心力”,以期提升编辑素养和培育精品意识,从而走上个人成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打造精品的准备:做“有心”的童书编辑

在进入童书出版领域之前,每个童书编辑也许都曾叩问过自己的内心——为什么会选择来做童书?童书出版有什么特殊性和吸引力?成年后脱离童书很久的自己,能否找回对少儿读物的感觉?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是否将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在认真思索过这些问题后,如果仍然选择做童书编辑,那么就一定要准备好这“四心”——童心、爱心、好学心和责任心。

(一)有童心才能和目标读者心心相印

一颗纯挚的童心,是与儿童对话的法宝。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当童书编辑面对目标读者——0-18 岁的少年儿童时,必须调动自己的童心体验,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充分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心理和阅读需求。比如在2-4 岁时是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发展期,对口语交流有迫切需求;3-6 岁是自我意识和性格形成期,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格外旺盛;6-8 岁进入学龄阶段,开始从图画、语言的爱好转移到对人物、故事的关注……于是就有了图画书、桥梁书、拼音书、文字书等不同品类的区分。拥有一颗童心,才懂得呵护童心,在编辑童书时更多地考虑到少儿读者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求,才能做出贴近儿童心灵、富有童心童趣的精品童书。

(二)有爱心才能体恤读者、与作者共情

有爱心首先意味着爱孩子,即对少儿读者的体恤——一方面是追求相对健康的阅读体验,在图书纸张、开本、字号、图画、版面等细节上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另一方面是在内容上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帮助儿童成长、引导儿童向上的有爱、有趣、有内涵的优秀作品。有爱心也意味着对作者作品的共情,爱书爱才、爱自然万物、爱宇宙人间,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才能发掘作品中独特的价值和美善的力量,吸引家长关注有爱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和能量。

(三)有好学心才能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5G 时代,先进的通信技术为童书产品增值赋能,内容组织、生产流程、传播方式和营销体系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1],这对童书编辑的学习成长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童书编辑除了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文学素养、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学习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培养基本的互联网思维,同时也要虚心向资深的编辑前辈请教、向优秀作家和经典作品学习致敬,永远保持一颗旺盛、谦逊的好学之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为精品童书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责任心才能严把童书出版的导向关、质量关

责任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童书编辑拿到一份书稿,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稿件的思想政治导向,一定要摒弃那些污染少儿精神世界的具有血腥、暴力、淫秽、低俗等不良导向的作品,要为小读者们创设绿色、健康的阅读环境;其次是一定要严把图书的编校质量关,坚决杜绝严重的知识漏洞、文字差错等,以免误导无法明辨是非、知识体系还未建立完善的小读者们;最后还要盯紧少儿读物的印装质量,采用无刺激性的环保材质印刷包装图书,保证小读者们安心阅读,等等。

二、打造精品的实践:守正创新,全方位释放编辑力

做一个拥有“四心”的童书编辑并不难,但要成为一个能够打造精品的优秀童书编辑,必须有激情有悟性,还需要经历长期的积累、丰富的实践、持续的学习,也要在提高政治觉悟、文化涵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强自身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渠道意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努力释放“五力”:

(一)对环境的观察力——搜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确立出版方向之前,编辑对所处的出版环境——不论是自己身处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这样的小环境,还是整个出版行业或图书市场这样的大环境,都要加以观察和了解,因为这关系到精品出版的匹配度和适应性。

作为童书编辑,除了要熟悉所处出版社的出版品位和专业特色,及时把握国家政策方针和意识形态导向,随时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市场风向和行业动态等,更要尽可能地深入实体书店、图书馆、中小学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尤其注意精准把握孩子、家长、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的阅读需求——能打动家长、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的内容,才更容易抵达到孩子手中。另外,还应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可靠的平台、软件(如开卷系统、ERP系统、百道网、知网、各大电商及社交平台等)支撑童书信息数据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同时把握好行业书展、专家研讨会、图书发布会等业务交流的机会,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对市场环境、选题定位、读者需求等形成基本的判断和把握。

(二)对价值的判断力——挖掘和评估选题的能力

其实早在市场调研阶段,童书编辑的“判断”就已经开始。而对选题价值的判断,考验的是编辑的眼光和内力,也体现着编辑的职业敏感和价值取向。发现和挖掘优质的选题,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作者、内容和效益。作者资源算得上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找到合适的作者,才能实践选题计划、输出精品内容和实现出版效益。作为童书编辑尤其是儿童文学编辑,需要尽可能多地熟悉、了解、把握中外儿童文学的作家作品、发展脉络,对一流、二流的作家作品,都尽可能做到心里有杆秤。[2]然后根据自身的专长和出版社的品牌定位,逐步建立起自己认可并欣赏的作家队伍——不仅要追踪知名作家的创作动态,也要发掘有潜力的新作家,并在长期的联络交流中加强双方的信任感,为之后的选题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不过,在编辑的出版实践中,往往未必先有选题方向,而是先有书稿,再确定选题。这个时候就不仅仅需要“挖掘”,而更要“评估”。除了对作者本身的信任和认可,还要评判书稿的内容亮点和效益前景。比如现在已被称作中国图画书阅读指导经典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当时的责任编辑魏钢强在收到这份沉甸甸的书稿之后,就对其内容做了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认为这份书稿不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参考价值,也是填补国内图画书研究空白的一部优秀的资料书、理论书,甚至可以被普通读者当作阅读手册、淘书指南。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编辑们确定了清晰的编辑思路,并在精品打造的过程中,与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友谊。

(三)对精品的策划力——策划和编辑书稿的能力

广义上的策划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贯穿了编辑、制作、发行、销售的整个出版过程。[3]狭义上的策划力,是编辑力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指集中体现编辑出版理念和意图的图书策划力。优秀的策划力被称作是“编辑打造精品书的基础”[4]。当童书编辑拿到一个预备打造成精品的图书项目,就需要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本特色、读者定位、基本形态、同类书情况、成本预算、图书定价、宣传要点、目标渠道等进行多方面的策划考量。这一点在策划丛书时尤为重要。以“中国童年”丛书的编辑策划为例,这样一套收录了10 位当代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童年文学书系,是出版社以经典常销书为目标、以儿童文学精品为定位打造的一套书写不同代际、不同地域的作家童年记忆的主题出版物。所以区别于一些更市场化的校园故事书、侦探推理书、幻想文学书,这一套书的历史感和文学性更强、读者群更广、外观更雅,在内容(中国故事)的组织和形式(水墨封面)的设计方面,都浸润了浓浓的文学美感和中国情味。

而对于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出版社来说,童书编辑的策划很多情况下是对原有资源的重新整合、重新开发、重新利用。例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从2002 年开始引进出版的德语童书精品“彩乌鸦系列”,其“一口气读完、一辈子不忘”的编辑追求和与消费文化保持距离的精品出版理念,从一开始就得到教育界和评论界的广泛支持。在2012 年,为适应市场需要和儿童阅读需求,童书编辑们精心策划启动了“彩乌鸦系列10 周年版”的改版工作,不仅还原了“彩乌鸦”原版插图的缤纷色彩,同时在翻译、编辑、装帧、选目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优化升级,“竭尽所能”地将一个崭新的、并努力使之完美的“彩乌鸦”交到读者手中[5],最终以精美的品相、经典的品格赢得了渠道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四)对出版的创新力——创造和呈现精品的能力

众所周知,出版业是创意产业,而编辑的创新力,也就是在出版工作中付诸的创意,贯穿了整个的图书出版流程。前文已经提及童书编辑在选题策划阶段和书稿编辑阶段的“创新”,即在内容上的创新和增值。这里则主要强调在打造精品童书时,在细节形式上的创意打磨,包括设计、制作、包装等方面的创新。在电子书、有声书等图书形态日益多元化的当下,纸书的不可替代性就来自其精美的装帧设计、优良的印刷品质和舒适的阅读体验。而为精品童书找到合适的呈现形式,就需要童书编辑付出创意,主导图书形式设计上的创新,以满足更高品质的阅读需求。

以精品童书《点赞中国:超级工程3D 立体互动百科》为例,该书以100个创意设计带领小读者探索80项超级工程,通过大立体、翻翻页、抽拉页、大折页、书中书等丰富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揭秘的阅读中获取知识,收获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多种形态的纸艺设计、精心编排的百科知识、兼具互动感与收藏价值的内容创意,无一不体现着童书编辑匠心独运的策划力和创新力,该书也因此接连受到官方“点赞”:入选中宣部2021 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荣获2022 年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在某种程度上,童书编辑在出版工作中表现的“创新力”其实就等同于核心竞争力,正如出版人李昕所说:“编辑通过出版的创新,达到这样的目的——把那些潜在的读者挖掘出来,把那些游离的读者吸引过来,把那些别人的读者争夺过来——从而在竞争中取胜。”[6]

(五)对产品的营销力——维护和推广品牌的能力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童书编辑的营销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精品童书即将问世,编辑的目光从案头转向市场,深挖产品特色,策划与内容及渠道定位相匹配的营销方案,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努力把握营销节点、撰写营销文案、准备营销物料、举办营销活动、发布软文通稿,把“营销”当作持久、日常的工作来做,并且尝试跨界融媒,努力学习适应5G时代的新营销体系。

就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耗费近20 年时间打造的“彩乌鸦”书系,丛书推出以后就持续营销造势,举办了数次大型专家座谈会和作品研讨会,如“七人谈:‘彩乌鸦’与经典阅读”“对话:‘彩乌鸦’与中德当代儿童文学”“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作品研讨会”等,不少有影响力的报刊登出专题报道,业界的专家学者纷纷盛赞精品图书的诞生和繁荣,让“彩乌鸦”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了“慢出版打造精品的典范”,也成为经得起时间淘洗和市场检验的经典常销书。对于这一类已经具备影响力的书系品牌,新时代的童书编辑一方面要延续品牌、打造精品(进一步开发原创新品),另一方面也要维护品牌、推广经典(从老作品中发掘新内涵),更要紧跟时代发展,了解渠道特点、创新营销方式,让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

而在新媒体时代建设图书网络营销矩阵——包括网络社群营销、网络直播营销、网络短视频营销[7]的要求下,童书编辑更应主动融入网络营销——参与策划线上营销活动、搜集分析网络数据和用户画像、必要时出镜直播与读者互动、掌握短视频录制和剪辑技术等,为营销矩阵的搭建奉献自己精准、专业、灵活的营销力。

结语

一名优秀的童书编辑,应当在出版过程中付出童心、爱心、好学心和责任心,也要在打造精品的实践中努力释放观察力、判断力、策划力、创新力和营销力。当童书编辑真正付诸了这“四心”“五力”,精品的出版才成为可能,编辑的成长才得以实现。而作为出版流程的组织者、策划者,年轻一代的童书编辑仍然需要在新时代、新业态、新形势下,进一步激发自己的潜能,集众人之力打造精品童书,为这个快时代里的慢行业,贡献一份独一无二的“心力”。

猜你喜欢

心力童书精品
二手童书交换会
新东方童书
《相思花飞梦》
心力管理故事连载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你必须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第一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