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究

2023-12-26王宁

科学咨询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四史方法论思政

王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从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艰辛历程。这百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浓缩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讲述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发展历程,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而且蕴含了优秀的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四史”既是党员的思想理论之基,也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思想教育的资料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这一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四史”学习教育。党的发展需要青年大学生的助力,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青年大学生努力,民族复兴的重任需要青年大学生接续承担。“四史”学习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部分,加强“四史”学习,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困境

(一)“四史”教育未能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把“四史”融入高校课堂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在价值观上具有同向性,但高校思政教师对“四史”教育的合理融入缺乏系统指引。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缺乏感染力,纯粹的史料讲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四史”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抽象且笼统,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四史”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四史”教育的话语表达体系较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喜好,导致大学生的接受度不高。

(二)“四史”教育与日常实践衔接不足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四史”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展现。有关“四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三下乡”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党史故事演讲等。但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功利心较重,目的性较强,无法实现“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四史”所涉及的资料内容博大精深,相互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些珍贵的图片及实物资料珍藏在纪念馆及展览馆中。目前,高校对这些显性和隐性的资源实地探究较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如何深挖社会资源中的红色元素,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避免理论的生搬硬套,仍是尚待解决的难题。

(三)部分大学生对“四史”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透彻

目前,“00后”是青年大学生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但他们对“四史”的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专门详解“四史”内容的课程。大学生所了解的“四史”内容大多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部分青年学生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已足够,对“四史”的探究仍处于被动状态,未能深刻体会其教育意义所在,难免会存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等情况。

二、“四史”学习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四史”学习教育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四史”中涌动的红色基因,从而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

(一)“四史”学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青年大学生与时代紧密相连。时代赋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机会,大学生也为时代的发展增添一份力量。社会主义要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走得更长远,需要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因此,帮助青年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能为党培育优秀骨干,还能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二)“四史”学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民族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忍受过饥饿,可能无法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而“四史”包含的红色革命历史,正好给大学生补足了红色文化的缺失。

“四史”是红色基因的最好载体,在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学习先辈们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从先辈们所受的挫折和苦难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炼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三)“四史”学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把稳思想之舵

青年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对一切充满好奇,但他们缺乏分辨识别的能力,容易误入歧途,因为大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对于如何走好人生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历史观非常重要。随着西方各种思想潮流涌入中国,各种意识形态纷繁复杂。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对于真伪的辨别能力较低。加强“四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在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4]。

三、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原则要求

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要求。

(一)坚持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大学生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用唯物史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剖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学会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如果仅仅只在思想上学习“四史”,不注重在实际过程中的运用,青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很容易受到打击。在学习过程中,青年大学生应注重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运用到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上,运用到解决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友、工作实际上,从而增强他们对于“四史”学习的认同感,更好地发挥“四史”学习在高校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四史”学习教育,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两种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它们运用到“四史”学习中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可以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在“四史”学习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学深、学透历史,从历史中挖掘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把所学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利用所思、所学更好地处理现实难题,真正领悟学习“四史”的意义,增强对“四史”学习教育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从而使高校“四史”学习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科学认识历史事实,把握客观规律

科学、准确地认识历史事实是“四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只有科学地认识历史,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利用“四史”中丰富的精神力量,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在历史中求真、求实,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四史”的内在逻辑,找到关联点,把握历史发展全局、全貌,对“四史”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要学会澄清,不能片面化、简单化“四史”,对其中的错误言论,甚至是歪曲、污蔑现象要坚决反对。只有科学认识历史事实,才能够准确辨别错误言论和行为。客观规律是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既包含历史事实中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包含对历史中错误事实的经验总结。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握客观历史规律,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正确处理各种难题,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四史”学习教育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坚持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更好地把握未来。“四史”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见证了党和国家的辉煌历史成就。其中,党史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及其中涌现出的一大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事迹,他们身上的顽强精神值得青年大学生学习;新中国史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一穷二白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建设者们呕心沥血的牺牲;改革开放史讲述了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改革先锋冲在时代前列,大力发展中国经济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述了社会主义思想自16世纪诞生后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学好社会主义发展史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四史”,关键在于让青年大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找到发展规律,从历史人物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四史”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感召作用,把各个历史时期所铸就的伟大精神弘扬好、传播好是高校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只有诠释好这些伟大精神,才能有助于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内生动力,振奋他们的精气神。

四、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路径探究

“四史”学习教育需要全方位、全领域、多角度开展,不仅要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讲解,而且要把“四史”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线上学习软件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四史”学习形式,并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灵活性,使“四史”学习深入青年大学生心中。

(一)以理论学习为主,综合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高校应以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在思政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把“四史”教育内容合理划分,为学生讲深、讲透。学生应充分利用手头已有资源,阅读“四史”相关书籍,配合教材和辅导书,认真聆听教师讲授内容并做好笔记。

(二)以线上学习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如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在课余时间观看“四史”教育视频,以及优秀的影视剧,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亲身感受历史在时代长河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学生可利用“学习通”等软件,分享自己学习“四史”的感悟,在软件平台分享自己获取的学习资源,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

(三)以实践课学习为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高校要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如大学生讲党史、大学生唱红歌等活动,学生在讲党史、唱红歌的过程中,了解党史蕴含的价值,感悟红歌背后的历史,从而加深对“四史”的理解。在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运用VR技术,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历程,在电影馆观看“四史”教育题材的电影。另外,大学生可组织建立“四史”研学社,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讲座、演讲等方式开展“四史”学习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正当其时。大学生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党百年奋斗的苦难和辉煌;通过学习新中国史,深刻认识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逐渐富起来,再到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巨变;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史,感受党自我革命的非凡勇气;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性。在“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只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下功夫,还要在学生的专业课上下功夫。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把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蕴含的价值,同时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利用网上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则要挖掘专业课背后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在课外采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在活动氛围中真正感受“四史”教育的意义所在,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历史、理解历史、领悟历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反复证明,只有牢牢把握“四史”精髓,青年大学生才能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四史方法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