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ASB处理技术在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3-12-27郭伟寿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碱度水力反应器

郭伟寿

(广东广深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63)

引言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UASB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降解有机大分子物质,且该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其与好氧处理技术相比,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电能,还不会产生大量污泥,而且经该技术处理后的污泥可以循环利用。所以,UASB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相关行业人员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UASB处理技术在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1 UASB处理技术概述

1.1 UASB处理技术的原理

UASB反应器的上部、下部分别为三相分离区和反应区,废水经过下部区域的水利分布器后会在四周均匀分布,然后向上流入厌氧污泥床,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并发生分解反应,使大分子物质生成小分子物质,同时形成不同的气体。随着气体气泡的不断上升,可以对部分污泥产生升力,最终进入上部的三相分离区,从而将固体、液体、气体进行分离。污泥在上升过程中会充分接触废水,并降解其中的有机物,然后逐渐向底部沉降,所以在应用UASB反应器时,需要定期排出底部的污泥。

UASB处理技术的原理如下:第一,通过污泥沉淀区为厌氧颗粒自循环提供保障;第二,循环后到达反应区,以平衡颗粒污泥,使污泥损失减小;第三,创造颗粒污泥絮凝条件、沉降条件,以确保厌氧消化污泥沉降能力良好;第四,通过厌氧污泥床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1.2 UASB处理技术的优势

UASB技术具有较多的应用优势,其中包括工艺稳定性较高;颗粒污泥对废水的降解能力较强;污泥床无需填料,因而可节约成本;UASB反应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小;装置运行过程简单,不会造成污染;可以降解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生态性、经济性等。

2 UASB处理技术在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1 实验废水及处理方式

本研究主要选取化工企业预处理后的混合水样作为实验废水。实验废水的相关水质指标为:pH值7~8;COD值4 520~5 940 mg/L;氨氮含量30~40 mg/L;SS值50~60 mg/L。本研究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pH计、电子天平、加热器、恒流泵、恒温水浴锅、气流烘干器、鼓风干燥箱、磁力加热搅拌器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本研究主要运用pH计测定实验废水的pH指标,采用微波消解法测定实验废水的COD指标,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实验废水的氨氮含量指标,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实验废水的SS指标[1]。

本研究应用的UASB反应器由顶部、中部、底部组成,其中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用于分离气体、固体和液体;中部为污泥悬浮层;底部为污泥沉降床和水利分布器。UASB反应器主体部分为圆柱形,装置高度、外直径、总容积分别为1.2 m、50 mm、8 L,装置材质主要为有机玻璃,底部设有蠕动泵,其作用在于将原水打入反应器中,底部水利分布器的作用在于均匀布水。由于实验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采取保温措施处理装置外部的筒体,在筒体外使用金属伴热丝带缠绕,实现均匀伴热,控制装置内部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5 ℃左右。顶部除三相分离器外,还设有气体收集装置,其作用在于及时收集所产生的甲烷气体,并采用燃烧方式利用甲烷气体,同时为了防止甲烷气体积累过多发生危险,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处理收集装置。

2.2 UASB反应装置的启动

研究UASB反应装置启动过程包括初次启动和再次启动两个环节。通过初次启动,培养、驯化接种的污泥,使污泥颗粒化。由于厌氧消化过程中会缓慢产生甲烷菌而延长装置的启动时间,所以在装置稳定运行后,可以通过再次启动缩短时长。对于颗粒污泥采用剩余污泥或部分活性污泥的情况,就需要再次启动,通常情况下,应用再次启动的调试形式,经过30天左右即可与初次启动的效果相一致。在装置启动阶段,为了防止过多絮状污泥对颗粒污泥的形成造成影响,需确保颗粒较小的污泥能被水冲刷排出,并使颗粒较大的污泥在底部沉降,进而形成颗粒污泥。

在研究UASB反应装置启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启动时应先提高实验废水的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其中,有机负荷提高幅度应在50%以下;第二,进水时对进水浓度进行控制,使其处于500~1 000 mg/L范围内,避免浓度过低或浓度过高,因为进水浓度过低会影响颗粒污泥的形成,而浓度过高会对反应器产生较大冲击;第三,当进水COD值较高时要将其经过稀释后再开始进水,以防止负荷升高过快而影响驯化;第四,在悬浮物含量较高时要采取预处理手段进行处理,如沉降、气浮等,以降低悬浮物的含量,避免阻碍颗粒污泥的形成;第五,对反应器内部的pH值进行控制,使pH值保持在6~8的范围内;第六,污泥采取非循环使用方式[2]。

2.2.1 启动方案

在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通常采用同步、异步两种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同步法。所谓同步法,指的是将适量废水加入反应器中,使细菌在生长繁殖的同时能够逐渐形成对废水的适应能力。在试验开始时,为了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速度,需要工作人员对反应器内的反应条件进行重点控制,其中,pH值控制在6~8;通过恒温水浴调节可以将温度控制在35 ℃左右;通过投加小苏打将碱度控制在1 000~1 200 mg/L;通过投加营养盐将碳、氮、磷的比例控制在250∶5∶1;SS控制在50 mg/L以下。在实验开始初期,废水的COD值大约为500 mg/L,然后将废水浓度逐渐提高,在实验装置运行趋于稳定后,将水力负荷缓慢提高到6 000 mg/L,并对出水水质进行观察,如果水质无变化则减小HRT、加大容积负荷后继续观察,如果水质依然无变化,证明装置已经成功启动,进而可以研究装置运行的最佳条件。

2.2.2 污泥接种和进水

本研究选择污水处理厂的颗粒状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污泥的厌氧污泥特性指标为:SS值为23;VSS值为17;VSS/SS为73.9%,同时,利用预处理后的废水作为启动废水。在污泥接种初期,微生物要逐渐适应底物,持续运行30天后,装置中尚未产生气体,内部细菌生长繁殖将原有底物消耗掉并生成自身所需的物质,此时COD去除率小于50%,在运行到23天时,UASB容积负荷大约为1.5 kg/m3·d,这意味着微生物已经对废水产生良好的适应性,COD去除率也有所提高,大约为60%。判断反应装置运行情况的关键在于可以分析可挥发性脂肪酸和SS参数的变化,通过数据检测发现,可挥发性脂肪酸和SS值处于缓慢增加趋势,这说明微生物逐渐适应废水的环境并开始进行生长和繁殖。

经过前阶段驯化后进入接种污泥形成期,这一时期负荷逐渐加大,此时反应器中的小颗粒污泥被淘汰,而留下大颗粒污泥,使厌氧细菌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状态,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开始产生少量气体。当装置运行到46天时,UASB容积负荷从原来的1.5 kg/ m3·d上提到1.8 kg/ m3·d,而且气体产生量明显增多,反应器底部开始出现颗粒污泥,经测定污泥颗粒直径约为1 mm。当装置运行到60天时,进水COD和UASB容积负荷分别为4 420 mg/L左右和1.84 kg/ m3·d左右,污泥颗粒相比之前增大,SS值减小,可挥发性脂肪酸先增加,然后再降低,这说明产酸细菌的数量增多,而且产甲烷细菌开始对可挥发性脂肪酸进行分解,通过驯化淘汰了其中的小颗粒污泥,所以SS值逐渐降低[3]。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接种污泥成熟期。当装置运行到80天后,经测定UASB的容积负荷约为3.1 kg/m3·d,此时产生了大量气体,反应区约有80%的污泥颗粒直径超过0.8 mm,污泥平均浓度、密度分别为15.2 gSS/L、1 130 g/L,VSS/SS为0.7左右。这一时期的废水中通过可挥发性脂肪酸合并分解,致使UASB容积负荷加大,此时COD的去除率约为75%。监测可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可知,其数值起初快速降低到390 mg/L,然后保持这一数值不变,这说明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数量趋于平衡,体系运行相对稳定。在这种状态下,反应器中的废水可以通过厌氧细菌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废水处理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2.3 COD去除率的影响因素

2.3.1 水力停留时间

在本次试验中,COD的去除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大。在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与废水接触时间较多,因而能够得到充分反应并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而在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与废水接触时间较短,所以无法得到充分反应,因而导致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率较低,使出水水质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上升水流速度也会影响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在上升水流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会冲走颗粒污泥,致使污泥难以与污染物充分接触而减小去除率,而在上升水流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又会导致水断流。所以为了保证COD去除率,工作人员要合理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以及上升水流速度。另外,控制实验装置的反应条件分别为:pH值6~8;温度35 ℃;碱度1 100 mg/L;进水COD浓度5 500 mg/L,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COD去除率进行测定。其中,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时,COD的去除率为60%左右,此时甲烷化尚未完成;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8 h时,COD的去除率为70%左右,此时出水指标有所下降,证明甲烷化已经逐渐完成;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时,COD去除率约为75%;然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COD去除率不再明显上升,所以综合分析可知,去除废水中COD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

2.3.2 温度

通常而言,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厌氧反应会有不同厌氧细菌产生。通过研究发现,厌氧细菌新陈代谢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处于35~40 ℃范围时厌氧细菌最具有活性,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厌氧细菌失活,如果温度过高,又会使厌氧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不仅没有处理效果,还会造成COD值的增大。控制实验装置的反应条件分别为:pH值为6~8;碱度为1 100 mg/L;进水COD浓度为5 5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COD去除率进行测定,在温度为20 ℃时,COD去除率约为45%;在温度为30 ℃时,COD去除率约为70%,上升明显;在温度为35 ℃时,COD去除率约为75%;在温度为40 ℃时,COD去除率不再明显上升,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厌氧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5 ℃。

2.3.3 碱度

装置内碱度越高,则pH值越大,最终会造成体系失去平衡,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控制试验装置反应条件分别为:pH值6~8;温度为35 ℃;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进水COD浓度为5 500 mg/L,对不同碱度条件下的COD去除率进行测定。当碱度小于1 000 mg/L时,COD去除率较低,此时会抑制甲烷菌的生长;当碱度为1 100 mg/L左右时,COD的去除率基本稳定,此时气体产生量较大;在碱度大于1 200 mg/L时,COD的去除率依然较低,这是由于碱度过高会影响产酸菌的生长,使甲烷菌和产酸菌失去平衡,因而无法进行充分的厌氧反应,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当装置内的最佳碱度控制在1 100 mg/L左右[4]时,COD去除率最高。

2.3.4 pH值

装置内pH值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COD的去除率。在pH值偏低的情况下,微生物生长会受到干扰,致使微生物无法正常吸收营养,同时,生物酶的活性也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导致微生物代谢失常,而且pH值的高低变化还会降低微生物的抗高温能力。控制试验装置反应条件分别为:温度35 ℃;水力停留时间24 h;进水COD浓度为5 500 mg/L;碱度为1 100 mg/L,对不同pH值条件下的COD去除率进行测定。当pH值处于6~8范围内时,COD去除率的变化不明显,但COD去除率在pH值为7的情况下最高,约为75%,所以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可知,装置内最佳pH值为7时,COD去除率最高。

2.3.5 进水浓度

有机负荷能够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污泥活性等产生影响,所以合理加大有机负荷可以为颗粒污泥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并使污泥的活性增强,进而提高COD去除率。通过厌氧消化反应原理可知,在有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会出现甲烷化,并产生酸化反应,导致体系失去平衡,所以在UASB反应器设计中,工作人员应重点考虑有机负荷这一参数。控制试验装置反应条件分别为:pH值6~8;温度35 ℃;水力停留时间24 h;碱度1 100 mg/L,对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的COD去除率进行测定。当进水浓度低于2 000 mg/L时,COD去除率并未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其原因在于初期进水浓度较低,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较少,因而微生物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当进水浓度为3 000 mg/L左右时,COD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在进水浓度约为6 000 mg/L时,COD去除率为75%左右,然后继续增加进水浓度,COD去除率开始由75%逐渐降低,这说明在反应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水浓度增加后,颗粒污泥量越来越多,在颗粒污泥浓度越来越高的状态下,污泥活性反而变得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可挥发性脂肪酸的不断积累,会使产酸菌和甲烷菌失去平衡,最终影响污泥的活性。所以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可知,最佳进水浓度值应为6 000 mg/L左右[5]。

3 结论

本研究对UASB处理技术在化工企业废水处理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验证,并明确了UASB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操作条件:温度约为35 ℃;pH值约为7;水力停留时间为2 h;碱度约为1 100 mg/L;进水浓度约为6 000 mg/L。在最佳工艺操作条件下利用UASB处理技术处理化工企业废水,其COD去除率能够达到我国标准要求,约为75%。但在UASB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行业人员还应结合反应器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条件,以达到理想的废水处理效果。

猜你喜欢

碱度水力反应器
聚丙烯环管反应器升密操作与控制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球墨铸铁管的水力计算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费托合成微反应器研究进展
水力喷射压裂中环空水力封隔全尺寸实验
高碱度铜精矿滤布的再生清洗
低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的改造与调控
[知识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