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人道主义研究

2023-12-26左乾丰

今古文创 2023年47期
关键词:无产阶级唯物主义人道主义

左乾丰

【摘要】在生态哲学视域下,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核心是“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主张充分尊重人的尊严、权益与自由,保障人能够实现自身独有的价值,让人能够有充分的条件成就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并把人的感受加强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衡量其他事物的主要尺度。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包含实践唯物主义、以人为本、对人本质的正确揭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等。人道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青年时期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产生、成熟时期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三个主要阶段。马克思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表达形式丰富,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典型。

【关键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无产阶级;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7-009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029

一、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

人道主义这一思想源远流长,其核心是“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但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人的看法和界定是不同的,再加之不同人由于研究阶段和问题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兴趣点和切入点,因此人道主义这一思想内涵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人道主义思想注重对一般性自然唯物主义进行追溯,将人的本质从社会化中先行剥离出来进行独立分析,将人这个群体进行抽象化观察与抽象化概述,把纯粹自然人的共性与概括为整体上的感性化对象,充分发挥自然主义人本观的作用,关注人的主观认识和主观感受,并在对这些认识和感受进行保障与维护的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的人文思想。

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有社会关系的建立、维护和保持都需要建立在把人进行充分研究和总结基础上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够进一步展开。自由和发展作为人的本质之一,既是独立存在于个体当中的,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的共性之一,个人的自由发展需要以尊重其他个体的自由和作为限制条件,剥夺他人自由则最终会导致自己也失去自由。人道主义思想明确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主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使得物质足够丰富、人民生活水平足够高,促进人道主义在国家、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能够普遍实现,反对让人权和人的自由被控制在财富的牢笼当中,实现人与人在有限的空间里自由、幸福、平等、快乐地与他人和谐共处,让人真、善、美的本性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提升人们的素质,使得人们能够在不逾越规则的前提下尽情释放自己的理想和欲望,让人的本性集合体自动形成适合人道主义发展的美好精神氛围。

二、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特征

(一)实践唯物主义——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

人道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其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实践唯物主义,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充分实现在实践指导下认识、贯彻、发展、批判继承和创新人道主义。马克思人道主义认为,现实生活在本质上具有实践特性,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只能与空想社会主义归为一类,而无法将其理论用于具体的社会改革和行政策略当中。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只有规范了人的本质性实践活动,才能够为人道主义的普及和发展奠定社会基础,没有实践的有效践行则无法构成人道的核心,不管是在自然界还是社会界皆通此理,人类社会将自然中的人进行异化后,通过经济活动与对生产资料、生产成果的分配,形成了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实践性造就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成就了人道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道主义思想在人类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历史变革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人道主义把人的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性观点基础上,能够经得起严密的哲学逻辑论证和历史的持久考验,也符合社会规律的本质运动原理。

(二)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的本质规定

马克思对人道主义的定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他认为以人为本是其中的核心理念,并且贯穿于人道主义其他内涵的各项解释当中。人道主义中的以人为本,要求在社会制度与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融入大众意志,并将少数人意志中违法群体精神的思想有效隔离在制度改革指导理论之外,注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国家、社会的自由发展相结合。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与改革,及对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研究和实践,都应当以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的主观感受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而不能只凭借相对性科学理论和过往经验、趋势分析等作为主要依据,如此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马克思人道主义注重感同身受地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群进行感同身受地分析,从具体的历史的实践过程与间接经验当中归纳出同一类人群的本质特征,并维护他们的合理权益,从而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认可,再进一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于社会历史的各项实践当中。人道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是生产的主体、消费的主体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创造者,统治者或执政者的行为必须符合人本位和人性化思维,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各自的感受及整个社会的共同感受来制定适宜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條例,将人的自由和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进行充分保护与支持。

(三)对人本质的正确揭示——人道主义的标志性内容

人道主义的标志性内容是对人本质的正确揭示,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然属性之间是具有同一性和相关连续性的,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既可以归纳在自然与社会相联系的理论当中,也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它并非是人的各项属性、能力、特征的机械化叠加,而是通过人的思维、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碰撞形成的文化、情感和结论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事物。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表达出这样的新型观念:人虽然就在人的世界,但并不是蛰伏于宇宙其他万物之外的存在物,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性质是人抽象后的最高本质,应当着眼于人性的自我确证,并将外在表现也联结在其中,让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发挥。人道主义关注人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阐释,明确地论证了人与社会的多项关系,并强化了对人道精神的赞许,充分提升了人道主义理论在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与价值。人道主义把人的本质是社会活动所产生的需要与大众思想的局限性区分开来,一方面展示了人在社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各项选择受到人道舆论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用人道去阐释清楚了社会之道、自然之道,并把人的行为、思想进行了高度抽象,防止人被物化,强化了人的特殊性质的全面发挥及人们在精神上的觉醒。

(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人道主义认为,人依存于自然界,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必然会受到自然万物的影响,只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依赖自然的过程中保护自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这也是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因为科技进步而对自然资源毫无顾忌地开采、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强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则势必造成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突发环境事件、细菌病毒泛滥等各种自然对人的惩罚。马克思人道主义主张适度依赖自然、强化保护自然,将人在社会上的实践与在自然中的实践行为融为一体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做出符合人道的抉择。人道主义注重保护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关注人类未来发展和子孙后代的未来,因此对于当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具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醒人们不要过度陶醉于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短暂的平衡,而应当着眼于人与自然辩证发展的关系演化趋势去进行思考和以思考结果为指路明灯进行相关行动。人道主义明确了人的本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存、人的权利、人的文化、人的思想与自然相关元素发展之间的关系,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度,并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角度给予其以人道化的解释。

三、马克思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表达

(一)毛泽东思想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当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发展人道主义的思想,它是对中国各阶级状况与社会形势、统一战线政策进行分析之后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其中关于中国武装斗争方法的论述,体现了发挥具体的人的作用的观点,并从人的视角开辟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等特色化理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思想当中所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百花齐放等理论,都源于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对人的本质与社会历史属性所做出的深度诠释,发展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对于人本身和重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所起作用的思想,促进了中国成功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

(二)邓小平理论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作为基础性论据,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决策,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紧紧抓住了人民利益这一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的核心元素进行深度分析和诠释,提出了各项符合人民利益的重要决策,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步骤方面,邓小平理论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理论,首先争取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每次整体上上一个台阶,这与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对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相呼应;第二步促进局部地区发展和富裕起来,这印证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关于人道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理论;第三步促进先富裕者帮助后富裕者,实现共同富裕,这符合马克思人道主义关于人道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论述理论。邓小平理论当中的“一国两制”构想则更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现状而做出的符合人道主义的重大决策,与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社会意识建设形态理论不谋而合。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用简洁明了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提炼了出来,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对于人道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关系改革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联系的重要思想;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体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与人道主义之间关联的论证,并且还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先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制约范围;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体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对于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揭示,体现了《共产党宣言》当中的主题,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起到关键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从人道主义的社会现实性角度提出了新构想,充分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及一切依靠人民、一起为了人民的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特色的人道主义思想,也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科学发展观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当中,第一要义是发展,再一次强调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对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重视,体现了个人的自由与发展集合起来将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是对人本主义的重塑,也是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认同和对其主要精神的提炼,体现了经济发展当中重视人的力量,以及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合理的愿望与需求,从人的角度去提升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并发挥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并且在其他内容当中多次提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这都体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明确了科学发展与人道主义的正向关联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树立起了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走向高速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含中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的整体理想结合起来甚至全面对接,这不仅符合当前中国现状,而且也参照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当中关于共产主义人民思想觉悟、个人人道与大众人道关系的思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强调了个人有所作为、成就小家实现大家的美好愿景,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走向现代化新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建设展开提供了依据和动力。习近平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样也符合马克思人道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经济、绿色政治和绿色文化等多重概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方针,并且不断作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与社会实践,为我国最终实现人道普遍化的共產主义又迈下了一大步。

四、结语

马克思人道主义从最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把重视人的自由、权益、发展、个性、需求和尊严用纲领的形式升华到了更高的高度,重视人本主义的全面贯彻,把人的价值和全面理想放置于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都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理论动力和实践指路明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发展生产力,以人为本,促进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在我国最鲜明的表现,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凤秀林.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特点[J].时代人物,2021,(27):121-124.

[2]齐晓红.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

[3]杨建刚.人道主义的还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理论形态及其论争[J].人文杂志,2020,(8):1-8.

[4]徐宇航.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思想[J].河北农机,2021,(2):163-165.

[5]柯晓玲.《共产党宣言》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现实意义[J].品位·经典,2021,(19):18-21.

[6]吴迎奥.马克思哲学中“认识论断裂”意蕴探析——以阿尔都塞文本释义[J].大学:社会科学,2021,(11):46-48.

猜你喜欢

无产阶级唯物主义人道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