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析

2023-12-26高新艳

科学咨询 2023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高新艳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和核心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诸要素,将课程思政融入内容、组织流程和评价反馈中,实现思政效果最优化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交流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和核心通识课程,受众面广,授课时间长,跨度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中人文性的核心即为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界在外语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刘建达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BIPA模型,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外语课程思政进行规划和建设。文秋芳讨论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框架,对外语课程思政实践提出操作建议。向明友依据《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阐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方向。因此,挖掘思政元素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设计是未来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

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进行,其他专业课程对此不太重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以下薄弱问题: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在课堂教学中重语言知识教学,轻文化教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过于功利与实用,为证书或等级考试而学,文化自信、自强意识不足,批判性思维品质缺乏;教师和学生只重视西方文化知识的输入,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造成学生一定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测试或训练中将“皇帝”翻译成“Chinese’s God”,将“宫殿”翻译成“King’s Home”,将“三国演义”翻译成“Three Countries Battle”,将“国宴”翻译成 “China Party”等,对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民俗、名胜古迹等英语表达能力严重欠缺。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已面临新的挑战,融入思政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拟对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探索,希望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一)思政视角下的教学模式设计探索

我校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每周一次英语实践课,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实践线上课中教师借助直播工具(QQ、钉钉、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提供思政拓展资源,如纪录片、微课等,组织学生分享小组制作的短视频、专题论坛、个人陈述、口头报告、辩论比赛等活动,开展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和思政点讨论、分享或自学,启发或加深学生对思政融合点的感悟。

借助句库批改网对学生进行写作和翻译的拓展、强化训练。写作训练立足于教材内容,挖掘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公德等思政元素,进行写作延伸训练,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训练则为段落汉译英,例如训练学生翻译琴棋书画、酒和茶、四合院、丝绸、刺绣、元宵节、二十四节气、“一带一路”、苏州园林、丽江古城、中医等,通过翻译训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中国科技创新等的理解,增强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线上课起到预热驱动、拓展与巩固训练的作用[1-3]。

线下理论课,每节课抽出5~10分钟,从政府工作报告、两会翻译、学习强国英文栏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China Daily等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背诵及翻译训练;在授课过程中,在课文导入、单词与知识点讲解、课后习题讲解时融入思政内容。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单词 sustainable的讲解为例,首先讲授其含义:We use sustainable to describe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en this use is kept at a steady level that is not likely to damage the environment.其次举例:It is our government’s strategy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s.然后拓展: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es the world face?引发学生思索与讨论。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回忆相关词汇:soil erosion,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and sandstorm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等。之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otect environment? 最后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贺信中的金句作为总结:China highly value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uided by the conviction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the country advocate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and sticks to the path of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上教学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词汇sustainable的理解与应用训练,又加强了生态环境教育,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线下课通过教师提供输入材料,设计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从接受性知识转换为产出性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促进品格内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大事。

(二)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重构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寻找与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内容相关的“触点”和“融点”,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融入大学英语课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浸润学生心间,落地生根。下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解析。

案例一: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时,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充满好奇与懵懂,因此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至关重要。课文学习之前教师首先挖掘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具体如下:①引导学生思考英语学习意义,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②塑造自律、攻坚克难、勤奋、有毅力的意志品质;③教育学生辩证、理性看待问题,认识到凡事有优劣,要扬长避短。思政融入方式为:第一步,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What is your purpose of studying English? How to be successful English learners? 启迪学生思考英语学习的目标、计划、方法。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告知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了解多元文化,提醒学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第二步,研读课文文本,通过作者三个阶段(初中、高中、大学)、两种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的英语学习经历,安排学生讨论Wha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learning English? 通过思维碰撞,凝练出英语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Interest,Teachers and Environment.以陈俊武院士和钟南山院士英语学习故事,引导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立志为国家使命刻苦学英语,以学习、吸收世界领先先进技术,科技报国。第三步,通过对比课文内容中traditional learning与online learning异同,教育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第四步,思辨拓展,布置学生以网上英语学习的优缺点为题写一篇作文,启迪学生思考。

案例二: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首先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美国文化五大象征代表的价值观念和意义体系。其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中美文化象征的比较,以课堂陈述的方式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象征,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指南针、长城、京剧、龙、茶道精神、中医理念、瓷器、中国功夫等。以龙的介绍为例,通过研讨,学生意识到龙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蕴含团结凝聚、腾飞、奋发开拓等精神,同时还是一种吉祥物。最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翻译训练。通过此类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实践,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比中美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入耳、入脑、入心,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案例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Graceful Hands教学案例设计。第一步,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体会作者与弥留之际的克拉克夫人共度离世前最后一夜的具体情景。克拉克夫人不愿让家人看到她去世的样子,把家人打发走了。作者为老人的善解人意而感动,给予临终前的老人耐心安抚与疏导、细致照料和安静陪伴。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Graceful的隐含之意是什么?从老人对待生死、对待家人及对待他人的态度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做好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第三步,以“人口老龄化”为题,布置学生完成课后写作,引发学生思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应对。激发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中同时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4-6]。

案例四: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五单元Choose to be Alone on Purpose时,教师讲解课文内容,提供输入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大班讨论并总结威廉·华兹华斯、弥尔顿和梭罗独处特点,发现威廉·华兹华斯的姐姐帮助他穿上外衣,为他找到笔记本和铅笔,向他挥手告别,他才得以对花悠闲独处;弥尔顿的女儿们为他准备好垫子和毯子后,他才得以独处创作诗歌,并在女儿们的帮助下记录下来。而梭罗则以自尊自重为伴,既没有妻子也没有仆人,自己动手用斧头砍柴,自己洗杯碟。通过对比,学生领悟到华兹华斯与弥尔顿的独处与创作是建立在家人奉献基础上的,依附于家人,而非自立。但梭罗的独处才令人钦佩,因其体现自力更生的精神。根据学生讨论,教师教育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告诉学生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奋斗,努力奋斗实现梦想。另外,结合亨利(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学生拓展延伸,查阅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俭以养德、艰苦奋斗的故事,做英语口头报告展示。通过此项活动,创新运用主题学习,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交流提升,提高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悟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三)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探索

评价是学生学习强化和升华的关键点。我校的大学英语学习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大学英语评价方式采取以思政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含课堂出勤、作业、课堂笔记、阶段性测试、期中测试等项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考查。在单元练习、单词听写、线上期中检测等测试项目中,不仅在内容上设计具有价值导向的测试题,考核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通过出勤率、线上学习时长、线上学习进度、线上参与度等指标,判断、考评学生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学习行为、策略发展、学习效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反馈,提升学生英语思政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终结性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60%,试题的听力、阅读部分,设计蕴含正确价值导向的考题,引导学生解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翻译试题侧重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作文部分要求学生针对当今社会时政热点进行思辨性写作,实现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内化、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7]。

三、结束语

我校的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在线上和线下各种教学模式中输入思政材料,提高思政内涵;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深入挖掘内容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客观理性看待问题;课程评价以思政为导向,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整体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