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3-12-26吕玉国赵蓉李艳琼张得祥马建亮

科学咨询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双师职业院校校企

吕玉国,赵蓉,李艳琼,张得祥,马建亮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云南昆明 650215)

现阶段开展职业教育的核心性内容是发展与改革,而所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其具体指的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使企业与职业院校形成无缝连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生产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校企合作目前还处于浅层次的合作阶段,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各种问题便会纷至沓来,阻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发展,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深化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并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1]。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所开展的深度合作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重共赢,因此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为以下五方面。

(一)引企入校与引校入企

引企入校模式具体指的是职业院校通过引导企业进驻学校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通过在教材开发、专业规划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融入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并建立一种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定向培养。引校入企即是指学校通过定期指派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进而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弥补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学与做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一线动手操作能力。

(二)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花费一年左右进入生产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实践,该种模式实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通常而言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工学交替模式主要在学生学习的第一学年、第二学年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包括一些常见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而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让学生进入企业,充分体会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完善操作技能以达到独立上岗的岗位要求,从而保障顺利就业。

(三)双元制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源于国外开展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指通过将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在企业中所学到的知识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其中双元中的一元便是指职业院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而另一元为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开展双元制一方面可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产生优势互补作用,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

(四)企业新型学徒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在传统师傅带领徒弟学习的模式基础上,通过融入职业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彼此之间形成协同培训,并凭借“入企即入校,招工即招生,企业与学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由政府支持给予财政补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共建基地

由于职业院校本身具备自身的办学优势以及办学特点,因此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通过产业促进专业建设,近些年通过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集生产、实践、培训、教学以及实训于一体的教学基地共同培养专业学生,如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投入基地建设资金,选定场地后,由企业派出专业技能人才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技能学习,从而加强学校日常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相互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培养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的教材以及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定向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其自身实践技能。

二、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当前虽然部分职业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并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合作基础不牢固、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利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积极性不高

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利益分配以及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从而造成企业对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3]。例如,职业院校所开展的科研成果绝大多数只是停留于理论层次,是否可进行市场转化还存在未知数,这便造成校企合作的双方合作程度不强,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开展实质性合作,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以及考核体系,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无法进行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最终导致人才培养效率较低。

(二)校企合作内部驱动力不够,不能构建权益协调体制

众所周知,制度与政策对教育而言不可忽视,而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具体的校企合作内容上既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又欠缺各项优惠政策,造成当前的校企合作内部驱动力不足,无法创建校企合作的权益协调体制机制。例如,首先,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相对被动,常常是学校有求于企业而去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造成校企合作普遍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企业本身的目标便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在“开展校企合作是否可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这一思想观念引导下,决定是否与学校开展深入合作,一旦学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无法实现企业盈利的根本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便会面临着企业冷淡而学校热烈的局面,这不仅使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也为实习就业的学生带来很多变数,因此如何构建权益协调体制至关重要。

(三)校企合作层次低,缺乏后续合作

当前企业与学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个别专业试点上,而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仍在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造成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缺乏后续合作。例如,在学校与企业合作之初,往往双方的合作意愿皆较为强烈,在企业利益观念的驱使下,企业为应用廉价劳动力而进行校企合作,在此种情况下,校企合作双方都相对盲目,职业院校很容易将学生引入低端企业中,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往往会过于担忧实习生对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校企合作的一次性合作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构建起后续深入合作,校企合作的质量便会降低[3]。

(四)校企合作深度浅,不能形成产教融合的局面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实际个人经验也千差万别,因此使当前的校企合作深度较浅,无法形成产教融合的局面。例如,部分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不涉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实训计划以及课程设置等内容且对专业课程建设也无法涉及,实习计划以及专业培养往往由职业院校单独承担,使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所不同,开展校企合作的实习内容点较为粗浅,学生由于无法为企业带来技术性变革,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明显,双方合作难以达到预期人才共育的效果。

(五)校企双师管理不同,师资互通困难

在当前社会产业升级、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通过多方资源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当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师管理各有不同,造成师资互通困难。例如,当学校联合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时,缺乏硬件设施以及环境支持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流于形式,部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企业指导教师专注于生产实际工作,无法长期到学校进行技能传授,多呈现于开展几次讲座,很难对高技能人才达到培育的目的。企业与学校所开展的合作存在单一性,无法发挥出行业优势引导学生获得技能提升,最终的校企合作质量难以保障。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阶段,走出校企合作困境,直面挑战,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而言还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职责,实现积极配合,进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综合而言,其具体实践策略包含五项内容。

(一)强化政策保障力度,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人才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策支持,因此只有强化政策保障力度构建起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才可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出台完善的法规政策,确定校企合作效果的审核制度,对校企合作方式、校企合作进程进行审核,保障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的可行性[4]。与此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由政府部门定期组织财政、工信、人社保障等相关方参与研讨,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配置、制度保障等问题,从而增强校企合作的开展进度,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优化课程资源体系,落实产教融合

教材资源是职业院校学生开展日常学习的首要工具,所以只有依托教材学材内容,不断优化课程资源体系,达成产教融合目的,才能不断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例如,首先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最终目标,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所属行业的特点并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培养学生具备应用能力以及实践技能为主,而专业理论课教学为辅的原则进行课程资源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通过对现有教材课程体系进行补充,融入更多企业的专业技术型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谱写学材,从而可将生产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师资队伍,共培互聘校企“双师型”教师团队

人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共培互聘校企“双师型”教师团队才可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例如,学校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选择业务基础较强,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定期指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大力实行“技师+工程师”等团队合作模式,积极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

(四)建立校企实践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解决手段,其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还为当前学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因此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培养综合型、技能型人才,才可全面促进校企合作的高质量发展。例如,职业院校通过对企业进行严格把关,建立起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实现零距离工作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起生产性实践基地,通过为学生打造多种工作环境,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的工作实际情况,为其未来就业选择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五)转变传统观念,建立监督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观念决定前进方向,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只有转变传统观念,建立起监督考核评价体系,才可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效果。例如,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学校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提前制订教学计划,按计划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监督,对教学进度以及教师融入企业实践工作程度进行考核,对那些教学工作相对完善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大力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效果。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职业院校只有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络互通,才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职业院校校企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