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
——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

2023-12-19林跃发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厦门36106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控制组人际

◎ 林跃发(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厦门 361067)

学业成绩作为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初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发现,除认知因素(如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等)外,心理因素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业表现的稳定因素。心理健康的初中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社交、学习、生活上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够良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因此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具有一定预测能力[1]。此外,个体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正常发挥其本身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潜能,作为学生的学业水平表现具体衡量指标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2]。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初中生处于身心剧变时期,人际交往需求愈发强烈,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在其娱乐、倾诉、分享中扮演重要位置[3]。已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高度相关[4],同时来自人际关系的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调节作用,特别是对个体意志[5]、情绪情感[6]、自我认知[7]等有重要影响,而这些都是心理健康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2]。由此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预测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

用认识来指导实践是哲学的必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表明,改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业的成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然而这样的观点仅限于横向比较层面的推论,目前尚未有实证研究证实该观点,而对该观点的验证既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心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也是对“重知识技能”而“轻心理情绪发展”等弊病的变革,有利于推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因此,本研究将收集来自纵向干预的实证证据来验证该观点。根据前人研究,团体辅导是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8],本实验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进行干预,探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综上,本研究旨在调查:

(1)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因素中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

(2)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进行干预,探究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一、实验1: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因素中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作用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7~9 年级各随机抽取200 名学生,共600 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60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586份,样本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样本分布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王极盛[9]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估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60 个条目,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业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每个分量表包含6 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 级计分,“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分别计为1 分、2 分、3 分、4分和5 分。依据MMHI-60 的评分标准,总均分≥2则认为心理健康检出阳性。其中,总均分或因子均分在2~2.99 区间表示轻度心理问题,在3~3.99 区间表示中度心理问题,在4~4.99 区间分表示重度心理问题,5 分表示严重心理问题。量表总分和60个条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403~0.759;10 个因子重测信度为0.716~0.905, 同质信度为0.650~0.858,分半信度为0.630~0.840; 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65~0.873, 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72~0.760。本研究调查对象中,总心理健康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4,10 个因子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610~0.860。

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采用郑日昌[10]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是一份有关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6。分为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共28 道题,每道题作“是”“否”回答。回答“是”得1 分,“否”得0 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即人际关系越差。总分在0~8 分之间,说明与人交往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良好;总分在9~14 分之间,说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人际关系一般;总分在15~20 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大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人际关系较差。

3.初中生学业成绩

为保证学业成绩的同质性,以期末适应性练习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学业成绩数据。具体计算方法:先将各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标准化Z 分数,再把语文标准化分数、数学标准化分数和英语标准化分数之和的平均数作为该初中生群体的学业成绩。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困扰三个变量进行Pearson 双变量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SPSS22.0 中的“PROCESS 模型4”对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人际关系变量的4 个维度(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进行并行中介效应分析,该工具是研究中介效应的一个工具,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1]。

(四)实验结果

1.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

由表2 可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r=-0.289,p<0.001),表明心理健康问题越多,学业成绩越差。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r=-0.389,p<0.001), 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多,学业成绩越差。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困扰呈正相关(r=0.809,p<0.001),表明心理健康健康状况越差,人际关系困扰越多。

2.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基于5000次重复抽样的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是人际关系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表示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效应显著。总的来说,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预测学业成绩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人际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3.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并行中介效应

在并行中介效应分析分析中,基于5000 次重复抽样的Bootstrap 检验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的间接预测模型中,人际交友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95%的置信区间包括0,说明这两者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但人际交谈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表示人际交谈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的并行中介效应显著,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人际困扰各维度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影响中的并行中介效应

(五)讨论

本实验表明了心理健康问题和人际交往困扰都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再次证明了这两个维度与学生学业成绩息息相关[12]。

中介效应分析还发现,人际交往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不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是通过人际关系起作用。

并行中介结果显示人际交谈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两个变量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预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如果个体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善于利用恰当的谈话方式来交流思想情感,就能够给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心境,从而促进学业的保持和进步,而且在诸多交往关系中,异性交往对初中生的成绩影响更大。

二、实验2:心理健康水平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2 名学生(16 名男生,16 名女生)作为干预组,根据前测结果挑选32 名学生(16 名男生,16 名女生)作为控制组,两组在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状况和学业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见表5)

表5 干预组和控制组干预前人际关系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业成绩的差异

(二)研究过程

根据实验1 的结果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对干预组32 名同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进行干预。在干预完的第一个学期期末阶段和第二个学期期中阶段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干预组和控制组进行第一次后测和第二次后测,并且记录他们的学业成绩,并转化为Z 分数。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一个星期一次,共16 次。团体辅导方案结合实验1 的结果,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谈能力和异性交往能力,为此,在遵循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成员的分享时间,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从其他成员身上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从而提高人际交谈能力和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为给分享环节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在团体暖身阶段设计了两次活动,活动主题分为“破冰行动”和“团队熔炉”。在团体转换阶段,以“主动交往朋友多”为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是鼓励学生打开心扉,主动结交朋友。在团体工作阶段,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能力,活动主题有12 个,分别是“学会倾听”“真诚赞美”“合理拒绝宝典”“恰到好处地安慰”“解开千千结”“巧提请求”“建设性回应”“花与草的对话”“青春结伴同行”“好好说话”“关心不越界”“玩笑两三事”“爱的五种语言”“非暴力沟通”。在最后的团体结束阶段,开展了主题为“感恩遇见”的暖心活动,团体成员在畅谈收获与改变的同时,也将美好祝福送给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四)数据分析

以前测得到的数据为协变量,在第一次后测和第二次后测时,分别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三个变量上的差异进行协方差分析。

(五)实验结果

从表6 和图1 可知,在第一次后测中,干预组的人际关系困扰(F=4.191,p<0.001)和心理健康问题(F=9.782,p<0.001)均显著小于控制组,第二次后测中,干预组的人际关系困扰(F=7.592,p<0.001)和心理健康问题(F=14.368,p<0.001)也显著小于控制组,这表明在团辅干预能够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表6 干预后干预组和控制组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

图1 干预后干预组和控制组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

在学业成绩上,干预后第一次后测中,干预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F=1.100,p>0.05),但是在第二次后测中,干预组的成绩也显著高于控制组(F=4.850,p<0.001),这表明在团辅干预在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后,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六)讨论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干预组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未进行干预的控制组,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8]。

本研究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项目主要针对人际关系的改善,尤其是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维度,而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这从侧面强调了人际关系在心理健康预测学业成绩中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后测中并没有发现干预组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在经过一年后的第二次后测中才发现干预组的学业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这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一定滞后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内化与实践过程才会显现出效果。

三、综合讨论

实验1 考察了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预测学业成绩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能够预测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困扰是心理健康问题预测学业成绩的完全中介变量。

实验2 考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对学业成绩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学业成绩也随之显著提高,这证明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

(一)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预测学业成绩中的作用机制

初中时期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初中生面临升学、周围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应激与挫折,而由此导致的抑郁、强迫、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消极影响,难以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会使他们更加容易紧张和忧虑,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导致学习成绩骤降。因此,心理健康水平能够预测学生学业成绩。

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不断提高[3],人际关系在他们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人际交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也为他们提供了社会支持,学生如果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同时有足够的情感支持,心理困扰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少,进而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而缺乏人际交往,或人际交往受挫将令学生难以获得社会支持,无法在人际交往中合理宣泄情绪、减少心理困扰对他们的影响。最后,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因此,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预测学业成绩的完全中介变量。

(二)重视提高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非认知因素

本研究首次通过纵向研究的方式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实证证据,这再次肯定了非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越发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逐渐被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心理因素、社会情感因素等非认知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校园环境等维度出发,着力为学生构建有归属感的学习生态,这既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能够缓冲不利心理健康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13]。这些维度的提升可以从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心理沙龙等方面实现,因此,接下来的学校教育可以在抓好主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反哺。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考察了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预测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方式探究了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对提高学业成绩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人际关系困扰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业成绩预测中的完全中介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社会情感支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尽管初中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逐渐转向同伴,但是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情感支持仍是学生社会支持的最主要来源,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两种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且尝试构建模型,诠释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贡献度。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控制组人际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给商品起名字
搞好人际『弱』关系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